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颖妍 尹爱萍

  古人读书有遗训:“三分文章七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都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在语文教学中“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法,抓住这一方法,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领。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了以“讲”为主的形式,使本该“读”的主人(学生)反而扮演了“听”的角色――他们长期读不深入,读不得法,读不到位,就很难体会到作者在作品中所描写的心灵体验,也就很难达到感情的升华,知识的内化。从这个角度反思,我尝试了“阅读教学”的方式,使语文教学重新定位,回到了“阅读教学”这个根本上来,并且让学生建立起一种“大语文”的阅读观。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尝试时,我将阅读分为“针对性阅读”和“开放性阅读”两类。
  针对性阅读是指把阅读和语文教材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学什么就指导学生阅读么。在教学中我认识到:学语文要舍得花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要注意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要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阅读技巧。比如在讲《荷花淀》时,对其中描写“女人月下编席”一段(这个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大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花香),就指导学生细致入微地去阅读,去体味作者所描写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景物,而不是一句句分析,将完整的段落肢解得支离破碎。而在讲文言文时,我又强调对文言文的阅读必须逐字逐句去分析,从而达到理解全篇的目的。
  开放性阅读,即“大语文”观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读好两本“书”:①以名家名著为主的“有形书”,②社会生活这本“无形书”。首先,动员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兴趣出发,走进课堂,博览群书,兼收并蓄,广泛积累,以此拓宽语文视野。开掘学习层面,增加知识厚度。其次,“世事洞明皆学问,留心处处皆语文。”为此,我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阅读生活、感知生活、总结生活,借以充实思想、锻炼思维、扩大阅历、丰富情感。
  在开放阅读中,每周我都拿出两节正课,采用“连堂”的形式固定下来,让学生进阅览室读各类报刊、杂志。当然,这种阅读不是泛泛地去读。首先,我将时代的主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指导他们广泛地选读各类报刊,使之“知其妙处,悟其真谛”,“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其次,在必要的时候圈定具体的阅读内容。如在“奥运”期间,让学生选读这方面的文章,不仅可以了解各项赛事情况,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情绪,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入世”期间,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发展情况等。
  阅读,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做了学生的主人。在自主、能动、创造性的阅读氛围中,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阅读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写作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交给他们开启智慧的钥匙。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能力的提高,自然也就会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固然要凭借语言,但由于侧重在内容的理解上,因而学生对作者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为什么要这样,不可能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要注意引导他们进一步弄清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分析事物,怎样运用书面语言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科学的探索和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在科研兴教的旗帜下,我将继续努力探索、研究,将“语文阅读”教学做得更好。
  收稿日期:2007-10-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9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