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翟藏库 柳连中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其德育工作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维护学校和谐稳定的局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近年来,随着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和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生源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行为表现有独特的一面,而德育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要总结经验、剖析问题、寻找对策,以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 德育工作
  
  (一)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1、初步构建了大德育体系,形成了教育合力。为了改善和加强高校的德育工作,党和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了各种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将其纳入教育督导的评估内容中。各个高等院校也相继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来指导德育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为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高职院校在德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方面独具一格,整合了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德育资源,形成了教育合力,为构建大德育体系,提高德育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尽管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班级,各种文件、方案、规定等都把德育工作放在非常突出、重要的位置。但在教育实践中,学校仍以教学为中心,而把德育工作自觉与不自觉的摆在了次要的位置。其具体表现为:
  (1)学习不够,认识模糊。近年来,很多学校已基本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学习,认为这是搞形式、喊口号。其实,在德育工作中,政治学习是一种必要的形式,如丢弃了形式,内容将从何谈起,又怎么去谈认识上的提高呢?德育工作绝非是几个德育管理人员和辅导员的事情,它需要全员参与。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任课教师的德育知识相当缺乏,对于如何规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知识结构与能力上的缺失。致使德育工作的成效一直不高。
  (2)机构不健全,工作不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运行,首先需要健全有力的组织机构做保障。而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德育工作组织机构的责权利却不一致,形式上的文件太多,空洞的计划、方案不少,但具体工作的落实很不够。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也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与职责也相当明确,但真正运行起来却很不到位,这些表面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是用于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检查。
  (3)校园文化的建设滞后,德育氛围缺乏物质支撑。现在的高职院校大多是在近几年省部级示范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虽然学校在升格过程中使校舍、教学设备、设施等方面有所发展,硬件条件也基本达标,但用于德育方面的建设还不够,相关物质、精神、制度层面的建设投入少,使校园文化的建设呈现出滞后的局面。
  (4)教师的德育意识淡薄,德育评价简单。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过分强调课堂教学,而没有将德育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也没有注意在课外和学生多进行交流,对他们的思想状态、行为习惯等关心指导不够。此外,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也比较简单,要求也不够严格,这就导致了学生的道德意识不强,没有真正发挥教师对学生实施品德评价的功能。
   (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性不高的现实问题,广大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现状,寻找行之有效的对策。
  1、明确德育目标、构建立体德育模式。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责任。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一技之长外,还必须敬业爱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每个人明确新时期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的目标。此外,还要努力构建一个适应高职院校的立体德育体系,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和生源实际,将德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目标定位上,要强调养成性、基础性、时代性;在德育内容上,要强调丰富多样;在德育过程中,要强调全程化、自主化;在德育评价中,应强调主体性,等等,只有通过这种立体德育过程的构建与实践,才能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在物质文化方面,要加强学校的基本建设,如德育活动室、团队活动室、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营造一种德育氛围。此外,每一所学校都应有自己的校园文化,使教师、学生在这样的文化中得到升华。只有师生的目标一致、追求一致,才能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并成为学生成长的支柱。当然,学校的管理还离不开制度的约束,且科学、合理的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同样,互相影响、互相传递的行为文化也可以反应新时代大学生的风貌,如言行举止优雅,行为习惯良好等。因此,学校必须把制度建设、养成教育等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强调身心的全面发展。比较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中学生更为严重,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学生与中学生有明显的反差。其一是学习压力的反差:中学生的负担重,虽然高校扩招,但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还相当缺乏,因此仍要花较多的精力投入到高考备战中;而大学生的学业负担却明显地降低,所以不少大学生都显得无所事事。其二是管理上的反差:中学是精细化管理;而高校则是粗放管理。在中学的精细管理下,受学习、管理约束的中学生,大都将原有的心理问题潜隐下来,心理问题无法外显。而到了高校后,他们的学习、思想都全部趋于松弛,所有的心理问题就外显出来了,有些潜在的心理问题也诱发了出来。这样,就导致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普遍。因此,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和心理辅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
  4、发挥德育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德育评价是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优劣作出的判断,其结果往往影响到评价对象的奖惩和就业。二者结合得越紧密,激励、导向功能就发挥得越好。
  首先,要增设多种评价内容。“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优秀学生。”因此,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地设立奖励,如“三好”、“十佳”、“优秀”、“全能”等,从而拓宽奖(下转第93页)
  (上接第144页)励面,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励他们不断上进。
  其次,注重评价过程。在评价中,教师不能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因此,要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对他们的资料的收集、整理,以提高评价的准确度和实效性,从而提高评价的导向功能。
  最后,要构建德育评价网络,使社会、学校、家庭、学生都融入到德育评价中,从而构建一个立体的评价网络。在德育评价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掌握评价的方法,以提高效度和信度。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之一。而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因此,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及学生的特点,正视德育的现状,并寻找对策,创新德育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实效,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32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