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促进内蒙古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蒙古奶产业发展课题组

  奶业在内蒙古既是传统产业,又是优势产业。近年随着生产成本上升、原料奶收购价格偏低、奶牛市场下滑,加之管理技术水平低下,导致奶牛养殖业效益直线下降。在高成本,低奶价的挤压下,奶农大规模“出栏”奶牛,引起国家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关注。为此,我们对自治区的奶产业集中地区进行了调研。
  
  一、奶业已发展成为内蒙古兴区富民的支柱产业
  
  (一)奶业规模化发展迅速,产量居全国首位
  
  “十五”期间,我区乳类年均产量为357.8万吨,年均增长约45%,增长速度位居农畜产品首位。其中牛奶产量以年均45.4%的速度增长,产量、销售量均位居全国首位。2006年,我区奶牛存栏301万头,鲜牛奶产量869万吨,分别占全国22.6%和27.2%,牛奶产量连续4年位居全国首位,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奶牛饲养基地。
  (二)奶牛养殖小区发展较快,功能不断完善
  呼和浩特、包头、呼伦贝尔、兴安盟、乌兰察布、巴彦淖尔等6个盟市2002年建设奶牛养殖小区138个,2006年发展到684个小区数量约增加5倍。通过建设统一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将分散在农户家中的奶牛集中到专业化的小区中,在小区内建立健全服务设施,配备专业人员,集中进行疾病防治、畜种改良和繁育、饲料配送、技术培训、机械化挤奶等。新建的小区采取了人畜分离,使人畜共患病的防范能力得到提高,日光棚的采用,提高了采光、保温程度。
  (三)推广良种奶牛,比重不断提高
  我区奶牛的主要品种是中国荷斯坦、进口荷斯坦、三河、西门塔尔、科尔沁等乳肉兼用牛。其中,荷斯坦奶牛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包头、呼伦贝尔、乌兰察布、赤峰等地区,特点是集中在城镇郊区;三河牛集中在呼伦贝尔市;西门塔尔牛、科尔沁牛集中在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近几年我区奶农品质意识不断提高,加快了低产奶牛的淘汰,奶产量较高的荷斯坦奶牛数量、比重在逐年提高。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资金直接补贴饲养奶牛的农民,我区18个旗县纳入补贴范围,有力地促进了良种推广。
  (四)促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奶业快速发展对我区农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区乳业产值占农牧业产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2.3%提高到了2005年的12.5%。目前,乳业加工企业直接带动区内近50万养殖户,占全区农村牧区总户数的1/7。同时带动了包装、储运、配从、销售、餐饮、旅游及农村建筑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城乡就业岗位。
  
  二、内蒙古奶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一)优良品种少,奶牛单产水平低
  奶牛种群质量差,单产水平低是造成我区乃至全国奶牛养殖效益低、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2002年全区奶牛头数80万,之后以年均50万头的速度增多,到2005年全区奶牛总数超过236万。3年增加150多万头,其中不少是属于从国内外引进的低产或淘汰的奶牛,严重影响了我区奶牛品种质量。
  (二)饲养管理水平低,影响奶质和奶产量
  我区农区大部分养殖户以家庭散养为主,集约化水平低,奶户不能常年均衡供应青贮饲料,而干草等粗饲料品质差,不能满足奶牛营养需求;管理方法落后,人畜同院、大小奶牛混合饲养,致使奶牛不能充分发挥生产潜力,降低了产奶效率,食品安全问题也不易控制。
  (三)生产成本上涨迅速,鲜奶收购价格涨幅缓慢
  由于提高粮食价格和工业化对玉米需求量的增加,导致精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玉米由2004年前的0.8元/公斤上升到现在的1.40元,公斤,麻饼由原来的1.5元/公斤上升到现在的2.2元/公斤,麸皮由原来的0.8元/公斤上升到现在的1.1元/公斤,各厂家的全价配合饲料均由2004年前的15元/公斤上涨到现在的2.2元/公斤。饲料价格平均涨幅为0.56元/公斤,一头生产牛平均年需饲料2750公斤,饲料费比2004年增加1540元。而同期奶价上涨每公斤不足0.1元。
  (四)奶牛价格严重下跌,奶牛淘汰加快
  2004年以前,由于饲养成本低,奶牛养殖效益好,出现了“奶牛热”,求过于供,奶牛和母犊价格一度分别达到1~1.7万元和5000元左右。之后的“奶牛危机”中,奶牛价格跌到4000~6000元,母犊价格与公牛犊相同,跌到300元左右。因此,养殖户将牛犊不论公母卖到生物制药企业制血清的现象比较严重。奶牛价格的下跌,特别母犊是价格的下跌,使养殖户收人大幅下滑。农业部最薪统计显示,全国约40%的奶牛养殖户出现不同程度亏损。从我区奶业调研情况看,截至目前,农户淘汰的奶牛绝大部分都是低产劣质奶牛,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市场机制推动奶产业优胜劣汰的一种表现,应该说这也是我区奶业发展的重要的质的转折时期,及时抵御风险机制的建立对于我区奶业度过难关,健康发展举足轻重。
  (五)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改善
  奶业属于农牧业中的“重工业”,投资大、周期长、自然和市场风险大。然而,过去由于过分重视量的扩张,在奶牛饲养配套服务体系方面的建设投入不足,导致奶牛养殖业技术支撑体系薄弱,服务体系滞后的局面。
  一是技术服务滞后。目前,很多奶户仍处于技术缺乏、养殖分散、规模较小、手工挤奶的粗放经营状态,而技术服务部门服务半径过大,人员有限,经费紧张,难以顾及全面。
  二是防疫任务艰巨,专业化服务水平低。随着奶产业发展,全区奶牛数量迅速增加,防疫工作已经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由于投入和机制的问题,缺少标准化的服务场所和服务设施,技术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对兽医人员缺乏有效管理。“两病”普查和登记由于缺少经费和病畜淘汰补贴,无法及时普查和淘汰。
  
