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污染密集产业转移的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姚刚 翁卫国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环境保护政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必然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污染是密集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但不能过分强调环境保护政策在其中的作用,否则将得不偿失。
  
  污染密集产业转移的区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污染密集产业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得发展中国家环境进一步恶化。这一问题确实令人担忧,但是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必须在理性思考的前提之下进行。笔者将污染密集产业的转移分为两种类型(与大多数学者的分类方式不同):
  (1)第一种类型污染密集产业转移,指的是纯粹出于环境成本的差异而进行的产业转移,这种类型的产业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存在技术上、管理上的差别,这种产业转移能获得更多利润的原因仅仅在于,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生产所需要支付的环境成本比在发达国家中生产要少。这样的产业转移除了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资本量以外,发展中国家从中不能获得任何其它的利益,同时还要遭受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后果,是应当避免的。
  首先,污染密集产业转移的退出成本较高。与一般产业转移比较,污染密集产业主要存在沉淀成本、政府劝阻和声誉受损三种。一般而言,石油、化工、机械、金属、冶炼、造纸、建材等产业基本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沉淀成本的大小与资本密集度一般存在一个正相关的关系),而这些产业的大部分恰恰又是污染密集型产业。因此,从沉淀成本来看,是不利于这些产业迁移的。同时,由于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纯粹出于环境成本差距的原因进行转移的产业必然将遭受较大的声誉损失。所以,从沉淀成本、政府劝阻和声誉受损这三方面考虑,都不利于污染产业的转移。
  其次,从进入壁垒来看,多数污染密集的产业往往也是进入壁垒比较高的产业。如果污染行业进行转移的原因仅仅出于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承受的环境成本不一样,那么这种转移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种环境成本差异基本上会被进入和退出壁垒所带来的成本差异抵消。
  那么综合以上两点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一个基本逻辑是:某一产业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成本差距的大小,与该产业的污染密集度成正比,而产业污染密集度又与其退出和进入壁垒的高低成正比(代表产业转移的一项重要成本因素),所以环境成本优势与退出和进入壁垒成本两相抵消,纯粹出于环境成本的因素进行转移的可能性并不大,就算有,其数量也不会太多。
  (2)第二种类型的污染产业转移。在这种产业转移中,环境成本差异只是其中的一个次要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较低、发达国家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这种类型的污染产业转移存在很大的空间,是我们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其实,在现实的污染密集产业转移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属于这种类型。这种类型的污染产业转移的成因与一般产业转移的成因是大致相同的,都是出于技术优势或者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劳动力价格较低。它们唯一的区别在于,这种类型污染产业转移会带来较大的环境污染这一不良后果(我们都知道,其实大多数产业都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只是在程度上有区别而已)。
  虽然这种类型的污染产业转移会带来环境恶化这一负面影响,但同时它也几乎可以发挥一般产业转移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那么对于这种类型的污染产业转移就不能与第一种类型等量齐观,必须将其纳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从各个方面进行理性的思考。
  
  建 议
  
  一个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应当与其自身的发展水平直接相关。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与收入水平是成正比的,那么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要比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相对宽松,这是必然的。对于大量的污染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现象,作为发展中国家,要辨证地看待。
  首先,从我国吸引外资的政策来看,我们给予外资企业的不仅仅是WTO所要求的国民待遇,而是超国民待遇。外资在税收、融资等许多方面所受到的待遇大大优于国内企业,这些无疑会给第一种类型的污染产业转移带来利润,使之从不可能变成可能。由于我国的资金缺口和外汇短缺的困难已基本解决,我们应当立即废除“外资崇拜”,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一碗水端平,一方面可以改善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竞争的环境,发挥国内企业的积极性,提高技术水平,创造出我国的国家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废除外资企业的一系列特权后,第一种类型的污染密集产业的转移将不再有用武之地,该问题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解决掉。
  其次,对于第二种类型的污染密集产业转移,虽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恶化的不良后果,但是它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其它的益处。这一类型的污染密集产业转移,发达国家主要凭借的往往是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较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同样产值的产品,使用较先进的生产技术比使用相对落后的生产技术,在环境耗费上要少得多。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赶上发达国家,必须要保持较高速的经济增长。在污染密集产业内,外资企业相对于国内企业,在做出同样的经济增长贡献的同时却带来了较少的环境耗费,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正如上文所分析的,污染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根本原因在于环境政策以外的因素,所以如果仅仅是为了限制污染产业向本国转移而制定一些环境保护政策,必然会得不偿失。一国环境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应当更多注重本身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而不能局限于某一具体的局部因素。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5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