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展旅游文化交流合作 塑造内蒙古对外品牌形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姜月忠 周承英

  近年来,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连续7年全国第一,举世瞩目,对内蒙古的宣传报道显著增加,内蒙古草原文化加速扩散,内蒙古成为世界各地关注的投资热土,内蒙古现象成为区内外媒体记者追逐报道的热点,内蒙古民族历史成为世人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内蒙古大草原成为国内外旅游者梦寐以求、趋之若骛的天堂草原。旅游文化建设作为内蒙古诚信建设的对外窗口和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内蒙古以至中国的对外形象品牌。
  (二)产业经济优势
  依托资源,内蒙古已形成了一批乳业、煤炭、化工、电力、羊绒和草原文化旅游业等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蒙古经济增长连续7年全国第一,内蒙古经济名次从全国第24位进入第16位,内蒙古发展奇迹吸引了世界的眼球,全国相关行业在内蒙古每年举办的各类全同性研讨会、展览会、展销会、药交会、洽谈会等,带动其它相关产业收入和旅游经济的发展。内蒙古会展旅游业发展应该依托能源、资源和产业优势,发展特色工业产品系列展,绿色产品会展,中蒙药、生物药、兽药为主的绿色药业和保健品会展。产业文化经济的蓬勃发展饺大地提升了内蒙古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为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和地区品牌形象。
  (三)旅游文化资源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北与蒙古、俄罗斯接壤,特殊的地理环境、蒙古民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众多民族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赋予了内蒙古得天独厚旅游文化资源,草原风情、民族文化、北国风光、口岸边境等,决定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其北部草原居全国牧场之首,呼伦贝尔大草原,中部的锡林郭勒草原、希拉穆仁草原都是感受草原风光的好去处。内蒙古的大兴安岭森林是中国最大的天然绿色宝库,内蒙古的沙漠也独具特色,比较著名的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布齐沙漠等。内蒙古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内蒙古大草原是全国最大的草原,草原文化成为内蒙古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精神动力,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风情更为内蒙古草原增添了淳朴自然的神韵。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内蒙古蒙古族人民都要举行那达慕大会,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客人可以充分领略浓郁的民族风情、地方文化。
  
  二、内蒙古旅游文化发展的特殊性与多样性
  
  内蒙古特殊的丰富多彩的历史地理和文化,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而且内蒙古各类旅游资源的组合条件较好。
  从自然地理条件来说,内蒙古地处中国正北方,与南方相比纬度较高,气候不同,尤其是夏天,正当全国,特别是南方各地烈日炎炎,白天晚上高温难耐之际,内蒙古却成为相对好的避暑胜地,成为适宜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因此,内蒙古夏天和秋天是国内外旅游者最想来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从自然资源组合来看,以森林、草原、沙漠戈壁及其过渡类型构成的大地域(内蒙古东部、西部)自然景观环境差异和以沙漠、草原、湖泊、河流、温泉、森林、山地景观在小区域范围内的多元化组合,不仅对旅游市场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为内蒙古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提供了回旋空间。
  从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组合来看,内蒙古草原、森林、沙漠、湖泊、河流等多样的自然景观、各具特色的蒙古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文化在地域上的组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然旅游景观单一性与同质性给旅游产品多样性开发造成的约束。使得不同地域上开发的旅游产品可以保持鲜明的特色。
  内蒙古旅游文化资源与其周边省区及我国东部地区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自治区原生态的草原、沙漠、森林、冰雪等自然景观资源与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风情资源及其小空间范围内的组合。都是周边省区、东部各省所不具备的。同时。现代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多层次性,寻求原生态、古朴,追求回归自然的旅游体验成为时尚和潮流,内蒙古所拥有的森林、大漠、草原,原始、纯朴的民族风情、历史古迹等特色优势旅游资源,正好符合现代旅游需求的取向和发展趋势,从而使内蒙古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具有了资源和市场上的双重互补。
  总体上看东北和华北是中国的发达地区,这一地区出游能力较高,旅游消费水平也较高,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哈尔滨尤为突出。这一市场距离内蒙古近,交通方便,费用较低,大众化市场的基数较大,组合开发的旅游产品对这一市场的吸引力较强。同时如果在开发线路产品时,组合这一地区特色旅游产品,构成跨区域的旅游线路,不仅有利于这一市场的开拓,还可以将这一市场进一步延伸到环渤海地区和南方地区。
  
