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011年我国企业并购趋势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康博,肖敏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不断扩张,以获取宝贵的人、财、物等资源,中国企业参与并购的数量和金额开始进入世界前列,2010年吉利成功并购沃尔沃,使大家对并购的作用,尤其是改变产业格局的效果有了更为具体和直接的感受。本文将从中国企业并购的历史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中国企业并购的趋势。
  关键词:并购;企业战略;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7-0065-02
  一、中国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1.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费用
  通过并购,企业规模得到扩大,能够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规模效应能够带来资源的充分利用,资源的充分整合,降低管理,原料,生产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从而降低总成本。
  2.提高市场份额,提升行业战略地位
  规模大的企业,伴随生产力的提高,销售网络的完善,市场份额将会有比较大的提高,从而确立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3.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品牌是价值的动力,同样的产品,甚至是同样的质量,名牌产品的价值远远高于普通产品。并购能够有效提高品牌知名度,提高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获得更多的利润。
  4.通过并购取得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经营网络,专业人才等资源
  并购活动收购的不仅是企业的资产,而且获得了被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销售资源等。这些都有助于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根本提高,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有很大帮助。
  5.实施多元化战略,分散投资风险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通过对其他行业的投资,不仅能有效扩充企业的经营范围,获取更广泛的市场和利润,而且能够分散因本行业竞争带来的风险。
  二、成功并购的战略分析
  并购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成功运用并购达到企业长远发展利润最大化的目的,需要战略战术的综合配合。
  从公司战略层面来看,第一,以并购实现规模扩张,通过并购直接获得市场份额和产能支持的方法直接、简单。第二,产业链构造节约成本,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产业链竞争的阶段,单个企业已经很难与拥有整条产业链的企业竞争。第三,并购核心技术及品牌等无形资产,产业升级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获取核心技术,收购核心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产业升级,并依靠自主品牌跻身高端产品市场。
  从营销战略层面来看,第一,并购可以帮助企业有针对性的获得产品、产能和市场,为公司赢得市场竞争提供最有力的支撑。第二,进入竞争对手区域。
  三、中国企业并购的新趋势和特点
  1.并购广泛分布于国内外
  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化,中国的跨国公司浪潮风起云涌。联想集团收购IBM、上汽集团收购双龙、TCL集团收购汤姆逊、海尔集团收购美泰、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等都参与过大型海外并购计划。中国企业的并购广泛分布于美国,亚洲,欧洲,并且将积极开拓广大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南非等。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横向、纵向并购成功的案例增加。
  2.横向并购的增长受益于政策因素和行业开放程度
  横向并购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散、乱、小的产业格局,扩大企业的规模效益,提升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在中国这种推动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推动力,这些政策既有强制性,如国资委出台了央企重组主要集中在煤炭、民航等七大行业,转眼间山西煤炭企业就被山西五大集团所重组而垄断。二是行业开放程度越高,市场竞争越完全,这样的并购就越容易实现。
  3.纵向并购更侧重于增强企业产业链薄弱环节
  纵向一体化产业链建设则是为了加强企业对上下游的掌控能力,弥补产业链薄弱环节,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汽车制造有两个关键零部件发动机与变速器,吉利通过聘用国际化人才解决了发动机的自主研发与生产问题,而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几乎不能自主生产自动变速器,而吉利收购世界第二大澳大利亚DSL自动变速器厂,从而直接掌握了汽车的变速器技术,并通过国产花而实现低成本配套,从而摆脱了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的情况和使企业获得了成本优势,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却普遍存在。
  4.混合并购主要体现在向主业集中的相关多元化
  中国的大型企业集团已经从美国大型集团多元化发展所遭受的损失中获得了经验教训,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均在向主业集中,采用“一业为主,相关多元化”的业务发展模式。
  5.更加注重品牌,营销,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
  品牌是企业的名片,品牌效应甚至大于质量效应,并购企业获得被并购企业的商标和品牌使用权,从而占领了该品牌的市场份额。掌握了被并购企业的销售渠道,为企业产品的销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6.大量运用新型的金融工具
  风险投资等金融工具和运作手法已经融入到企业并购的融资中以分散风险。其次,通过并购或者是交叉持股形成战略联盟关系,产业演进理论指出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初始阶段、规模化阶段、集聚阶段、平衡和联盟阶段这四个阶段,当行业巨头达到某种平衡后,就很难形成并购方案,通过相互持股同样能够获取并购所能达到的协同效应,共享来自市场、质量、研发等方面的价值。
  [1]张建辉.中西方企业并购动因比较[J].特区经济,2006(5).
  [2]张红梅.我国企业并购的特征、动因与存在的问题[J].宁夏社会科学,2006(6).
  [3]苏启立.中小企业的资本运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5).
  [4]杜万清、李世勇.我国企业并购活动的前景预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S2).
  
  作者简介:
  康博(1986―)男,四川资阳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肖敏(1986―)女,四川泸州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9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