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005年农民增收形势及2006年农民增收对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步 民 王树东

  2005年,吉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强农重农政策,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路,突出工业拉动、项目带动、城乡互动、改革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一、2005年农民增收形势
  
  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预计增长7%以上。从收入来源结构分析,一是家庭经营纯收入大幅度增加。今年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产7亿公斤,同时主要农产品价格总体看高于去年,农民在种植业上的收入高于去年。今年畜禽产品价格前高后低。进入十月份以后,受禽流感疫情影响,养殖业受挫,但农民全年的养殖业收入没有减少。二是工资性收入,特别是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仍是支撑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全年预计打工人数达310万人,农民劳务报酬占到农民收入的20%。三是政策性收入。今年国家继续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落实良种、农机及“三项农业技术”补贴,实施退耕还林、加强农村六小工程建设、扩大以工代赈规模等一系列能够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增加了农民的即期收入。四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预计实现产值1000亿元,基本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龙头企业带户功能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农民增收。五是农民财产性收入保持上年同期的水平。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农民增收的基础仍不牢固,增收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一是农民收入增长不稳定。表现在农民收入增长受自然灾害的发生、生态环境的变化、人和动物疫病的暴发、经济社会的突发事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实现增收的基础不牢固。二是农村乡村财务负担沉重。虽然进行农村税费改革,但乡村债务在短时期内很难得到化解。三是农民收入空间上的制约性增大。农民收入增长对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和价格变化非常敏感,价格起落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今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达到20%以上,把粮食直补资金的大部分吃掉了。四是农村金融改革严重滞后。虽然农村信用社进行了增资扩股等项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有所增强,但农村信用社拆借资金和农民贷款仍是困难。商业银行“离农”和“非农化”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
  
  二、2006年农民增收形势分析
  
  2006年农民增收的形势比较严峻。国家“两减免,三补贴”政策我省已经全部享受,政策性增收空间减小。目前我省粮食已连续两年增产,增加总量32亿公斤,再增产,难度很大。粮价受粮食供求影响,走势不稳定。禽流感对畜牧业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农民外出打工不会有更多的增加。因此,农民增收难度更大。
  明年农民可开拓的增收空间有以下九方面:一是大力推广新技术,建设节约型农业。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提升农产品价格。二是推进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益,靠规模经营增加收入。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让农民在产业化经营环节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四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五是加快城镇化步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农民就业。六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靠品牌和市场开拓提高农民收益。七是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的信息服务和技能培训,提高打工人员就业的技术含量,增加打工收入。八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园艺特产业,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九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开展农业保险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可以让农民减支增收。
  
  三、2006年农民增收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2006年促进农民增收的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争取粮食产量稳定增加,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200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要达到7%左右。为此,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要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优化区域布局上来,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节约型的现代农业。一是积极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发展优质专用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进程。采取根茬还田、广施有机肥和农家肥、改革耕作方式等办法,提高和恢复土壤有机质含量,恢复地力。推广行走式田间节水抗旱、播种等先进适用节水技术。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提高空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限制超采滥采地下水。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玉米螟和农田灭鼠等技术。加强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二是实施“粮变肉”工程,积极发展精品畜牧业。推广良种、良法、良料、良舍等技术发展畜牧业,抓好牧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高牧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提高畜禽产品质量。三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建设区域性产业带,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加快农产品优质化进程。四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严格执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完善征地程序和征地补偿办法。
  (二)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粮食、油料、畜产品、特产品、绿色食品等五大主导产业,发展精深加工,建设玉米、大豆、精制米、肉牛、生猪、肉鸡、肉鹅、肉羊、乳品和参茸林特十大工程,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带动产业化基地健康发展,农户收入稳定增长。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发展农产品集贸市场,重点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建立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彻底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及时反映农产品供求信息和价格走势。发展农村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农产品认证认可制度,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定期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能力和动物产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

康,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切实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全面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
  (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农业技术的研发,在品种培育、种植养殖、施肥灌溉、植保防疫等各个领域加强引进和自主研发,为动植物育种和高附加值新兴产业的开拓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改革农业科研及推广体系,突出抓好优质良种、高效养殖、节水农业、模式化栽培、机械节本增效等技术推广。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继续实施农民“绿色证书”工程和“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定期派农业专家开展科技支农服务。积极培育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和新办法。建设各级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乡镇农业科技综合服务站、科技示范户和农民技术员的组织和工作系统。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科技示范园区,以带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项目、现代农业示范、旱作节水农业、植保工程和农村“六小”工程等项目建设实施,建设5000万亩高标准良田。加强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对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等重大疫病的防控能力。完善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疫情处置能力。加强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完善畜产品安全监测体系,提高畜牧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和改善畜禽品种质量,做好优良地方品种资源选育提高工作。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四期、退耕还林(草)、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农田防护林的更新改造,启动速生丰产林和松花江中上游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加强科尔沁沙地荒漠化治理,切实保护向海、莫莫格、查干湖、波罗湖、月亮湖等湿地资源。重点实施珲春老龙口水利枢纽、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亚行贷款松花江嫩江防洪工程、农村人畜饮水工、国际界河治理,加快启动中部城市调水、哈达山水利枢纽、引嫩入白、大安灌区、四湖沟水利枢纽等水利建设工程,巩固和完善江河干流堤防、城市防洪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建设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及探测环境建设工程,加快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五)广辟资金筹措渠道,努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增加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要把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的发展纳入公共财政范畴,新增的社会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优化财政性支农投资结构、方式和途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要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农村新型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完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和商业资本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做好农业项目谋划,引导商业银行、农发行、农信社、世行、开行等金融机构投资农业重大项目。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成立各级农业担保投资公司,对农业投资给予担保。调动农民参与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引导农民投工投劳。
  (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为农民增收注入新的活力
  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分类指导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制经营。改革农村金融体制,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范围,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深化以登记管理为主的户籍制度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深十脓村流通体制改革,规范发展农村市场。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
  (七)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和社会事业不发达的状况,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实施“万村整治,千村示范”改造工程。采取旧村整治、新村建设、迁村并点、生态移民等办法,实现道路硬化、村屯绿化、卫生洁化、家园美化、环境优化。加快农村文、教、卫等社会事业建设。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成人教育水平。完善县级医院,改造乡镇卫生院,建设村卫生室,健全区域公益性农村医疗机构,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基本建立覆盖全省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以家庭为主,同社区保障、国家救济相结合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
  (作者单位: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任编辑:云 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63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