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对学校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范明广

  【摘要】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得到非正式群体的接受,并赢得支持与合作;能减少工作障碍,化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能创造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和心境,调动非正式群体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 学校;非正式群体;管理
  
  非正式群体对下级积极性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组织和正式群体中是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对于正式群体来说,非正式群体利大于蔽,如何正确引导、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抑制消极作用,避免破坏作用,这对于工作群体行为的合理化及提高绩效,是很重要的。如果不了解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作用,就无法激励下级去实现群体目标。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得到非正式群体的接受,并赢得支持与合作;能减少工作障碍,化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能创造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和心境,调动非正式群体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管理水平。实际上,与非正式群体打交道是一门重要的领导艺术。
  
  1 非正式组织的内涵、成因、特征及其作用
  
  1.1 什么是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那种自然或自发形成,没有确定权利、义务的群体。它不是由组织正式组建,而是自然或自发形成的,由于情趣一致或爱好相仿,利益相近或观点相同,以及彼此需要等原因把人们联结在一起,并且依靠心理、情感的力量来维持的群体。
  1.2 非正式群体的形成。目前对于有关非正式组织成因的研究结论可概括为如下几种观点:①以梅奥为首的行为科学管理学派认为,非正式组织是因满足员工的社会需要和维护员工的共同利益而产生和存在的。②塞尔斯认为非正式组织是源于利益和友谊而组合形成的(孙耀君.管立维.1995)。非正式组织是出于对政治、友谊或共同兴趣的原因而形成的。③正式组织自身的局限性与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李爱国.彭长征.2002)。④组织成员的多层次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朱丽莎.2001)。该研究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组织成员的多层次需要是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内在原因。⑤非正式组织自身的特点与非正式组织的形成(黄朋权.樊卫风.2003)。
  满足正式群体无法满足的个人需要,就成了非正式群体形成的根本原因。具体地说,非正式群体可能出于以下原因形成的:(1)、地理位置。(2)、经济原因。(3)、社会心理的原因。此外,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血缘关系、种族关系、甚至性别关系都会成为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例如,在我所在的学校中,就存在一个“东区居民”的非正式群体,它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而自然形成的,其中有六位是大学毕业应聘到我校的外地年轻教师,五位是从事教学工作几年至十几年的本地教师。他们同住在我校教师宿舍区一行平房宿舍里,自称位“东区居民”。他们从事语文、政治、英语、数学、历史、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其中以文科教师居多,并有八位教师担任各级的班主任工作,有一位是学校教务主任、一位是学校的政教主任。由于同住在“东区”,接触机会比较多,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通过彼此沟通、了解,他们在对人对事的观点、态度,兴趣爱好等方面相近;在品质、性格有相近相似之处,正所谓“同类相求”,同住在一起,感到很舒服自在,感情得以交流,信息可以沟通,生活上互相帮助,工作积极肯干。他们之间相互感情维系,互为平等的,由此形成了“需要互补型”、“全通道式”的非正式群体。
  1.3 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1.3.1 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比如上述的“东区居民”就是自发形成的、没有经过学校组建的非正式群体。一般来说,是没有章程、确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群体。
  1.3.2 非正式群体依靠情感、情趣、共同需要来维持。例如“东区居民”成员之间有高雅的生活情趣,如:唱歌、跳舞,养花种草,到户外钓鱼、野炊,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兴趣爱好相仿,例如他们都喜欢打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下象棋、围棋,弹吉他等。在工作中,他们积极肯干,勤奋努力,都有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都希望尽快成为名师;他们之间情同手足,心理互慰,互相帮助,互惠互利等。
  1.3.3 非正式群体的领导者具有击打的吸引力。“东区居民”中的一位政治教师,由于他性格开朗,谈吐幽默,在“东区居民”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成员心理上的拥戴、支持,被大家推选为“区长”,他在“东区居民”中处于核心地位,与其他成员交往颇多,具有权威性,对成员有最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1.3.4 非正式群体有强有力的群体规范,这些规范反映了群体成员的集体利益和要求,是不成文的、无形的,违反了规范的成员往往受到很大的压力,要求其纠正自己的行为。
  1.3.5 非正式群体的凝聚力很强,这是非正式群体稳定的因素。它常常表现为对群体的忠诚,对群体的责任感、友谊和兴趣相投,有时甚至表现出一定的排他性。
  1.3.6 非正式群体的内部信息传递畅通、迅速。它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使其内部信息交流具有渠道畅通和传递快的特点。
  1.4 非正式群体对组织和正式群体的什么作用。绝大多数的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起到积极和消极的两种作用,有好有坏。
  1.4.1 非正式群体对组织和正式群体有如下积极作用:①能够满足个人的一些正常心理和兴趣需要。②有利于增强正式群体的凝聚力。③可以协助组织和正式群体克服困难,解决难题。④在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上有特殊功效。例如“东区居民”中有八位是班主任,大多是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与学生比较容易沟通,经常把后进生请到“东区居民”来饮茶、聊天,和他们一起谈人生、理想,谈成功人士的创业经验,谈当前农村子弟的社会现实与出路等,而不是对后进生的大声苛斥、指责其错误,利用“东区居民”班主任集体的力量对后进生进行耐心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4.2 非正式群体往往在与组织或正式群体发生冲突是时候,产生对组织和正式群体的消极影响:①破坏和干扰正式群体的目标与利益。②对正式群体的规范起削弱作用。③会影响正式群体要进行或正在进行的活动。④影响正式群体成员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⑤制造组织内部的不团结,绩效难以提高。
  
