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药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研究应用及现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魏少敏等

  
  中国是传统中医中药学的发源地,对中草药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人们崇尚和回归自然需求的增加,以中药提取物为化妆品添加剂生产的各种中药功效化妆品如雨后春笋般面市,并日益成为消费者追求时尚的新宠。但是,由于这些化妆品生产所必需的各种中草药添加剂精制提取技术还不够完善、科技含量不高以及有效成分缺乏现代科学依据等原因,使得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许多中药功能性化妆品使用效果不明显,因而难以形成应有的市场规模。
  
  一、 中药提取物的分类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现状
  
  中药提取物是指以中国传统中草药(不包括动物药和矿物药)为原料,利用现代植物化学提取分离技术提取分离所获得的单味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中药提取物作为功能添加剂,是制备具有特殊功效化妆品重要的物质基础。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中药功效化妆品中应用的中草药添加剂品种已超过百种以上。根据这些提取物成分及含量的不同,大体上分为三类:
  一是以单一化合物成分为主的提取物,纯度达到95%以上。其结构清楚、药效明确、药理学研究资料全面。国内一般称其为天然药物或植物化学药物,如大豆异黄酮、人参皂甙、茶叶儿茶素、白藜芦醇、石杉碱甲等均属此类。
  二是通过现代分离工艺如柱层析分离、沉淀分离、萃取分离等过程所获得的有效部位或多组分提取物,有效部位尚需具有公认和明确的含量测定指标,其活性成分含量一般在20~50%之间,如银杏黄酮、三七总皂甙、积雪草提取物等。
  三是经过水或乙醇提取但未加以分离的单一植物浸膏粉或流浸膏,这些提取物的部分成分明确,一般均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如枳实、当归、黄芪、五味子、灵芝、蒺藜、厚扑、刺五加、贯叶连翘、红车轴草、银杏叶等提取物。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内许多化妆品生产企业随着“回归自然”风潮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应用上述部分中药提取物,开始对中药功效化妆品进行研究和开发,目前已有包括美白、防晒和抗皱等多个特殊功效作用的化妆品应市,在国内化妆品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无论在市场占有率还是在知名度方面,中药功效化妆品,包括一些知名品牌,由于产品大多科技含量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因而导致国内品牌的产品与国外知名品牌的天然植物化妆品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尴尬”地位。甚至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市场销售的所谓“中药功效化妆品”或“绿色化妆品”,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一种商业概念的炒作,并无什么实际内容。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药功效化妆品市场状况的成因与目前国内生产制备中草药添加剂的提取工艺落后和有效成分缺乏定性定量研究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提高我国这类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就必须从添加剂这一源头抓起,深入开展对中药化妆品添加剂的研究和开发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国内中药功效化妆品中采用的中草药添加剂与国外“绿色化妆品”采用的植物添加剂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 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方面
  西方发达国家大多采用水提结合动态温浸工艺并辅以先进的设备;而国内采用的多为水煎提取工艺,而且设备大多较为落伍。
  
  2. 质量控制方面
  国外天然植物添加剂开发研究比较发达的国家如德国、日本等,特别注重天然植物添加剂研究和开发走标准提取物的路子,许多生产企业均已建立了相应天然植物添加剂的行业质量标准体系;而国内还没有相应的中草药添加剂行业质量标准规范和要求。
  
  3. 在中药功效化妆品应用方面
  国外同行研究开发的功效化妆品所用的天然植物添加剂以活性部位、单体化合物或所谓的“植物精油”居多,而国内大多数企业研究和开发的中草药添加剂则多以单味中药提取物或浸膏为主。
  如上所述,国内研究机构或企业在中草药添加剂研究和开发方面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诸多的差距,然而,我们也具有许多方面的优势。近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这些优势更趋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源优势: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药物资源,据悉,我国现拥有天然药用植物11146种、人工栽培药用植物400种,其中特有种类占50%以上。
  2. 文化优势:指我国作为中药的发祥地,被国际社会认为有"正宗"的中药,这些是包括邻国日本和韩国在内均不具有的优势。
  
  3. 经验积累优势:我们的祖先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为我们做了大量的研发工作,奠定了宝贵的知识基础。
  4. 政策优势: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中医药产业对国家的重要性,并对这一产业给予大力支持。
  5. 环境优势:我国有多个相对集中的中药产业基地,因而也具有相对的人才集中、信息的丰富和竞争意识强等所谓的环境优势。
  
