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表象心理训练对背越式跳高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尹华荣

  【摘要】 研究目的:在技能学习的定向和模仿阶段,在内容的安排和方法的选择上尽量渗透心理诱导的因素,采取表象心理训练的手段,使之做到想、练结合,对其克服心理障碍和尽快掌握跳高技术将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调查问卷法、实验对照法等研究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比较研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心理训练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表象心理训练有助于克服紧张与恐惧,有利于创造学习时的良好心理气氛,同时对学生学习技能时的心理活动起着积极推动作用。而表象心理训练的作用,有易于动作的改进,这对培养学生自信心有重要意义。因此,表象心理训练应该成为常规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键词】 表象;心理训练;背越式跳高;教学效果;研究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背越式跳高教学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在初学时,一是认为难学,感到在快速跑中起跳过杆难于控制,不易学会;二是害怕失败,面对横杆,产生惧怕心理,怕受外伤失面子。所以,他们在初学背越式起跳时往往表现为,不敢起跳或把横杆推倒等现象。正是这种不敢学怕失败没信心学会的心理障碍,阻碍着他们对跳高技术的掌握。在技能学习的定向和模仿阶段,在内容的安排和方法的选择上尽量渗透心理诱导的因素,采取表象心理训练的手段,使之做到想、练结合,对其克服心理障碍和尽快掌握跳高技术将是十分必要的。
  
  1 研究对象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06会电(1)班和06会电(2)班进行实验性研究。会电(01)班为实验班,会电(02)班为对照班,每班各25名男生,他们在30米和立定三级跳远及跨越式跳高成绩上非常接近,说明他们与跳高相关的原有体育技能水平近似一致,对背越式跳高教材内容两班各有案可查――均无人曾经学过。
  
  2 研究方法
  对实验班采用表象训练心理方法。
  2.1
  熟记技术动作要领:把想动作要领、了解动作结构,形成动作概念作为思量主线,贯穿于动作的始终,形成想、练的意识。
  2.2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动作要领,观看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录像、影片以及连续图片等,使其形成表象脚本(注:由可由教师提供)渐次掌握。
  (1)动作结构:包括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
  (2)动作要领:助跑节奏强,起跳要充分,过杆要背弓,落垫背先着。
  (3)完整跳高技术要求:助跑加速积极,速度快,助跑与起跳衔接紧密,腿臂摆动动作充分,在腾空过程中较好地发挥摆动腿的主导作用。过杆的全过程,躯干和肢体应尽可能靠近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每次课都用口头提示方式要求学生理解和熟记。
  2.3
  体会动作,形成动作表象:首先做原地摆臂练习、在肋木支摆腿练习、上两步摆腿练习、上1-2步起跳练习、上两步做摆腿起跳练习、沿弧线做3~5步助跑起跳练习,以上动作练习学生应边默念脚本边模仿,边比较,边学习,使学生获得与动作要领相一致的肌肉运动感觉。
  
  2.4 渐进性的诱导练习:为不断适应器材和熟悉动作,采用渐进接触过杆练习:(1)在齐腰高的海绵垫旁,背对海绵垫,同时仰头倒肩、展体、挺髋,最后肩背落在海绵垫上,成过杆时的背弓姿势。(2)背对海绵垫站立,然后提脚跟、挺髋、并向后引肩,做背越式过杆练习。(3)3~5步助跑起跳,背卧上较高的海绵垫成杆上背弓姿势。(4)背对海绵垫站立,原地双脚起跳,做挺髋、过杆练习模仿练习。(5)3~5步助跑起跳,做背越式过杆练习。(6)完整的背越式过杆练习。
  2.5 动作评判:不但要求完成动作之前默念动作要领,且在完成动作之后进行评判。一是要求与教师的示范对比和他人跳高动作对比。用动作要领去评判。二是对自己动作质量根据动作要领去对照和核校,指出正误。这个方法实际上就是动员学生带着动作标准去观察和体察。在观察时,积极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从而做出判断,以在认知上明确活动的结果。
  在对照班的教学中,虽然也是在教师示范基础上进行练习,但不明确要求理解和记忆动作概念。不要求进行自觉的动作评判,一句话,就是不要求进行自觉的思维活动相伴随,但不排除学生自发的思维活动。通俗地说,也就是要求学生单纯模仿和勤练。但在课堂的组织安排上,力求要做到两个班在课堂练习密度和运动量上基本保持一致。
  如第一节课测得:运动量:控制班――脉搏频率X=115.6次/分;实验班――脉搏频率x=119.5次/分。密度:控制班为33.6%;实验班为32.3%。
  经过七节课的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跳高学习成绩上有显著差异。测试手段有:通过笔试方式了解两班对跳高动作结构与要领的掌握情况,定为动作认识分数。另外,通过技术评定了解其对跳高技术的掌握情况,定为技能的质量分数。在这两方面,实验班均明显地超过了对照班。实验结果:对照班和实验班各25人,对照班技能的质量分数为62,实验班为80;对照班动作认识分数为78,实验班则为88。
  除测验外,我们还采取了问卷法,借以了解学生对跳高教学的认识,控制班回答的总趋势是强调胆量轻视技术要领,实验班除一名同学填写了“跳高要强调胆量”其余都认为必须正确掌握动作要领,同时要有勇气和毅力,他们深有感触地体会到要学会跳高必须准确地体会、理解动作要领和知识结构,掌握技术技巧,仅凭胆大不行,还须动脑思考,努力按照要领去做,就容易成功。实验班同学中已经初步体会到学习技能时积极进行想、练结合形成技能的重要作用。
  
