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在5到10年内将会见证电动汽车行业的迅速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阿拉斯特.贝肯

  我来中国已经4年,一直担任Prodrive上海办事处总经理。和中国汽车制造商打了4年交道,最常见的问题是我们在很多有关程序和所需技能上理解的不同,尤其是如何确保新产品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国消费者越来越高的期望的同时,也能满足国际市场对产品质量、完善和可靠性预期的需要。另外,缺乏专业的全程服务供应商,尤其是零部件供应企业缺乏完整服务供应链,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困难。
  在我看来,中国市场发展太快应该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之一。过去,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所产生的吸收力几乎能消化任何新的汽车产品。企业为了迅速建立市场份额、抢先占领市场,往往造成了很多厂家还没来得及把最好的加工和设计技术运用上,就仓促地把新产品推向市场了。
  在汽车行业,一些中国企业正在一方面努力研发先进技术,一方面平衡对轿车市场的投资和扩张速度。如果只是满足于生产传统汽车,以保证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的需求,这对于本土企业来说是容易的。但是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完善产品开发过程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意识至关重要。
  为了能有效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外高科技服务供应商必须调整他们的销售和营销方针。举例来说:
  ――明确你的专业领域。中国企业对高端专业技术的关注度超过一切。
  ――准备提供详细资料和国际案例研究,来证明你在这个专业领域的成功。
  ――不要以为中国客户已经对你的业务和品牌价值有多少了解。除非你的公司是大型跨国公司,并且在你来之前就已经在中国家喻户晓,不然,你就得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上,非常细致具体地一点点建立你的品牌形象。拥有一个广受尊重的海外品牌并不能保证在中国也能被快速识别。做好准备,在中国建立声誉是个长期的、艰辛的过程。
  目前有很多关于中国汽车生产力是否过剩的讨论。我相信某些企业基于过大的野心而采取的扩张计划可能使其走入了误区。如果把生产能力优先于制造质量和产品质量进行考量,只会致企业于竞争力低下、价格压力大和财政薄弱的风险之中。
  现在中国汽车消费群体正在迅速膨胀,而他们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很多消费者已经积累了一定驾驶经验,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只是开个四轮的交通工具,而想拥有更高品质的汽车,享受驾驶带来的快乐。有些企业虽然有大肆扩张的计划,却无法保证他们的品牌形象和产品能达到这些较有经验的客户的需求。不过,对这些企业来说,幸运的是,中国目前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低端汽车市场空间。所以,这两个处于不同层面的市场空间,暂时消化了制造商过快扩张的后果,但是,这最终会对企业长期形象、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政府的广泛支持和持续鼓励下,大力发展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政府和企业都在发展有利于电动汽车发展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攻克关键技术,比如电池和充电系统。有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有国际化的电动汽车技术和专业知识,有国内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需求,我相信中国在5到10年内将会见证电动汽车行业的迅速成长。
  在四、五年前,许多中国汽车制造商声称,他们如何有信心在2010年打入美国和欧洲市场,现在他们的战略已经颇显稳重和成熟。一般来说,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策略是先重点攻下市场规模较小的地区,比如澳大利亚,从中获得国际市场经验。这些宝贵经验能对他们下一步进入挑战性更大的美国或欧洲这类发达市场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在进入这些市场之前能做出更有效的评估和相对正确的预期。
  通过海外并购来获得企业快速发展的战略实际上面临层层困难,也可能对双方企业都带来风险,特别是对海外并购经验还非常有限的中方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如果中方企业能很好地管理所收购企业,并能向对方学习到其核心价值,同时积累市场经验,这对中方企业当然是件好事。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须在收购一开始就保持敏感性,准备好详细的方案和完善的战略来确保收购的收益,能带来技术积累、能保值商业知识和经验,最重要的是能巧妙地利用被收购企业的品牌价值。备受尊敬的汽车品牌一般都有较长历史并被国际市场所认可,当消费者购买一个他所熟悉的品牌时,心里已经很清楚他想要的是什么。维护和加强收购品牌的国际认知度,同时在中国国内市场和新兴市场上进一步发展该品牌,这对保证海外收购能取得最好的结果是至关重要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640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