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环县石油开发对水源的污染与管理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伯文

   摘 要: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应该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本文围绕环县石油开发对水资源的污染展开论述,列举了石油开发对水资源和农田的污染事例,最后从水政水资源工作的职责出发,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共建、共荣、共享、安全”的地企关系,提出了水政水资源工作在石油开发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方法措施。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水资源; 发展
  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076-01
  
   1基本情况
   环县共辖21个乡(镇)、249个行政村、1500个村民小组、34.0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1.86万人。总土地面积9236km2。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高度在1130―2089m之间。境内主要河流有环江、蒲河、苦水河和清水河等4条较大的水系,是全县羊畜饮用和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全县地表径流总量21790万m3,人均640m3。可利用水量3400万m3,占总量的15.6%,人均100m3。地下水资源根据省水文队的勘探普查,含水层分潜层、半承压层和承压层地下水。潜层、半承压层均靠降水补给,并且大部分补给河道的基流,是主要的可利用水资源。环县农村人畜饮水水源主要有天然降水、河水、井水、溪水、山泉水等。
   2油田开发对水源污染情况
   自1972年以来,长庆油田在我县境内共钻探单井1697口,油区共涉及19个乡镇,116个行政村。由于石油开发中存在不申报、不论证、未批先建等问题,造成灌溉、人饮水源严重污染。大部分石油井场及其输油管线、集油站,在发生石油跑、冒、滴、漏事故后,严重污染农田,原油直接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恶化,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区内仅有七里沟、城东沟、城西川、合道川、樊家川、马坊原沟、许家河沟等7个水域,是当地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水源的污染破坏,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人畜饮水,群众反映强烈,导致企群关系紧张。据调查统计,仅2001年至今,发生原油泄漏直接污染灌溉水源事故121起,导致5200亩农作物秧苗枯死、减产,土地盐碱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污染人畜饮水水源事故35起,造成7.8万人,2.37万头畜,5.2万只羊的饮水发生困难。2002年6月,木钵镇黄旗村输油管线破裂,原油外漏造成4亩果园、3座塑料大棚、2口水窖、2.5亩玉米污染破坏,直接经济损失10.5万元。2004年1月至4月份,许家河沟水域12次被原油及其污水污染破坏,水中的原油无法彻底清理干净,当地农民灌溉后,造成20亩玉米苗枯死,45亩麦地盐碱化,发生了群众集体挡车事件。近年来,随着长庆油田的开发建设,致使木钵镇6个行政村2.0万人、曲子镇6个行政村2.6万人、八珠乡4个行政村0.55万人、樊家川乡3个行政村0.6万人,共19个行政村、5.75万人的生活用水水源受到污染,人畜饮水发生困难。根据监测化验,环江水域的水质已经从Ⅲ类标准下降到Ⅴ类标准。
   3防治对策
   3.1 加强水法宣传,提高水患意识
   利用年初科技下乡之机,我们深入环城、木钵、曲子、山城、甜水等乡镇取用水户及石油矿区宣传《水法》等法律法规;利用图片展示具有教育意义和震慑作用的水事案件;在211国道沿线刷写了以宣传《水法》石油开发为主要内容的永久性标语13幅。在宣传形式上注重发挥新闻媒体作用,举办水法律法规讲座,播放电视宣传片,制作电视节目,不断扩大宣传面。加强对全社会的水法宣传教育和水资源形势教育,提高各级组织的忧患意识和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3.2 加强部门管理,规范审批手续
   石油开发油井、探井选址应当申请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油井、探井选址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国土部门不得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从事石油钻探活动,潜水井500m范围内也不得从事石油钻探。
   3.3 完善管理机制,提高服务能力
   按照 “环境最佳、服务最优、速度最快、效率最高”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四最四低”原则,竭力为油田开发提供全方位、多领域、宽渠道的“一站式”服务。自环县设立“一站式”服务办公室以来,环县石化办切实履行牵头和综合协调的职责,按照“一站受理、联合办公、独立职能、快捷服务”的工作方式,充分发挥“一站式”服务大厅的职能,国土、林业、水务、水保、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定期现场办公,对涉及油田开发建设的各项事宜,特别是油田单位提出的石油开发建设项目申请,采用一次性集中踏勘、一次性联合审批的方式,对土地征借、环境评价、林地占用、水资源利用、道路修建、水土保持等事宜进行“一站式”受理、“一站式”办结,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
   3.4 完善审批制度,提高服务质量
   继续坚持审批速度“快捷化”。对油田单位新申请的井位,原则上规定5日内统一办结审批手续,10日内组织完成钻前工程建设,切实加快“环评”预审,确保井场建设进度快速、高效、规范、有序推进。继续坚持钻前服务“优质化”。按照“钻前地方政府负责、建设专业公司承包、开发管理油田负责”的油田开发新模式,环县制定了《钻前服务管理办法》,并于今年4月进行了钻前服务公开招投标,优选有资质、有施工服务能力的钻前服务公司52家,承担全县油田产能建设钻前施工、钻井(包括试油)供水、纠纷协调等工作,同时,组织召开钻前服务会议,与钻前服务公司签订钻前服务协议书,进一步规范了钻前服务工作,提高了钻前服务质量。
   3.5 加强收费管理,规范资金用途
   继续坚持规费收缴“规范化”。按照市上统一标准,坚持规费收缴规范原则,完善了相关规费征收意见,对石油开发建设中借地征地、青苗补偿、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取水、钻井排污等相关规范,按收取权限由县财政统一收缴、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既方便了油田单位缴费,也有效杜绝了乱收费、滥收费、挪用或虚套专用资金等现象发生。
   3.6妥善处理纠纷,坚决打击犯罪
   继续坚持纠纷调处“细腻化”。对油区生产建设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一般性的、可以在短时间内化解的矛盾纠纷,由所在乡镇及村组一天内必须协商解决,重大矛盾纠纷先行恢复生产,后由石化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在48小时内调处解决。坚持治安维护“严格化”。依法开展严厉打击各类涉油违法犯罪行为,降低涉油案件发案率。对影响油田生产建设的偷盗破坏、哄抢滋事等治安问题,由石化办协调督促公安机关及时立案查处,切实加大涉油案件查办侦破力度,竭力维护油区开发秩序。
   3.7 加强交流合作,实现共赢共处
   环县与油田单位牢固树立“共建、共赢、共享”的理念,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与油田企业相互依靠、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生态责任,不断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4结语
   加强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加强政企合作,防止水资源的污染,实现“共赢、共享”,是全面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根本、最直接的措施,有利于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有利于保护水生态与水环境,保障供水安全,提供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庆阳市石油开发水资源管理办法,2005年12月15日
   [2] 甘肃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2010年7月1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5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