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麦许农5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成

  许农5号是许昌市农科所于1994年以周麦8846作母本、周麦9号作父本杂交而成的多抗广适、优质中筋型小麦品种。2005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5005;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10。品种权公告号:CNA20050598.X。
  1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24天,株高80~85厘米。幼苗半直立,深绿色,分蘖力较强,生长健壮,抗寒性好。株型适中,叶片直立,旗叶较小,成穗率中等。茎秆富有弹性,抗倒伏力强。长方穗,穗大,结实性好,长芒,半角质,商品性好。每667平方米成穗36~40万穗,穗粒数40~43粒,千粒重46~50克。叶片功能期长,灌浆快,落黄好,抗干热风,耐旱。高抗条锈病、叶枯病,中抗白粉病和纹枯病。
  2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Ⅰ组区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达619.4千克,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5.43%,达极显著水平,居13个参试品种第2位。2004~2005年度参加冬水Ⅰ组区试9点汇总,9点增产,平均每667平方米产508.9千克,比对照品种豫麦49号增产9.18%,达极显著水平,居14个参试品种第1位;同年度,该品种参加河南省小麦品种高肥冬水Ⅰ组生产试验,11点汇总,11点增产,平均499.2千克/667平方米,比对照品种豫麦49号增产7.6%,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2005~2006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B组区域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547.15千克,较对照豫麦49号及新麦18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6~2007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B组生产试验,13点汇总12点增产,平均每667平方米产528.2千克,较对照新麦18增产6.8%,居第2位。
  3 品质
  根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2004年)测试,粗蛋白含量13.76%,湿面筋含量27.1%,降落值299秒,沉降值24.5毫升,稳定时间3分钟,达到中筋小麦标准。
  4 突出优点
  产量高。许农5号参加河南省小麦新品种预备试验、小麦冬水I组区试和生产试验产量均居第1位;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生产试验,居第2位,比对照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适应性强。2003~2005年河南省水地小麦良种区域试验,适应度达100%;2005~2007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试验,适应度达100%。稳产性好,产量三因素协调,自我调节能力强。2003~2007年四年河南省水地小麦及国家良种区域试验产量稳定性分析,变异系数为3.19%,概率值0.003,灌浆速度快,穗下节长,千粒重稳定;该品种根系发达,叶片、茎秆的蜡质层厚,耐旱能力强;抗倒伏强,每年在许昌、周口等地安排60多个示范点,均表现出抗倒伏的突出优点。
  5 栽培要点
  许农5号高产稳产、多抗广适,适宜在黄淮麦区的河南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中高肥力地块种植。其配套栽培技术如下:
  秋收后及早整地蓄墒,深耕细耙,耕深25~30厘米,整地要求上虚下实,无明显坷垃。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3000~4000千克,尿素15~18千克,磷酸二铵25~30千克,配合适量的钾肥作底肥。追肥应本着氮肥后移的原则,在3月中旬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7~10千克,并可在灌浆初期叶面喷施速效氮肥,既有利于高产,又有利于品质提高。该品种属半冬性小麦品种,适于早、中茬种植,适播期10月8日~15日。在适播期内,一般每667平方米播量7~8千克,晚播可适当增加播量。为提高播种质量,应采用机播,播种深浅一致,播深3~5厘米。播前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同时播后镇压,确保苗全苗壮。在12月中、下旬进行冬灌平抑地温,促蘖增根;拔节期浇水追肥,促进个体健壮生长。4月中下旬或5月上旬,每667平方米用40%的氧化乐果80~100毫升加20%三唑酮或粉锈宁60~70毫升对水混合喷雾,防治锈病和蚜虫;小麦扬花初期如遇雨,每667平方米用40%多菌灵胶悬剂80~100克对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于小麦穗部,可预防赤霉病发生。腊熟末期至完熟期及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6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