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朗读动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齐永霞

  【摘要】 小学训练儿童思维首先是指好奇心。要让儿童的语文世界妙趣横生,丰富多彩。首先要做的是让儿童喜欢语文。只有孩子喜欢才能激发起认识的欲望,才能引导他们去观察世界,才能培养他们的智慧。让朗读动起来就是让儿童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从而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量。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目标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小学训练儿童思维首先是指好奇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让儿童的语文世界妙趣横生,丰富多彩。首先要做的是让儿童喜欢语文。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孩子喜欢才能激发起认识的欲望,才能引导他们去观察世界,才能培养他们的智慧。关于这一点,在低年级语文课上我做了一些尝试――让朗读动起来。
  
  1 编儿歌,唱读课文
  
  儿歌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是最容易阅读的一种形式。它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在幼儿园里孩子们都接触过。所以把课文编成儿歌,再配上音乐就把呆板的文字变得具体可感了。孩.子们在享受审美情趣的同时思想受到了熏陶,感受了语言文字的优美,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如在学《比尾巴》一课,一开课我就让孩子们在兴奋中听了由课文改好的配乐儿歌,看他们兴趣正浓,我趁机说我们把课文的生字障碍扫除之后也会唱得很好。很快我们开始了唱读“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说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和着优美的音乐,唱着优美的句子,看着漂亮的动物图片,孩子们的情致能不高吗?一节课下来,孩子个个能熟读成诵,再让他们说一下:学到了什么?一个个小手高举:“我知道孔雀的尾巴最好看。”“老师小动物们真可爱,我们要爱护他们”――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他们在读中有了自己的感悟、体验、理解。儿童的原始表达,使其真情流露,这一切都源于,这节课他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老师强迫他们做的。
  
  2 加伴奏,拍手读课文
  
  拍手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押韵,有节奏感,孩子们喜欢读。根据这一点,我把低年级那类语言形式整齐,有韵律的课文改成拍手歌。如一年级上册的《比一比》,《菜园里》,《日月明》,二年级上册的《识字七》等。以《识字七》为例:我是这样导课的:“孩子们老师要朗诵一首拍手歌,你们能帮忙打节奏吗?”“能”孩子们大声回答并且立刻做好了准备。“你拍一,我拍一,保护动物要牢记。――”我边说边拍手,走在学生中间。孩子们拍得非常认真也很准确。读罢,我说:“你们想向老师一样读这首拍手歌吗?”“想”。求知的欲望有了,趁机很快过了生字关。孩子们开始了朗读:自己拍手读;同位合作,一拍一读;小组比赛拍手读;小组合作拍手读;(一组朗读,一组拍手)全班一齐拍手读;看着图片读;加上导课听读,识字自读,共读八遍课文,孩子们不仅没厌倦,兴趣一直很浓。在读中,在动中他们潜移默化的受到文章的感染,那一幅幅小动物的图像早已印在他们心灵深处。“老师大熊猫是国宝,我们要爱惜它。”“老师,小动物们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家,我们不能伤害他们”――孩子们思维活跃,心扉打开。
  不要强迫儿童死抠书本,要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想去观察,去思考,去想象,让他们的情感自然流露,最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情感是最宝贵的语文产物。
  
  3 加动作,演读课文
  
  儿童是最富有想象力的,画一棵树她要画上一双眼睛。有人说要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让儿童插上飞翔之翼。其实孩子的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教师要做的是让其想象之翼更丰盈。一年级刚开始接触语言文字,我就发现有些孩子喜欢边读,边加上自己想象的动作。于是我就把那些容易让学生产生联想的小文章,让学生加上动作来读。为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我总是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加动作,然后大家选出最好的带领大家读,比如在学《阳光》一课时,班里学生程欣澳惟妙惟肖的动作令学生赞叹不已,朗读即刻进入高潮。在读“谁也捉不住阳光”一句时,孩子边摆手边摇头,可爱极了。读“阳光是大家的”一句时,孩子张开双臂好像就是把阳光奉献给大家,孩子们在读中欣赏,享受。往日,精力不集中的孩子没有了。在感受审美的乐趣中他们感受到阳光的宝贵,学会了与别人分享阳光。孩子的想象之翼又丰盈了一点,孩子们的语文世界又多了一点色彩,孩子们的智慧之门又敞开了一点。教书育人就是这样一点一滴,所以才有滴水穿石。
  
  4 我读你演――合作读课文
  
  合作读课文类似双簧游戏,同位两人一人朗读一人表演,是两人智慧的和谐发挥。这种朗读法方法,我是安排在熟读课文之后,让同位两人一起准备,通过合作他们共同理解课文,再把对课文的独特体验,通过朗读和表演表达出来。如根据课文内容配上和合适的音乐,效果更好。 如《爷爷和小树》一文,一学生表演,一学生朗读,“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夏天爷爷给小树撑开绿色的小伞。”孩子那幼稚的童声和形象的表演,不仅吸引了孩子们的双眼,也引起了孩子们的思考,不用解释他们已经明白“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各指什么。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在生动的表演中,在稚嫩的朗读中,孩子们感受到爷爷与小树之间的关爱,知道了把爱心献给一切有生命的事物这一道理。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六、七岁的儿童实现这些目标,让他们静下心去思考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让他们的课堂有声,有色,有形,应让他们的眼亮起来,手动起来,嘴读起来,应让他们的兴致高涨,让他们在儿童的语文世界中,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让低年级朗读课动起来的目的,就是激发孩子认识的欲望,让孩子们想读,愿读,从而有所悟,有所感。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
  让朗读动起来就是让儿童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从而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量。让朗读动起来吧,低年级的语文教师们!这样你的课会更精彩,你的学生会更聪明!
  收稿日期:2008-01-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