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洋葱黑秆腐烂病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子祥 袁理春 段曰汤 张德 杨顺林 何璐 沙毓沧

   云南元谋作为全国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和南菜北调基地,年蔬菜种植面积达3 000 hm2,其中洋葱是全县外销蔬菜的主栽品种之一,也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1 200 hm2左右,外销量5万t。随着洋葱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引入品种的增多,洋葱病害逐年增加,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紫斑病、根腐病等。最近几年另一种病害――黑秆腐烂病,在当地年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都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通过2008-2010年对当地蔬菜主要病害的调查,掌握了其发病规律,现将有效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为害症状
   洋葱黑秆腐烂病主要为害洋葱花梗。花梗染病,初现淡黄色褪绿长圆形斑,后上向下发展成黑褐色长椭圆形大斑,病斑周围具有黄色晕圈,病斑略现轮纹,层次分明。有时病害从叶尖开始发生并迅速向下扩展蔓延,使叶尖枯死,后期病斑上密生黑短绒霉。病害严重时病斑相互汇合使叶片变黄枯死,花梗折断。
  2 病原
   经过采样鉴定,在云南元谋,洋葱黑秆腐烂病病原(Stemphylium botryosum Wallr.)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匐柄霉属,匐柄霉。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褐色,短小,间或分枝,顶端膨大,孢痕明显。分生孢子卵形至长方圆形,褐色,具纵、横隔膜,分隔处缢缩,表面具细刺,无喙胞。
  3 发病规律
  3.1 病情消长
   调查发现,病菌以子囊座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温暖地区病菌以分生孢子辗转为害,无越冬期。病菌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借气流传播蔓延。11~12月是发病盛期,翌年1月以后逐渐减少。因此,生长期防治的关键时期是10月中下旬。
  3.2 连作与发病的关系
   洋葱黑秆腐烂病、紫斑病通常混合发生,随连作年限延长,病原菌逐年积累,导致病害发生逐年加重。据调查,新种洋葱生茬地,病害发生较轻,病株率为2.1%~3.2%;连作洋葱2年的病株率为6.5%~13.5%;连作洋葱3年或3年以上的病株率高达25.5%~34.6%。
  3.3 种植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在雨水多,土壤湿度大,排水不畅的黏土地块,病害发生重,特别是土壤湿度大的洋葱连作田病害发生更重。
  3.4 轮作倒茬与发病的关系
   对连作洋葱2~3年的地块轮作倒茬后调查病害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水稻―玉米1年轮作,再种1年洋葱,平均发病株率为12.8%;水稻―玉米轮作2年再种1年洋葱,平均发病株率则为2.6%;若水稻―玉米轮作2年再连种2年洋葱,平均发病株率又上升到15.3%。因此,制定轮作规划时,在种植2~3年洋葱后,应该实行“轮作1~2年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后,再种植1年洋葱”的轮作模式,以降低洋葱黑秆腐烂病的发生。
  3.5 气候条件与发病的关系
   冬季气温高,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多的年份病害发生重,发病后期,若温度适宜而相对湿度不合适,病害则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10月下旬为发病初期,是控制洋葱黑秆腐烂病的关键时期,此时旬平均温度为22.3℃,平均相对湿度为59%;该病扩展速度很快,在11月下旬发病达到高峰,此时旬平均温度为20.6℃,平均相对湿度为65%。
  4 防治措施
   ①加强植物检疫,防止病害因种子、种苗的调运而进行传播和扩散,不从病区调运种子和幼苗,有病种子和幼苗不外调。
   ②农业防治 a.轮作倒茬。最好种1~2年洋葱轮作1年水稻或玉米,最长连作不要超过3年。
   b.及时摘除病叶、病花梗集中销毁。收获时,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
   c.尽量不要在低洼地种植洋葱,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
   ③药剂防治 通过调查和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可知(表1),25%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对该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可达89.8%,其次是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2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感病前、发病后,可选择以上药剂交替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病情严重时可缩短至3~4天喷1次,共喷2~3次。用药间隔期可根据天气而定,如果阴雨连绵,隔5~7 天喷1 次药,雨停后须立即喷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0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