  3 分析
  3.1 表象心理训练有助于克服紧张与恐惧,有利于创造学习的良好心理气氛。学生初学跳高所产生的恐惧感、没信心、不爱学等表现,多属于情感和意志方面的消极心理反应,随着技能的提高,他们就可能越来越有信心。可以这么说:跳高技能的掌握将是消除顾虑不安与信心不足的物质基础,因此,教学中引入心理诱导手段,只是直接为跳高技术的掌握服务,而不应架空地考虑情绪控制与调节训练。事实表明,学生在跳高时,集中于构想动作要领全过程,把注意力集中于动作的学习上情绪紧张自然容易消失了。因此,表象训练的效果是一箭双雕的。
  3.2 心理训练有助于提高学习技能时的心理活动积极性。心理训练主要是把动作要领和相应的模仿练习有步骤地结合成想、练程序,其中想、练程序中的“想”主要是利用词语给出动作要领而表现出来的。词语不仅是事物的特点与联系的标志,而且是思想的信号,它与人们的思维有着直接的联系,当我们用词语的形式给学生有关的动作要领时,也就是给学生提供了动作的标准和所应该达到的目标。
  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在观察他人动作时,就可能带上这一目标进行观察、记忆和思考,从而强调了学习技能时心理的意识性和积极性。在技能学习的定向和模仿阶段,学生有相应的动作要领作为标准,就可能做到“思维着去感知”,增强观察的目的性,从而提高观察的效果。带着“要领”去记忆动作,就易于做到对动作的理解,从而进行意义编码,增强了记忆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用词语给出的要领,就像路标一样引导学生通过练习从不会做到会做。而这一过程,正是学生把每一次做的动作与要领标准核校,有意义的分析与有效综合地,进行比较和概括、抽象的思维活动贯穿整个过程。

  3.3 表象心理训练有助于动觉表现的清晰分化和动作概念的形成,从而促进技能的掌握。运动技能属操作技能,它与智力技能所不同的是,它是通过头部外部的机体活动实现的,但这绝不是说与头脑内部的活动相割裂,因为放映效应器本身的活动状态的肌肉动觉在动作的实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动作的调节机构,它的充实与完善,决定着动作的质量。
  那么这种肌肉动觉(即运动表象)怎样获得?怎样保证它的高质量?无疑,这当然要靠教师的示范指导和相互观摩,又要依靠学习者本人足够数量的模仿练习,前者可使其产生关于动作的视觉表象,后者则使其产生动作的相应动觉的源泉,巴甫洛夫说“语言是万能的条件反射”,这就是说,让学生在知觉动作的过程中,对其所获得的直观形象的所有重要环节(如跳高的起跳技术,助跑起跳结合技术,过杆技术)都得到了相应的言语表示。这时,它就能获得所要求的明晰性,能够更准确地记载动作,并能使运动表象和动作概念更好地结合。这一点,我们从对照班的错误中得到证明,对照班尽管也得到了老师很准确的示范,自己也有足够次数的模仿练习,但由于不给予跳高动作要领的持续指示,相对的说,他们掌握动作质量较差,跳高时盲目的做动作较多,所以,给骨骼肌的“指令”易模糊,在这种表象的调节下,动作必定不易准确。
  
  4 表象心理训练的评价环节有易于动作的改进
  学生在开始的模仿练习中,错误往往是很多的。这是掌握新技能的必然现象,实验班由于表象心理训练有助于克服紧张与恐惧,有利于创造学习时的良好心理气氛,有想和练结合的学习方法,头脑中有明确的动作知识做“路标”,他们就能比较有意识的对行动结果进行评价(对教师、他人、自己)。这种评价就是对行动的反馈。我们看到,有的同学学习跳高进步很快就与这种积极的反馈有关。用学生的话说,懂得动作应该怎么做,做完了就能知道对与错,开始做时害怕,现在看到自己进步快真是越学越想学了。
  而对照班最后测验,虽说跳高成绩及格率也较高,但动作质量相对较差,这是和他们单纯模仿,缺乏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有关。
  
  5 研究结论
  技能学习中恰当的教以动作要领,科学的指导学生心理思维活动进行想、练结合的练习,是快速高质量的掌握体育技能的正确途径。表象心理训练有助于克服紧张与恐惧,有利于创造学习时的良好心理气氛,同时对学生学习技能时的心理活动起着积极推动作用。而表象心理训练的作用,有易于动作的改进,这对培养学生自信心有重要意义。因此,表象心理训练应该成为常规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 卢钢、秦永祥.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力学分析[J].体育与科学,1998,(4):63-64
  [3] 王晓芬.体育统计与SPSS[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4] 胡晓波.论体育教师言行对授课效果的影响[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5(1):61-62
  [5] 王华侑等,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89-91
  [6] 颜世富.成功心理训练[M].上海三联书店,2001
  [7] 王保成、王川.田径运动理论创新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234-243
  收稿日期:2008-4-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3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