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刚

  摘要:随着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已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为了准确的核算企业产品成本,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和有效的成本管理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作业成本计算方法便应运而生,并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法而不断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209-01
  
  我国企业一直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都是制造成本法,这种方法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里,用该种方法简便易行,被多数制造企业乐于采用。
  
  1、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根据产品生产或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和形成的产品与作业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作业成本计算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其成本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产品单位成本,即与生产单位产品有关的直接耗费,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与产量成正比例关系;第二层次是生产批次成本即与生产批次和包装批次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生产某批次所需要的生产准备成本,清洁成本,质量成本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生产批次的多少;第三层次是产品维持成本即与产品种类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获得某类产品的生产许可,包装设计等方面的成本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产品的范围及复杂程度;第四层次是工厂级成本即与维持作业生产能力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折旧,安全检查成本保险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组织规模和结构。
  
  2、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2.1成本分配标准不同
  传统成本法比较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产量被看作是产品成本的唯一动因,并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按照这一思想,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作业成本法则引入作业动因,它反映了产品或服务消耗作业的情况,也作为成本分配到产品中的标准。作业动因分为:单位层次作业,该类作业成本将随产品的数量增加而成比例的增加;批量层次作业,该类作业成本随着批量增加而成比例的增加,但是这类成本与产量多少无直接关系;产品层次作业,该类作业成本是为维持特定的产品线存在所发生的各种成本;生产能力层次作业,该类作业为维持生产环境而发生的成本。
  在传统成本法下,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取决于间接成本分配的合理性。而在现代企业制造过程中,资本的有机构成大幅度提高,最终产品和劳务吸纳的间接费用大增,按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分配将会使产品成本信息严重失真,而按成本动因多标准分配法提高了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2.2成本的界定不同
  传统成本观下,产品成本是指其制造成本,其包括与产品成本直接有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支出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在作业成本观下,产品成本是指完全成本。即作业成本观强调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而不论其否与产出直接相关。作业成本观下的期间费用汇集的是所有无效的、不合理的支出,即所有作业无效耗费的资源价值和非增值作业耗费的资源价值,而不是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支出。另外作业成本观下的成本项目是按作业类别设置的。这种成本和期间费用的重新界定,是对管理内涵深层次认识的体现,有助于考核企业的管理效益,同时也完善了产品的成本概念。
  
  3、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关键
  
  3.1在企业中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念和意识
  现代企业就是一个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作业集合体。最终产品是全部作业的价值集合,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也是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作业成本理论把成本看成是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的函数,并且以顾客价值作为衡量增值与非增值的标准。所以企业应树立顾客第一的观念,对作业链,价值链进行分析,努力提高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效率,根除不能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降低成本。
  3.2建立有助于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内外部环境
  作业成本法能提供较详细,准确的会计信息,可以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实行作业成本会计的基础和保证,准确分析费用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对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企业管理实现了科学化,才能有效地划分费用产生的环节和区域。作业成本法不是仅靠会计人员即能完成的工作,它尤其需要政府和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从战略高度去看待成本问题,解决成本问题。这是成功应用这一先进原理的先决条件,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核算和管理系统只有同企业的总体管理体系相互协调,才能发挥足够的效用。
  3.3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为推行作业成本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有意向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企业应通过员工培训,提高全员成本意识,营造良好氛围为推动作业成本法减少阻力和沟通成本,大力培训现有会计人员的作业成本知识,培养既掌握会计知识,又懂得相应的管理知识及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另外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将作业成本法作为重要教学内容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中,为推广作业成本法打下坚实会计后备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仲高,论作业成本法对传统会计成本的突破与应用,现代经济,2008,(8)
  [2]黄生权,李素娟,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长沙大学学报,200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36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