  三、内蒙古与国内发达地区合作开发旅游文化的切入点
  
  (一)人才与信息交流
  内蒙古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其成长壮大还需一定的过程。目前不仅基础设施落后,而且更重要的是旅游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亟待提高。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相应的有关人才,所以人才战略是争取事业成功的首要战略。从人力资源上保障旅游经济的强劲发展,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人才、信息与环境的有效结合将为一个地区旅游业长期发展注入活力。经过大量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根据信息的汇总分析进行战略部署,以保证战略决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内蒙古要通过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工程推进构建地区文化旅游信息的网络平台,加强与外地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以求旅游业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资源互补
  要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和交通可达条件,加强区域合作,发挥资源的整体优势。凭借内蒙古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加强合作,客源市场上必须注重与其横向联合,优势互补,串联成线,利益共享,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地域旅游网络,争取更多的商务、会展旅游市场以及中、远程国内游客客源市场,发挥规模集聚效应,拓宽和共享旅游市场,实现“共赢”。
  对内蒙古东部来说,东北三省是其重要的客源地,由于东北三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会对内蒙古东部产生辐射效应。为了共同发展。有必要开展区域合作。将内蒙古东部的草原和民俗风情以及蒙古族历史文物古迹作为对东北三省口岸、界河、森林、水色以及哈尔滨的冰雪旅游资源、漠河的北极风光的景观向那里推介,把两地的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展旅游资源的整合效应,争取占领客源市场。
  (三)旅游与文化的结合
  深度挖掘草原文化、民族文化、河湖文化等各种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提高旅游的文化品位。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建立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良性互动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文物古迹、博物馆、纪念

馆、文化馆、科技馆等文化旅游资源,结合自然、人文资源,展示文化魅力,提升旅游审美价值。充分发挥内蒙古文化、电视传媒的优势,调动文化专业队伍、民间艺人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中介机构等方面的积极性,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创作民族特色的文艺作品,创意设计和旅游规划,发挥文化在旅游品牌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尤其是旅游管理部门和企业都要成立专家顾问委员会,把有关的专家学者吸引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来,提高内蒙古旅游的文化品味和文化魅力。
  
  四、未来内蒙古重点旅游产品的人文魅力
  
  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产品为基础,发挥传统旅游产品和资源优势,围绕草原、森林、冰雪、沙漠、湖泊、口岸等自然风光,紧密结合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人文特色,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改善旅游产品结构,延续历史文脉。体现自然、人文景观和城市特色,提升内蒙古旅游品位。根据内蒙古旅游资源基础条件,在对未来旅游业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初步确定内蒙古旅游产品开发重点主要是民族民俗与历史文化、草原生态风光、大漠古韵、冰雪景观、地质奇观和边境风情等旅游产品,
  (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是内蒙古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蒙古开发民俗与历史旅游产品的基础条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应选择蒙古民族以及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民族民俗,应选择蒙古族文化、远古人类遗存、匈奴文化、鲜卑北魏文化、突厥与回纥文化、契丹辽文化、西夏和金文化,以及其它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历史遗存。在开发民俗和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时,要注意动静结合,可通过舞台演绎、场景模拟、文化展示等多种形式开发该系列旅游产品。
  (二)草原生态旅游产品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极具开发价值
  在未来的开发中,要以生态旅游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自治区草原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多形式谋划和开发内蒙古的草原生态旅游产品。重点建设以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等为代表的草原旅游区,依托广阔草原,开发草原观光、草原休闲度假、草原科考旅游、草原动植物观赏、草原探险旅游等系列草原旅游活动产品。
  (三)大漠古韵旅游产品内蒙古沙地和沙漠分布很广,沙漠戈壁是自治区重要的旅游资源
  在著名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腹地与边缘,孕育着如音德尔图沙山群、月亮湖、天鹅湖、马莲湖等沙湖群、海森楚鲁和诺尔公怪石林等大漠景观。境内有不少的名胜古迹,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五当召、席力图召等,还有广宗寺、福音寺等佛教圣地,沙漠旅游产品应重点开发沙漠探险、沙雕、划沙等旅游观光产品。
  (四)冰雪景观旅游产品受季节因素限制较大,内蒙古发展冰雪旅游将成为开发冬季旅游项目的重要突破口
  内蒙古以雪为主的冬季旅游资源,在全国不仅具有独特优势。而且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内蒙古将冬季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是十分必要和可能的,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冬季旅游项目缺乏的限制因素。今后一段时间要重点开发建设阿尔山滑雪场、根河市奥科里堆山滑雪场、牙克石滑雪场、呼伦贝尔呼伦湖冰雪运动训练基地等一批景区,开发方式要在广泛开展冰雪观光、冰雪运动、冰雪艺术、冰雪娱乐旅游的基础上,着力抓好滑雪这项专项度假旅游的开发,力争将其建成全国最好的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胜地。
  (五)边境风情旅游产品边境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
  内蒙古具有独一无二的边境旅游资源,有口岸、界河、草原、温泉、沙漠、冰雪、民俗风情等许多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满洲里、二连浩特、阿尔山、额尔古纳等一批重点边境口岸界河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开发观光、娱乐、休闲、购物等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边境口岸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当地的旅游接待能力,延长游客在边境地区逗留时间,增加游客在边境地区消费,从而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
  (六)地质奇观旅游产品
  内蒙古高平原具有特殊的地文现象,其地质历史发育过程通过丰富的地质遗存和壮美的地貌景观表现出来,在全国同类旅游资源中。具有较突出的地位。今后的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中,应继续加强以克旗阿斯哈图石林、阿尔山温泉、阿尔山火山群等较为著名的地质旅游景区建设,努力开发地质观光、温泉疗养、休闲度假等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
  
