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索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恒堂

  【摘要】 研究性学习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开拓者、研究者、协调者。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教师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为教师个体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使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教师必须主动对自己过去的工作进行反思,不断学习,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教师角色;自主性;开放性;实践实
  
  1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1.1 自主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师生之间界限趋于淡化,教与学互换频繁,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谁就首先获得发言权。因此,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是其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合作者,教师的任务就是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了解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见解,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认可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愿意没有拘束地一起交谈和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1.2 开放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开拓者。大多数教师以往所熟悉的主要是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对除此以外还有哪些资源可以成为教学的素材并用来教育学生,则较少关心。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在时间、空间上的开放,与学生周围社会和社区的密切联系,要求寻找、发现和利用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是这些教育教学资源和材料的发现者和开拓者之一。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校、社区的情况,而且要为与这些部门建联系而作必要的努力,这些联系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必不可少。
  1.3 创新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成为学生学习的研究者。过去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截然分开的:教师的任务就是按照教材、教参、试卷的“标准答案”去教。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更好等等,绝大多数教师没有深入地思考。教师成了完全游离于教学研究之外的被动旁观者,成了知识的“搬运工”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许多领域都有待于深入探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审视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研究,反思与改进,而且研究性学习给师生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创造空间,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和变得比较复杂,因此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要求,在研究性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1.4 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协调者。由于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分散的、自主管理的,而学生自控能力的差异会导致各组活动的管理组织和活动质量有较大的不同,各组工作侧重点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困难和问题,在小组研究中学生还会发生各种意见分歧和情绪波动等。同时,研究性学习实践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为学生开展研究提供良好的外围条件,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各项协调工作。
  
  2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如何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
  2.1 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因为师生是构成任何教育教学活动或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这种活动能否顺利进行,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改变“唯师是从”的专制的师生观,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共同合作的“学友关系”。
  2.2 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
  2.2.1 真正树立“学生主体观”。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有着显著的区别,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注重系统化学科知识的传授,教学上以学生接受式为主,偏重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掌握,教学活动是在教师安排下按照统一的大纲有序地进行,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其主体地位被剥夺了。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自主地探究,从课题的选择、方案的设计、活动的实施等都是由学生决定的,因而完全打破了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把学生推向主体学习、自主学习的地位;
  2.2.2 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亲历和体验发现问题、获取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系统的知识传授已不再作为追求的唯一或主要目标,因而就改变了过去 “重结果”的做法,教师不再苛求学生对某项具体知识或技能的掌握,而是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即对所学知识的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2.3 由注重“书本记忆”到注重“知识运用”的转变,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特别强调学生对书本以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传统教学中只注重课本知识数量的积累,很少考虑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研究性学习重点不在于向学生灌输许多书本知识,而是通过设计问题,向学生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调查、搜集整理资料,自行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熟练运用的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
  2.3 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人才观。这是教师首先要明确的问题,传统的人才观往往会使教师注重“精英教育”,忽视大部分学生,认为只有成绩好,能考高分,能上大学的学生才能成为人才。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在知识经济时代,从业者不能只有学历文凭,更需要有善于发现、判断、解决、策划问题的做事能力,悟性,觉察力与判断力,创造激情与冒险精神以及团队紧密协作的能力,不一定是持有高学历文凭的人所具有的能力。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研究性承认学生的个性。人的智力结构,通常有很大差异,学生不可能科科都学得很好,或擅长于历史,或长于数理,或长于制作,或长于艺术,正常的情况: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特点出发,既鼓励精英,也允许在某些方面有时落后。人无全才,“合格加特长”就是有用人才,承认差异,扬长避短,人人都会展现独特的才华。
  总之,通过教师角色的转换,搭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挖掘,能力得到发展。让全体学生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与发挥自己,体现了教育培养人才的多元化。
  收稿日期:2008-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35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