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瓶颈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校科技产业是以高校人才和科技优势为依托的产业。它将各种生产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产品的研发、转让,使之产业化,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在加速高校科技研究成果转化,适应当代教育改革,实行产学研结合体制,优化国家资源配置等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我国高校科技产业起步较晚,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高校产业才进入到以科技产业为主,由无序到有序的发展阶段,起点较低且规范不全。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益激烈,高校科技产业化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也愈加复杂。如何解决现阶段制约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使之高速健康地发展是当前最严峻的任务。
  
  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助推社会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以教书育人为主导,与社会联系较少。造成了高校毕业生社会化进程缓慢。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不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如何缩短高校、企业、社会间的距离,向社会输送素质全面的人才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99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指出:“大型企业要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密切结合,共同开发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品。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创办各种形式的高技术产业。”此后,高校企业应时而生,高校科技产业也随之兴起。自1993年底首届全国高等科技产业工作会议的召开至今,我国涌现了一大批备受社会关注的高校科技企业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清华紫光、复旦复华、西安交大开元等。在社会上不仅起到了示范作用,对相关行业技术进步也产生了积极影响。高校作为社会知识体系创新的生力军。它学科门类齐全,人才济济,知识层次高,并且掌握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因此,高校必然成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依托。如何使高校与产业进行有效结合这一难题也由于高校科技产业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高校把培养人才、科学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结合,达到教育与科技、教育与经济的和谐统一,这既符合国情又符合国际科技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创办高校科技产业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竞争机制的直接性融入高等院校。有效转变了办学模式、专业结构、学科建设、科研方向、教学内容和方式,促进了产学研三者的结合。从长远来看。高校科技产业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克服自身困难,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增强竞争力,实现长盛不衰。
  虽然我国各高校科技产业的创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不可盲目乐观,现阶段我国高校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只能看作是适应当下经济发展的初步成功,而不利因素还大量存在。环境、成果转化、人员构成、政企权责、筹资渠道等都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不仅要加强相关认识,还要积极探寻解决对策。
  
  发展环境
  环境对于事物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制约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按照主次和内外关系又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大环境即宏观环境,包括社会、政治、自然因素。社会形态,国家民族文化,政府政策,行业现状,经济体制等都是高校科技产业所处的宏观环境。社会的安定与否。政治局面的稳定与否,法律的完善与否,政府政策的适当与否,行业的规范与否。经济体制的健全与否,都会影响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只有社会稳定,国泰民安,各方面体制完善,高校科技产业才能健康成长。
  小环境即微观环境,自身环境。一个好的企业必定具有良好的组织文化,高瞻远瞩的领导层,高效的团队和良好的工作氛围。这些因素对于企业自身能力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环境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高校科技企业要谋求发展,良好的自身环境和适应外界的能力是必不可缺的。
  
  成果转化
  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是高校科技产业的核心。是发展的原动力。没有科研成果就不会有高校企业的产生,也就不会有所谓的高校科技产业的存在。如何使高校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并使之产业化是关键问题。
  成果转化不力的因素主要有三:一是自身因素。有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后适用性窄,难以得到普及;还有的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短。刚刚投入运营,技术就面临淘汰,造成该项投资的风险过大而无人问津。二是外界因素。在科研成果转化时,当前的产业化设备、技术、生产环境难以满足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的要求。三是资金不足。科研成果产业化必定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经费问题是目前成果转化不力的主要因素。资金短缺,筹资渠道不畅。必定会造成转化的难以实现。而向社会寻求帮助将是解决问题的适宜之策。
  
  用人机制
  在高校科技产业中。从业人员可以按职能划分为:管理层,科研人员,作业员工。现阶段有些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人员划分混乱现象。论资排辈、责权不分、职责混乱,造成各行其是、官僚主义横行。严重制约各个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要办好高校产业,在人员任用上一定要任人唯贤。任人唯能。避免越俎代疱、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出现。考虑高校和校办企业关系,权衡两者之间利益,最高管理层可以由校方委派,并成立监事会。而中层管理可以向社会公开聘请,对企业的生产,市场营销,调研评估,下层管理等日常运作全权负责,严格执行最高层决议并大力提高执行力。
  
  管理模式
  产权不清,权责不明一直是制约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处理不善会带来很多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按高校事业职能式管理设计的高校科技产业管理组织形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对多元化投资主体的股份制企业进行管理。另外,校办企业大多没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由此而来的管理不善、运营混乱等问题将直接导致高校科技成果难以转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高校科技产业的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不能使用过去的老体制――行政职能管理部门,老办法――行政事业管理办法。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然,现代企业体制下的管理并不是对原有管理的单纯否定。而是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对落后管理的一种扬弃。它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重新组合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模式,继承传统优势,使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独立主体。从而彻底地解决产权界定不清,规章制度不明,资金流失,短期行为等严重问题。使高校科技成果得以顺利转化并实现产业化。
  
  融资渠道
  高校科技产业的资金严重短缺是目前制约产业发展的又一因素。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资金源的匮乏,筹资渠道的不畅,思想观念的滞后,筹资的不规范等原因。要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努力拓展筹资渠道:一是向政府寻求在优惠政策及争取研发项目等方面的帮助;二是改变观念,利用高校声誉和特殊的社会地位进行“校企合作”,申请贷款,进行投资;三是寻求与社会企业合办;四是提高高校产业经营能力,上市公开募集资金。总而言之,筹资必须规范操作,并且要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
  高校科技产业是经济发展要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而我国的模式更具有鲜明的特色,它结合了产、学、研三个方面,是一种新型的产业模式,对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高校科技产业在管理体制,运作方式上虽然存在很多弊端。但只要改变经营模式,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我国的高校科技产业将会出现新的局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9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