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乘用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敏

  [摘要]本文在相关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从产业规模、产业效益、产业研发投入、产业链地位、产业进出口等方面对中国乘用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国乘用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与世界先进国家还有较太差距的结论,并提出了提高中国乘用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的方向。
  [关键词]乘用车 零部件产业 国际竞争力
  
  一、引言
  
  随着中国乘用车产量的快速增长,特别是2000年以后。中国乘用车的整车生产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批自主品牌轿车生产企业迅速成长起来。乘用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是中国乘用车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滞后于整车,对整车自主创新所形成的制约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在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支持下,以及在世界汽车产业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乘用车零部件产业正处在一个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其竞争力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术界对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研究比较多,建立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王今(2005)、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2004)、张亚斌(2004)等运用不同评价指标对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胡安生(2005)、秦远建(2006)等利用“钻石模型”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于焱(2007)从竞争实力、竞争潜力、竞争环境和竞争态势四个方面分析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竞争力水平;邓兆祥等(2009)从产竞争力、资本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技术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组织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七个方面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区域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本文主要从产业规模、产业效益、产业研发投入、产业链地位、产业进出口等几方面对中国乘用车零部件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
  
  二、中国乘用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现状
  
  1、产业规模
  中国乘用车零部件产业的规模随着乘用车产业的迅速扩大而增长迅速。目前我国整车市场产品品种繁多、门类齐全,特别是乘用车产业发展快速,已占到整车销售的近四分之三,其中轿车已占有半壁江山。
  200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9003亿元,较上年增长24%。2005-200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总产值翻了一番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7.25%,在汽车产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也逐年上升。2007年汽车零部件工业总产值已占汽车产业产值比例的38.3%,而2006年为36%,2005年为35.5%。但是从单个企业规模来看,在国内规模以上的7580家零部件企业中,企业规模1亿元以下、1-5亿元、5-10亿元的内资企业分别占82%、15%、2%,而外资企业分别占61%、28%、7%,内外资企业在单个企业生产规模中尚存在明显差距。
  
  2、产业效益
  2005-200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体的销售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在逐年提升,2007年实现利润总额544.6亿元,销售利润率达到7.1%,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0%,行业效益趋势向好。从汽车零部件企业所有制分布上分析,2007年中资零部件企业共5787家,占77%;外资企业1318家,占17%;港澳台企业474家,占6%。其中在中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49%,国有集体企业占8%,混合所有制企业占20%;但是外资企业经济效益普遍好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平均利润率为8.7%,内资企业只有约4%~7%(见表1)。
  
  
  
  
  3、产业研发投入
  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研发投入虽然呈较快增长趋势,但与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的速度相比极不相称。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9)》的统计资料显示,近三年,汽车摩托车配件行业研发投入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的1.98%、1.91%和2.16%(见表2),但是与德国博世、日本电装、美国德尔福、法国法雷奥等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7%一10%的情况相比,内资企业差距明显。在产品研发投入占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上,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平均的比例远低于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的12-16倍。
  
  4、产业链地位
  与乘用车整车的发展相比较,乘用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极不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目前,内资零部件企业90%的市场份额和制造能力都集中在低端零部件产品生产上,仅存10%的高端产品绝大多数也是和外方合资生产的。内资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例还不到1%,大中型企业不到15%。
  外商投资企业在技术含量较高的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上,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牢牢占领着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进行本地化生产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核心技术上对外商的依赖程度相当高。2008年我国汽车在电喷系统(EFI)、发动机管理系统(EMS)、差速器总成、液力变矩器和电动天窗、安全气囊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达到100%,ABS(防抱死刹车系统)达到93%,微电机达到98%,中央控制器达到90%。目前国内乘用车关键零部件大部分都是由外资企业主导(见表3)。
  
  5、产业进出口
  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近年来连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在全球汽车出口中的比重也稳步提高,已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汽车零部件的第四大生产国和出口国。2008年汽车零部件产品对外贸易额为513.3亿美元,其中进口额162.8亿美元,出口额350.5亿美元,出口额占汽车产品出口额的76.4%。
  虽然中国零部件的出口数量增长很快,但在出口的零部件产品中,主要集中在铝车轮、水箱、玻璃、电线束等附加值低、高资源消耗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产品技术含量低,关键零部件出口额仅占零部件出口总额的18,3%,出口附加值低,进人中低端维修市场的居多。但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产品也正在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转移。例如附加值较低的传统优势产品一汽车轮胎,出口总额所占比例已由2003年的21%降低至2008年的13%,而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汽车发动机及零件产品出口金额所占比例却增加了1.6个百分点。
  
  三、结论
  
  从中国乘用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的分析结果看,中国乘用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与国外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产业还有较大差距。其差距主要体现在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结构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关键零部件大多由外资企业所控制;内资零部件企业总体实力弱小,赢利能力不强,研发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乘用车零部件产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面临着跨国公司的不断挤压等方面。乘用车零部件产品在高端技术领域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并没有随着我国乘用车产业规模的持续增长而逐渐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乘用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滞后难以对未来我国乘用车产业的自主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也制约着我国从世界汽车大国向世界汽车强国的转变。随着我国乘用车市场的不断扩大,乘用车零部件产业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升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09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