  2 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策略
  
  了解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形成的原因、特点及作用后,并且知道非正式群体对组织和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呢?对于“东区居民”,新老校长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态度,结果有天壤之别。老校长不了解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必然性,更谈不上正确地利用和引导了。他对“东区居民”采取不注意、不支持,甚至冷漠、压制的态度,结果“东区居民”把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导致学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矛盾冲突剧烈,学校的管理目标难于实现,绩效下降。而新校长则不同,他对“东区居民”采取采取信任、支持、尊重和鼓励的态度,与“东区居民”尤其是“区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积极参加“东区居民”的业余活动,与他们信息沟通,肯定他们的优点和成绩,批评指正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并为他们的活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比如:“东区居民”喜欢唱歌跳舞、下棋打牌等活动,新校长就创建了教工俱乐部,筹集资金购买了卡拉OK音响设施,使他们组织更多情趣高雅、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又如:“东区居民”大多数人都是单身汉,一日三餐确实有点困难,他们就建议新校长搞好教工饭堂。新校长采用他们的建议,解决了他们吃饭难的问题,使他们从繁忙的家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教育教学研究中去。结果,“东区居民”最大限度地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提高绩效,有利于学校目标、任务的实现及完成,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鉴于以上分析,新校长比老校长更懂得与非正式群体打交道的技巧。怎样正确利用和引导非正式群体,才能取其利、避其弊呢?学校管理者对于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应从学校组织文化以及管理方式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管理。
  2.1 把握群体心理活动特点,接受非正式组织。领导者是否有胸怀,是否与群众心理相容,还表现在他是否接受或有能力面对各种非正式组织。抵制任何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斥之为搞小团体主义、搞帮派、风气不正,这似乎成为领导者的思维定势。这个事实反映有些领导者思想僵化、教条,不懂管理科学,无领导胸怀,心理相容能力差。应该承认它们的存在,并采取与它们合作的态度。
  2.2 合理引导是关键。领导者应该在完成任务时合理引导、自觉运用和有效控制非正式群体,具体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差异管理。领导者不能按一成不变的模式来引导非正式群体,而应根据不同类型、特点的非正式群体,区别对待,灵活控制。(2)、原因分析。领导者应深入研究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原因,针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有效引导、控制。(3)、目标引导。应该使非正式群体成员认识到,群体目标的实现,是他们群体或个人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并开阔非正式群体的视野,要求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发展,满足他们自我发展的需要。(4)、感情维系。领导者应尊重员工的感情,协调效率和感情,沟通信息,消除矛盾,使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间保持平衡。(5)、核心控制。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领导)对非正式群体的结构、性能和行为方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与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充分调动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的积极性,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对其要有相当的理解和信任,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要大胆给予任务和担子,促使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和开展工作,以利用他的影响力来较好地实现组织目标。(6)沟通渠道畅通。允许与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沟通,可以使学校领导之间、领导与教职工之间、教职工之间相互增进了解和理解,达到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相互协作;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减少隔阂,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激励士气,通力合作,实现办学目标。总之,具备与非正式群体打交道的技巧,是成功管理者的基本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 陈荣耀等编《现代管理学》
  [2] 吴志宏主编《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
  [3] 刘晓明、王丽荣编著《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
  [4] 朱丽莎著《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及对策》,《科技进步与对策》
  收稿日期:2008-01-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