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设现代物流实验室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劲阳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物流业的发展,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必要建设物流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本文就高校现代物流实验室的建设状况、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物流实验室、物流教育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务运作能力,将有助于其增强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就业专业对口率,同时提高市场对高职物流人才的认可度。
  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物流实验室的建设无疑能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柱。高职物流实验室的建设,既要考虑与课程的关系,考虑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还要考虑市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并使学校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断接近市场,使学生能迅速适应专业领域的工作。本文结合在物流实验室创建方面的实际经验,对现代物流实验室建设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物流实验室的发展阶段
  
  当前,物流人才的供需缺口较大,尤其是综合性管理人才短缺,因此,尽快培养大批高端物流人才是目前物流教学的当务之急。而物流教学实践性强,所以有必要建设物流实验室,让学生在学习掌握系统的物流理念的同时,将物流实操中的流程性活动作为学习的核心,通过各类实验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物流人才。
  国内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大致经历了虚拟实验室建设、离散型物流实验室建设、集成化物流实验室建设三个阶段。其中,集成化物流实验室是目前最能够贴近企业实际,真实反映企业物流作业特点的一体化、柔性化物流实验室模式。
  
  1 虚拟物流实验室
  虚拟物流实验室兴起于1999~2002年,此时电子商务和物流的概念在国内炙手可热。学校为了满足社会对电子商务与物流人才的要求,开始大批兴建电子商务与物流实验室。
  这一阶段的物流实验室大多是虚拟形式的,即使用教学软件与电脑来模拟实践环境。这种实验室的最大缺点是,学生对物流的认识还是存在于理论和虚拟层面,对物流没有直观认识,因此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至于这一代物流实验室更多地成了学生打游戏和上网的场所。
  
  2 离散型物流实验室
  在认识到虚拟物流实验室的缺点以后,部分学校在其基础之上,通过适当增加硬件设备如叉车、托盘、货架等,甚至添加小型仿真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引入电子标签、条码识别系统等设备,建设了新一代物流实验室。
  但是,在这种实验室系统中,各子系统彼此没有形成有机的联系,且缺少真实数据的支持,系统不能像现实环境中那样运行。学生仅从直观上知道了设备的名称和外观,对整个设备及系统的运作和流程还是知之甚少。最终,这些设备更多地成了学生参观的小型物流设备陈列馆,还是没有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集成化物流实验室
  随着现代物流装备技术与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化物流设备,结合实际物流运作流程,给学生提供动手练习的实训平台的理念出现,集成化物流实验室随之诞生。
  集成化物流实验室的特点在于基于了解企业物流运作实际需求、为培养具备实际动手能力的人才需求而建设,因此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它是基于对不同行业物流系统特点的深入了解而建设的,能够通过不同实训流程、实训模块的操作,给学生提供不同行业物流运作环境的再现;在集成化物流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更关注一体化的企业物流系统,包含了物流设备、物流管理、运作流程等多方面的整合,而不是独立的物流设备的堆砌;集成化物流实验室引入了大量企业真实的入出库数据,甚至能够进行真实的仓库作业,能够为教学实训搭建真实的企业物流运作平台,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锻炼。
  
  集成化物流实验室的缺点
  
  1 建设困难
  (1)对场地条件要求较高。如在校内建一个仓储中心,要想满足生产的实际需要,保守估计仓储中心的占地面积将不少于2000平方米,如果考虑今后拓展仓储中心的功能,那么设计面积应不少于3000平方米,这还没有包括专用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在内的用地面积。
  (2)资金投入较大。如要建立一个2000平方米的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开放型物流实验室,至少需要投资1000万元。
  (3)建设周期长。建设集成化的物流实验室从立项到正式投入生产至少也要2年的时间。其中,前期准备工作至少需要一年,工程建设需要半年,设备组装和调试需要3个月,试运行需要3个月。
  
  2 许多学校不具备条件
  从上面谈到的建设条件看,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不具备建立集成化物流实验室的条件。如果学校独立实施,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外,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物流设备应用经验的企业物流管理专业人员全程参与,在时问、人力、物力上的投入难度较大。
  
  对高职院校建设物流实验室的几点建议
  
  第一,打破校内专业藩篱,建成可供校内跨系使用的物流实验室。例如自动化立体仓库不但物流专业能够使用,也可供电子自动控制专业、机电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训。一次投八就能建成供跨系部共用的校级实验室,如此一来,可做到一次投资,全校受益。
  第二,打破校际隔离,进行校际合作。比如在大学城中,由几所学校共同出资组建物流实验室,可综合利用不同学校的师资、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当然,建设跨校际的实验室,在管理方面需要有健全的制度保障。
  第三,打破校企隔离,建立校企合作的实验室。引入社会资源参与现代物流实验室建设,是解决学校独立建设实验室时所需的具备丰富物流设备应用经验、企业物流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员全程参与等问题的好办法。与具备先进物流运作理念的成熟企业合作,共同建设集成化现代物流实验室,不仅能够保证实验室自身建设方向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更能依托企业的广泛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企业实习机会,甚至未来的就业岗位。校企合作进行集成化物流实验室建设,确保了学校物流教育与实训更加切合企业用人标准,并能够跟随市场变化及时作出教学内容调整,延续了物流实验室的教育生命周期。学校的物流教学实验室也可以在满足学生实训的前提条件下,为企业在职人员提供物流实践培训或考核的基地,使得教育资源为学校和企业共用,实现其赢的局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47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