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类院校有效性教学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单新梅 张晓华

  摘要:根据教育学公共课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提出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必须立足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角色定位,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优化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等方面重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200-02
  
  当前,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与合作者、知识的建构者和研究者。作为培养中等师资主要力量的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必须立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改革。特别是传统的教学策略侧重于教师条理化、说教性的讲授,脱离情境的教学模式以及通过对事实性知识进行评价的课堂策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的有效性受到质疑,迫切需要任课教师思考和创新现有的课堂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解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包括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教学方法的选择、材料的组织、对师生行为的规范等。
  
  1 激发动机策略
  
  课堂上学生进行着以主动思维为核心的智力活动,而这种活动却受非智力因素的调控,其中,建立在学习者内在需要上的动机,能激发学生提高学习的扩张力和持续力,能主动地调整、利用学习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动机可能来自内在的兴趣,如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也可以源于外在的诱因,如期望、成就、荣誉等。
  (1)明确学习目标。要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兴趣,必须要让学生明确教育学知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目的性。例如在讲“绪论”时,充分让学生理解教育学公共课对一名教师教学的重要性。这门课程的学习是师范类专业学生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崇高的教育理想以及获得一定教育技能的基本途径,也是未来获得教师资格认证的依据之一;同时解剖课程体系以及学习目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学的内容框架,从学生对教育现象认识逐步深化,对教育理论理解逐步深刻,对教师职业逐步认同与热爱的角度构建教育学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序列,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寄予适当期望。罗森塔尔对教师期望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最早的研究,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存在着明显的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只要教师的期望是积极的、合适的,将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自由环境,并最终导致积极的教育结果。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身努力和实践训练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种情感“投射”到学生心灵。各种暗含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当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便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由此获得心理满足,激发出上进的力量,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实践的训练中去。
  
  2 优化教学方法策略
  
  教育学作为一门旨在指导学生掌握理论、付诸实践的学科,它的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充满生机、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过程。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却显得呆板、僵化。如教育教学理论的讲解大多停留在理论的分析上,缺乏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并且主要采用“黑板+粉笔”为基本手段,课堂教学气氛显得枯燥、乏味。教学活动成了教师滔滔不绝的独自。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也得不到必要的从师技能训练,大大降低了教育学课程的实践价值。所以必须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选择典型案例,增加师生互动。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或某一特定事物进行交互式探索的教学方法。公共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相连,相互论证。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枯燥的概念、原理或原则。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不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真正内化和高度整合化的知识,通过自身的感悟及与教师、同学的讨论,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而获得能直面教育教学实践的本领。同时。案例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不断进行理论探索的过程。
  利用案例进行教学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①借助网络资源提供案例。如“师生关系”一节时可播放视频素材“海艺事件”的社会跟踪调查,看完视频后,让学生就所学的知识分析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参与讨论,最后总结归纳。
  ②举出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来说明。如讲到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时,教师讲完理论要点后,可以让学生例举出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中小学任课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分析教师是怎样运用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作用,寓抽象于具体实例的分析和讨论中,能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理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培养了他们运用教育理论知识的能力。
  
  (2)开展模拟教学活动,加强教学技能训练。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讲清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教育能力,所以教学实践是公共教育学培养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可以采用以下形式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①“说课训练”。由于现实的因素,学生到中小学进行教学实践的机会非常有限,并且真正的教学实践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而采用模拟课堂进行的“说课训练”既可以使学生体验中小学教学过程,同时不会占用大量的课时(每人不超过20分钟),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首先让学生自由选择本专业中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独立备课,写出完整的教案,然后组织学生“说课”。说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课题的教学设计。即教学课题打算如何上,怎样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是对教学设计的分析,即阐述这样设计的原因、依据。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互相学习,而且模拟了实际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明确上好一堂课该怎样去做。
  ②“模拟教学”。为了增强学生运用教育理论付诸实践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就某些章节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备课、讲课、评课。通过备课,使学生知道如何在了解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抓住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处理好所讲内容的基本结构,如何根据所传授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内容和方法;通过讲课,培养学生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板书,如何表达知识等,增强他们的教育能力;通过评课,使他们了解别人在教学上的长处与不足,以促进同学间相互切磋和学习。
  
  (3)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

化。
  要提高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实现公共教育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努力把抽象的原理和空洞的理论变成可视可感的形象,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①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影像等融为一体,这样既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学电视、录像和光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习的效果。
  ②微格教学法。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分解简化,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微格教学的实施包括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训练目标、观摩示范、分析与讨论、编写教案、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评价反馈、修改教案等步骤。
  
  (4)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育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就是让学生经历研究过程,掌握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正确的研究态度和研究能力。在公共教育学教学课时少,短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周绕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设计一些研究主题,或由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或见习的机会展开课题研究,通过研究进一步了解中小学的课改,接触中小学教师,并学习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和经验。这种专题研究性学习可使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由书本走向实践,思维得到广泛的发展空间,科研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3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策略
  
  公共教育学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大多采取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相结合,且以期末考试为主的方式,而期末考试又通常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这种考试形式容易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记忆性考查,忽略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从而导致学生陷入本本和教条,无视知识的深化和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公共教育学教学的实效。要想将教育学课程内容转化为未来教师适合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品质体系,必须采取多元化的评价策略。
  多元化的评价策略强调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而且能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考试应变单一的考评学生的死记硬背知识的能力为考评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取撰写论文、实习作业,平时学习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实践能力的考核与书面测验成绩相结合等手段。实施过程中,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检查学生对教育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撰写论文、报告的形式检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口试形式检查学生对基本教学技能的了解、掌握程度;通过教育见习了解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态度和价值观;加之平时的模拟与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的锻炼的考核。在笔试试题的设定上,要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性试题的比例,使学生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使考试和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业水平的手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213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