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际贸易专业模块式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模块式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和经济性,在西方国家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际贸易专业既包含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又有实践性和操作性为主的课程,而且各个课程之间具有较大的联系和一定的重复性,因此,在国际贸易专业引入模块式教学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国际贸易专业实施模块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所谓模块,是指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就其内容而言,整体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都致力于共同说明某方面的问题。模块式教学则要求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相关学科内容进行合理裁减,形成统一有效的整体。
  (一)通过教学整合及模块教学能够改变讲授内容重复和教材体系陈旧的问题
  原来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内容几年不变,教材落后,学科之间互相沟通差,教学重复现象严重,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要点不一致,章节材料的取舍不一致。原有的教育方法,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致使每科教学各自为政,内容重复,课时膨胀。如国际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学》、《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合作》等课程中都有讲授,增加了课时数,教学效果不一定好。然而通过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对教学内容科学整合,学科之间合理裁减,形成教学模块进行合理科学教学。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形成新的教材体系。根据模块教学能力培养目标的需要,灵活修改、调整教材内容,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二)通过教学整合,实现“重知识,宽就业”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逐渐饱和,学生在现实的就业竞争中压力不断增大。社会要求学生既要学习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要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接受国际商务调研、决策等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实践训练,具有分析国际市场机会和解决市场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因此,根据整合后的教学计划,教学中加强多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教育,能够拓宽专业就业口径,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给学生提供更宽的就业途径。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分别为不同教师担任,往往是专业理论课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差、而实训课教师理论水平低。为了做好模块教学的准备工作,有目的地输送一些理论课教师到生产一线实习,而且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培训实训课教师的理论知识,并且将理论课教师和实训课教师安排在一个教研组,有目的地开展教学研究,交流经验,探讨问题,让他们的知识互补。从而,有利于增强理论课教师的操作能力、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为培养跨世纪的专门技术人才,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构建国际贸易专业模块式教学模式的要点
  1.建立适应模块化课程教学的运行机制
  过去的高等教育一直沿袭传统学科型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科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忽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学习是为了考试,而不是为了应用。模块式教学强调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思维和专业能力的培育。因此,对教育观念的转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打破原有固定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动态、实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变;放弃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开发和培养,强化学生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技术发展能力,强化学生的创业精神。
  2.建立适应模块化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设备设施
  模块式课程教学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及相适应的教学设备设施相配合。首先,可以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适应模块化教学需要的专业教师队伍。如通过“校企合作”将现有的专业教师送到企业实践锻炼,或者从企业直接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充实实践教学一线;还可以从企业聘请高级经济师、国际贸易跟单员等作为专业的兼职教师,通过他们把企业和社会的最新要求带入课堂,更好的指导学生实践。专业教学设备设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学校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建设校内专业特色鲜明、功能齐全、适度超前的真实或仿真训练场所,另一方面要加大与外贸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企业专业教学资源优势,把一部分与企业现场紧密联系的课程模块放到企业进行教学,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供有效的支持。
  3.重视实验和实践模块的教学
  国际贸易专业中的《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物运输》、《国际商务谈判》等都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到实际的商务环境中去感受和实践,增强感性认识。因此,应该充分重视实验和实践模块的教学。首先,在教学中, 引进有关进出口业务模拟实习软件, 建立一个进出口贸易模拟操作实验室。另一方面,应带领学生走出去,如可以与广交会主办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广交会期间创造实习机会。还可以带领学生道海关、商检局、贸促会、码头等相关部门和场所参观学习,使学生对报关的相关知识、报关程序、检验程序、国际贸易运输过程、运输工具和设备、码头工作环境等形成感性认识;此外,学校可以与某些外贸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这样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与外贸相关的工作使其学习有的放矢。
  4.科学合理地划分模块
  教学模块的划分并非将同类课程简单集中,或者是将课程换个说法而已,而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首先,应针对职业工作任务设定模块。高等教育培养学生应符合社会就业岗位的需要,这就要求针对职业工作任务设定教学模块。课程模块设置应该是岗位能力型的,针对不同岗位工作任务确定课程模块,课程模块针对同一岗位能力群。其次,在进行模块划分时,模块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既有一定联系、对应同一行业岗位的不同工作任务,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各自分别展开教学。最后,模块的划分要具有层次性。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循序渐进的课程模块,学生经过较低层次模块的学习后,应具备相应当工作能力,可以从事一定的工作,继续较高层次模块的学习后,可以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春燕.《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课程“三原则、三模块”教学思路浅议,科教论坛,2003年第7期:207-208.
  [2]余飞英.高职英语专业模块教学探索与实践.中国职业教育,2007年第8期:58-61.
  [3]郭华.一种整体的教学视野――“模块”的意义及其教学要求.人民教育,2005年第15-16合期:16-19.
  [4]唐吉.“角色-模块”教学模式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实施与探讨.计算机教育,2007年第10期:11-14.
  [5]韩月玲.关于构建“平台+模块”式课程结构体系的探讨.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年第6期:58-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05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