  二、 中草药添加剂标准体系建立及其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近代医药的发展,各种天然药物繁杂的化学结构和多个有效成分逐渐被揭示出来,为中药功效化妆品研究及开发朝着天然型、安全型、疗效型的健肤美容方向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以中药提取物作为化妆品添加剂制备的化妆品具有作用温和、效果明显持久、副作用少等特点。然而,一直以来,中药添加剂的质量不可控、功效不稳定、缺乏现代基础理论支撑等关键问题依然存在,并严重制约着新型中药功效化妆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今天,一个企业或是一个国家如果控制了一个产业中的关键技术,而让整个产业以其为标准,就会有巨大的竞争优势,如微软的视窗和英特尔的芯片就是如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条件下,标准即财富,拥有标准就拥有财富。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中草药提取物生产企业初步建立了植物提取物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但还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这就使得绝大多数生产缺乏相应的技术依据和可靠的产品质量检测方法,而商业企业又多以合同中的质量条款作为产品交付的依据,因此,非标准化给生产经营设置了障碍,同时也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基于上述情况,国内化妆品科研机构和企业正在积极开展中草药添加剂质量研究和相关标准体系建立工作,这将对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作用巨大,意义深远。
  在对中草药添加剂质量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体系,使中草药添加剂在质量方面具备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等必备特点,以满足当前国内中药功效化妆品企业生产及科研的需要。因此当务之急应是尽快在企业或行业内部建立中草药添加剂的标准规范体系,实现中草药添加剂产品的标准化;同时应强化标准国际化意识,并力图最终实现产品标准的国际化。
  在企业或行业内部建立中草药添加剂的标准规范体系,必须首先确立中草药添加剂的研究方向,从其质量研究入手,开展系统和规范性研究工作。中草药添加剂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草药添加剂质量稳定性、可控性和均一性的研究
  对中草药添加剂的有效成分或标识成分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对多组分成分采用指纹图谱的方法进行研究。指纹图谱是进行药物特征性分析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开展了此项工作,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2. 工艺的可重复性和可控制性研究
  现代工艺技术的提高,为最大限度地将中草药添加剂中的目标成分和其它组分分离提供了可能。柱层析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以及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等的综合利用,是实现生产制备中草药添加剂工艺可重复性和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保证。
  
  3. 功效的可评价性和安全性的研究
  对中草药添加剂在化妆品应用中的功效评价以及安全性的总体评价,是现代药物应用的基础。传统中草药评价主要是根据化妆品的使用感觉和经验进行评价,缺乏量化指标导致功效和剂量的难以评价。因此,必须加大对中草药添加剂有效成分的研究工作。
  
  4. 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
  中草药添加剂具有植物药的质量特性,因此在对中草药添加剂质量标准研究基础上,应借鉴植物药管理系列规范,如药品研究开发管理规范(GR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等,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中草药添加剂质量保证体系。
  
  三、 中药添加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展望
  
  根据国外药用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过去十几年我国中药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研究及应用方面所做的工作,多数人认为,中草药添加剂在化妆品研究及开发中应走中医药基础理论与现代化科学相结合之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草药添加剂研究和应用规范。鉴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在对中药化妆品研究和开发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提高质量检测水平。目前,我国化妆品企业对各种产品功效成分的分析和产品质量标准的检测手段还相当落后,不解决这些矛盾,不可能真正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2. 突出自身特色的研究模式。除日本外,西方发达国家对植物提取物的研究是建立在化学成分学之上并进行药理评价。国内化妆品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对中草药添加剂的研究应以传统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既要体现中医药基本理论特色,又要符合现代药物标准评价体系的中草药添加剂研究模式。
  3. 联合攻关。国内化妆品企业及科研机构应通过将包括精细化工、医药生产、生物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优秀人才组合起来,进行跨学科的联合攻关模式,开展对中药功效化妆品生产工艺的研究和开发。
  4. 走创新之路。技术创新,是保证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国内化妆品企业在针对市场积极调整内部产品结构时,应注重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加快开发出一些具有特色的功能性化妆品及相关产品。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结构复杂、成分繁多的中草药进行基础研究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国内化妆品生产企业及科研机构同行应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迎头赶上,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改善目前我国中药功效化妆品研究和开发中的落后局面,研制出各种具有确切功效的中药功效化妆品。
  编辑/申利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96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