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创新高职英语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邵莉

   【摘 要】本文就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科学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高职高专;互动式;学生;教师
   就目前而言,高职英语课堂的现状并不是令人非常满意,部分教师感觉上课缺乏激情,学生普遍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精神状态不佳。究其原因,第一,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来自于普通高中,是一些高考发挥不是很理想,或者本身基础就比较差的学生,也有部分来自于中专职高,英语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观,自学能力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进入大学以后,随着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改变,学生心理容易产生偏差,认为和高中的紧张生活完全不同,因此产生倦怠、懒惰的学习情绪。第二,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教育起步较晚,大部分教师对如何搞好高职英语教学尚未形成整合的计划,缺乏高职教育的经验,教学观念与教学目标未能与时俱进。在授课过程中,一味地强调教师的作用,以灌输知识为主,而不是重视学生这一主体的作用,诱导学生如何去学习,从而导致教学过程中双方配合度不高,教学过程乏味枯燥,学生不愿意听,教师缺乏激情。那么,如何能在短短两三年内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具有较强职业适应能力的水平目标呢?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定义与理论依据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其理论依据主要来自于:(1)社会交互理论,强调学习的社会环境,以及教师、学生、任务或活动之间相互作用和它的动态性。(2)认知理论,认为在“协商”互动过程中,学生就能对其语言进行不断调整,在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促进交际能力的发展。(3)建构主义理论,其核心观点认为:教育就是赋予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方式
   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双主体。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应该是积极的知识探索者。总而言之,知识的建构要通过互动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在创设互动式教学课堂时需要注意:(1)教师营造出让学生得以充分体验、表演和创造的教学情境必须切合课程设置与课程目标;(2)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必须扮演好教学主导的角色。也就是说,必须能够把握好参与的程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合作,可以是师生互动,也可以是生生互动。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进行方式
   (1)讨论式(Free talk)。讨论式,也就是意味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课程目标及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或者观点,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并发表见解。当然,根据教材内容,教师也可以进行相关问题的延伸与拓展。同时,教师还能通过学生的一些想法,仔细地观察学生的心理,从而更好地进行下堂课的教学设计。(2)表演式(Performance class)。表演式,要求教师选用适合课堂表演的文章,将其内容进行提炼,创设出一系列的情景,分配好角色,让学生通过口语表达,肢体语言动作,背景或者道具的安排及角色设置,生动地展现文中内容。故事性的文章,可让学生分角色演绎,商务性较强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练习面试、接打电话、洽谈业务,也可让学生扮演公司职员等角色。由于表演式的课堂气氛容易活跃,学生真正地把课堂当成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当他们完成自己的角色扮演之后,对课文内容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3)竞赛式(Contest class)。竞赛式,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选择适合采用竞赛式教学(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涉及辩论赛、表演赛等)的课程内容,明确竞赛评价标准,竞赛中的表现可以和学生的平时成绩相结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也应该给予相应地指导和帮助,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纵观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改革与创新已是迫在眉睫,而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能使教学过程从以教师“教与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和练”为中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作用,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英语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云平,王彦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探析--互动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职业技术.2009(08)
  [2]吕红兰.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5(05)
  [3]韩光.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互动教学--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J].教育探索.2003(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87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