  三、促进内蒙古奶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促进奶业产业化,营造共赢局面
  奶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养殖户和相关经济体的共赢,薄弱环节是个体经营的养殖户。我区要继续推进以奶农为基础、基地为依托、企业为龙头的奶业产业化经营方式,企业与奶农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奶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发展养殖小区(场),加快推邂养殖环节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逐步解决奶牛养殖小而散的问题
  这是奶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也是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目前,让大部分奶户建设养殖小区不现实、也不可能,因此建议相关部门依托现有奶牛养殖园区或经济合作组织,在适当补贴的前提下,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改造或建设一批试点,多渠道发展养殖小区,以“奶牛托管所”、“入社”等方式,使分散饲养集结为不同类型的利益联合体,形成“统分结合”的集约经营机制,转变养殖方式,积极推进现代奶业。
  (三)加大补贴力度,引导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奶业意见》指定的良种、优质后备母牛、

机械、疫病扑杀补贴和支持信贷、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等7项政策和资金,调整原补贴政策和措施的基础上,对一些薄弱环节提高补贴标准,改进补贴方式。
  ―是建议对配种用液氮继续实行4元/升的补贴,对冻精补贴由原每支补贴20元改为每支15元。针对目前养殖户普遍购买20元左右冻精的实际,政府招标采购20元,支以上的冻精,养殖户负担5元,支的差额冻精费用,将劣质冻情挤出市场。
  二是协调银行对购买国外良科奶牛的贷款再延期,并继续由地方政府补贴全部或部分贷款利息。对难于偿还贷款的农户,通过项目奶牛低成本扩张或发展其他产业逐步消化或偿还贷款。
  三是建议对基层防疫人员岗位补贴由原来补助乡镇苏木改为补助防疫人员,补贴方式按区域牲畜防疫头数和防疫密度进行考核补贴。
  四是对政府规定的强制免疫不再收费。
  (四)加强奶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奶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促进良种推广。把中央良种补贴资金专款专用,建立冻精监督、良种登记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机制,充分利用各地引进的优质奶牛,建立核心群,建档立卡,跟踪管理,计划调剂,推广“性控精液”配种技术,加强冻精市场、后备母牛监管力度,保障良种推广顺利实施,力争到2012年奶牛良种覆盖率提高到60%,奶牛平均单产提高到5.5吨。
  二是强化对奶农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相关部门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奶农进行科技培训和饲养环节的技术服务,创新技术服务机制和技术到户方式,鼓励和扶持建立民办公助的奶牛服务组织,解决技术服务到户难的问题。
  三是加强防疫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奶牛疫病防治,有效降低传染病、多发病发病率。要落实防疫人员的待遇,努力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业务素质和进场入户服务水平。
  四是尽快普及奶牛风险基金,以奶牛养殖户为主体,政府预算专项资金,协调龙头企业和奶业各环节共同筹措资金,以旗县市区组织实施,降低奶农的养殖风险,农牧业部门要尽快制定实施方案并开展试点工作。
  (五)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奶农利量
  严格执行复原乳标识制度,完善复原乳检测技术、方法和液态奶加工工艺及产品标准,严格产品标识标注管理。进一步完善检验检测手段,建立液态奶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原料奶质量第三方检测制度,逐步实现原料奶收购的优质优价。县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奶站管理,规范原料奶收购秩序,严厉打击掺杂使假、强买强卖、压级压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相关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奶业市场进行监督、整顿和规范的同时也要加强对饲料、兽药等的监管。饲料费用是奶牛饲养成本的主要部分,仅饲料玉米一项,就约占奶牛饲养成本的30%。我区奶牛数量多,饲料玉米的供求和价格变动必然引发奶牛业效益波动。为此建议,利用奶业风险基金或安排专项财政基金,通过国有粮食储备库建立饲料玉米储备制度,稳定玉米市场价格,维护饲料价格稳定。目前,市场上的饲料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混乱,必须下大力量整顿,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饲料管理条例,规范饲料生产标准,严把饲料准入关,形成相应的质量监督、检测、管理体制。对饲料生产企业的原料、饲料添加剂要严格把关,严格加强市场管理,坚决制止伪劣饲料流入市场,保障饲料安全。
  (六)建立由各级政府协调,奶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加工龙头企业三方定期会商制度
  一是协商龙头企业对奶源基地的反哺投资建设和规范企业收购行为,建立健全质量标准,防止恶性竞争;二是实行奶款直接兑现到奶户的结算方式,避免中间环节盘剥截流。
  (七)加强对奶产业的指导
  建议政府组建强有力的奶业管理机构,抽调力量,明确职责,落实经费,强化措施,切实担负起对奶产业的管理协调和服务等职能。建议财政、审计部门加强对奶牛补贴资金的监督检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奶业发展的氛围,为全区奶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课题组成员:田永明、高雪峰、单平、李忠书、张全有、石满恒、宝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9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