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职校生情绪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风云

  摘要: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情绪管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杜绝不良事故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学校 学生 情绪 管理
  
  情绪是人对外界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外在表现形式。一个人的行为及其后果,往往与个人的情绪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近年来,由于学生素质的整体下滑,导致对学生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了一些恶性事故:轻则手脚相向,同学关系紧张;重则打架、斗殴,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些事件的发生,有它的必然因素,也有它的偶然因素。有不少学生是一时冲动之下,导致了恶性事故的发生,事后往往追悔莫及但悔之晚矣。我个人认为,在这些不良事件中,个人的情绪控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及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加强学生的情绪管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杜绝不良事故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的情绪按照持续时间的长短及强度可以分为心境、激情及应激3种。其中在对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过程中,我主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境教育和激情教育。
  (1)心境是具有弥散性的、比较微弱而又持续时间长的情绪状态。日常生活中,能够引起心境的原因主要有三:各种客观事物、人的机体状况、人的信念和观点。心境对于人的学习、工作、身体健康和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有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良的心境可以使人消沉倦怠 ,对前途失去信心。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中,注意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心境,培养良好的心境。
  首先,在班级当中创设保持良好心境的氛围。在师生关系中,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以严师慈母心对待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科学管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对于同学之间的关系注意观察、调查,及时发现不和谐现象及矛盾,并及时解决,在班级中形成平等互助和谐的同学关系,使全班同学在一种愉快、和谐的氛围内生活、学习,保证他们有健康、积极的心境。
  其次,对学生加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是他们能够把握自己,做心境的主人。许多中职生在入校后,由于对前途充满迷茫,整日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这种情况极易造成不良心境的产生。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就业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科学的人生目标,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从而更加热爱生活,不计荣辱,心底无私天地宽。
  再次,教学生学会几种培养良好心境的方法。如怡情悦性法,听听优美的轻音乐,到风光优美的地方走一走,都可以;迁境调试法,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后,立即转移环境,及时改变身处场所;知足常乐法,即要面对现实,不要不切实际地与人相比;专心致志法,即在短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找人倾诉法,就是将愤怒和不满倾诉给亲人或朋友;仔细分析法,即找出不良心境产生原因并予以消除;等等。
  (2)激情是一种猛烈爆发而又短暂的情绪状态,具有爆发性,强度大,持续时间短,来得快,去得也快。中职学生大多十六七岁,本来就是易冲动的年龄。当他们处于激情状态时,自控能力减弱,注意范围缩小,对自己的行为意义及后果不能客观评价,所以容易出现反常的言行,造成不良后果。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未成年人犯罪都是一时冲动的后果。
  激情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激情有利于事情的解决,有利于形成融洽和谐的同学关系。消极的激情往往表现为愤怒, 从而可能引起感情冲突,不利于同学交往,甚至引发不良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主要教学生怎样控制消极激情。主要有以下几点方法:
  一是自我暗示法。即当同学之间发生误解和言语冲突时,提醒自己:“没关系,他是误解我了。”“一定不要发脾气”“沉住气,我不和他计较”等等。长期这样坚持,能克服一时冲动,避免恶性冲突的发生,增强同学间感情。
  二是想象控制法。在班级生活中,同学之间往往由于言语不和引起心理冲突,甚至造成愤怒情形的出现。在班级工作中,教育学生当他对另一同学感到失望、愤怒甚至恼恨时,应该放松自己,多想同学的优点及对自己的帮助,或者想象一下冲突可能造成的后果,从而理智地采取行为。防止一时冲动,造成不良后果。
  三是自控与他控相结合的方法。控制消极激情,对于某些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来说,光靠上述两种方法还不足以奏效。这就需要外界的提醒和帮助。助控即“听人劝”。当学生爆发消极激情时,旁边同学对他进行劝导或将其转移环境,转移注意力,从而控制消极激情的发生。
  另外,在学生的情绪教育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以便活跃气氛,消除忧愁;提倡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因为情绪与人的身体状况密切相连,身体健康的人常常表现出精神振奋,心情开朗等积极的情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266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