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代彦良(青海互助四中)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创造能力
  
  一、更新教学观念,营造培养创新能力的环境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使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传统倡导的“师尊严”,使学生不敢自由的想和做,从而失去了创新的欲望、激情和动力,创造性教学需要民主、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要营造这样一种教学氛围,教师要“将微笑带进课堂”,实行教学民主,只有在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形成人格上互相尊重,情感上互相依靠,生活上互相帮助的良好人际关系,学生才能建立心理安全感,大脑才能处于放松、亢奋的状态,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极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新的教育理论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强调一切为学生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体会,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情感和选择,善于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和引导,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
  二、大胆质疑求异,启动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问是思维的起点,疑问是创造的源泉。能否培养学生具有质疑的品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
  对于创新来说,求异思维至关重要。语文课文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一个。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要鼓励学生启迪思维,换角度、多方位去探索、去追求与众不同的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这就是求异变通的过程。让学生设想其它的办法,畅所欲言,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学生思维活跃就能进发出智慧的火花。
  三、拓宽教学思路,创建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
  较长时间以来,语文教学讲究的是整齐划一,过分的强调“同”,较少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确切性,即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目标,并融知识、能力、智力发展为一体,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情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通过实践活
  动自主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根据学生情况,课文特点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写景状物类文章,可采取引发兴趣――形象感知―一想象交流――悟情明理的方法。哲理性较强的议论文,可用思考哲理――探究讨论――领悟哲理――指导生活的方式。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要求只有为学生所接受,才能转化为动机,才能相应地转化为选择的行为,而这一转化过程需要老师恰当的启发诱导,要启发、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27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