  五、内蒙古参与国内旅游文化战略合作的前景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历史文化各不相同,对于北方地区,东北华北地区旅游各具特色,各个省区应大力发展旅游业,华北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等已经成立不同的旅游经济圈,其实,内蒙古应该是各个区域发展的重要市场和组成部分。遵循旅游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整合地区旅游资源,打造极品旅游线路和品牌,要树立区域发展整体意识,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发挥旅游联合体组织的功能,为推进区域旅游信息、资源和利益共享,建立区域旅游大市场而努力。内蒙古要树立开放的理念:积极参与北方各个地区的旅游文化经济活动,以优化旅游环境、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开拓为先导,以重点旅游地区的快速发展为突破口,突出加强有开发潜力的旅游景区和旅游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接待设施建设,努力将内蒙古建设成国家重要的旅游目地的和旅游大区。
  内蒙古紧紧围绕精品线路的基础上,着力开发旅游支线,重点加强线路上主要景区、景点建设。改变单一观光型旅游产品的结构,不断提高草原生态旅游产品、冰雪旅游产品、民族民俗旅游产品、文物古迹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及会议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尽快构建城市旅游产品系列,完善城市综合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发环城市游憩带旅游产品,营造吸引近程核心市场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提高节庆旅游产品的质量,增加其影响力和吸引力,使产品结构多元化,并形成体系:通过旅游产品的结构调整、创新、转型提升全区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
  创新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由政府倡导和支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和借鉴国际通行的融资模式BOT(建设一运营一移交)、BTO(建设一转让一运营)、BOO(建设一所有一运营、等方式进行旅游项目融资,吸引有实力的大资本、大企业投入到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旅游项目。通过政府导向性作用,拉动社会投资,以参股、成片租赁开发、委托开发、招标开发等多渠道、多形式筹措旅游开发资金。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和“双赢”的市场融资原则,走“民营资本股份化办旅游”的路子。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和程序,实现旅游基础建设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多元化。
  内蒙古已经具备了旅游业自主发展、多元化投资的基础,今后只要按照这些目标和模式,发挥内蒙古发展的优势,克服我们的不足,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推进与东北华北和国内外的旅游文化交流合作,提高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为各界有识之士来内蒙古进行山水和文化开发投资和旅游提供条件。我们相信在草原文化的指引下内蒙古旅游文化这个朝阳产业,必将呈现光辉灿烂的发展前景,内蒙古必将给国内外留下越来越美好的形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7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