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态农业与城镇化建设并轨发展道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晓萌 付英 尹晓珊

  摘 要:针对武汉市黄陂区此类经济较发达的市郊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从城镇化建设中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切入,探究生态农业与城镇化建设的互动作用,并就生态农业与城镇化建设的并轨提出相关对策,从而促进城镇化趋向可持续科学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生态农业;并轨之路;对策建业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6.005
  1 生态农业的发展
  1.1 生态农业的概念
  我国农业人多地少以及两大困局的现实,意味着中国农业现代化有其自身的道路和特点,农资流通渠道变革与经营模式的全面升级,生态农业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生态农业是一种打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保留了其优点,将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融合的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生态农业是以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整体、协调、循环、再生”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原则,使农业生产与第二、第三产业结合发展,形成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1.2 黄陂区的生态农业资源
  黄陂区人口众多,生态环境优良,生态农业资源丰富,近年来黄陂区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协调、绿色”的发展观念,依托生态农业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休闲延伸生态农业产业链,以农家乐等形式开展农业旅游活动,农家乐经营户有500多个,以农业采摘、田园观光、休闲垂钓等开展休闲农业活动,黄陂旅游区每年的游客接待量达到两千万人次以上,据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黄陂区农业生产总值为190.21亿元,比上年增加4.8%。旅游的总收入达到45.94亿元。黄陂生态农业的发展,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的土地实现了合理化的流转,同时也使经济得到了发展。
  1.3 黄陂区生态农业的发展
  现如今,生态农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黄陂区对生态农业的模式因地制宜,昔日贫穷的山村,现在成为了美丽的山寨,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而农民的收入也越来越多。木兰草原的开发,使以前的荒丘变成一道美丽的风景。一些乡村也是黄陂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区域,黄陂区的生态农业模式就是以休闲农业为主,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黄陂区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有利于带动服务业发展,也是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一种发展方式。生态农业建设以农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旅融合,打造景观农业,实现黄陂区的农业增效。同时加快了黄陂区的经济发展速度。
  2 城镇化建设内涵
  2.1 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当前国情所趋向,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实施城镇化建设对于我国农业发展以及整体经济都拥有重大意义。推动城镇化建设,要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农村的发展活力,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在城乡规划、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
  2.2 黄陂区的城镇化建设
  黄陂区不断探索和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改善村镇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上,黄陂区加强对农村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管理,黄陂的生态旅游产业作为优势产业,能够迅速带动经济发展。黄陂区坚持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用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用旅游文化以及生态农业资源提升城镇化建设。
  2.3 黄陂城镇化建设存在的相关问题
  依靠旅游业带动生态文明建设是黄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不过城镇化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在发展道路上也会存在许多的问题。黄陂区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区域面积较大的城镇,必然要保持农业等方面的发展,并且现如今大部分的年轻人都选择在外工作,在城镇化建设中会有劳动力储备不足的情况。黄陂区作为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难以协调,需要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城镇化发展。在黄陂的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劳动力的转岗就业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黄陂区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不断推动城镇化建设,而要将生态农业的发展融入到城镇化建设中,这也是城镇化建设道路上存在的问题。
  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都是黄陂区走节能、生态、和谐之路的发展方式,在大力提高城镇的内在承载力,释放城镇的发展潜力的同时,协调生态农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关系,使城镇化建设道路积极、健康发展。
  3 生态农业与城镇化建设并轨作用
  3.1 生态农业发展解决城镇化建设结构问题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当中已经呈现出城乡二元结构相互矛盾的现状。二元结构的存在将阻碍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相对落后的农业滞后于先进的工业发展,并将阻碍工业及经济发展。因此生态农业发展将二元结构逐渐溶解,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结合先进的科技将工业与农业相结合并相互促进。
  3.2 生态农业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城镇化建设人口压力
  城镇化建设过程吸引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增加了城市人口压力,导致就业压力过大、就业竞争激励、劳动力低廉等现象。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将缓解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并且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将吸纳大量技术人才,有利于劳动力分布,提升农村科技知识水平。
  3.3 城镇化建设促进生态农业发展规模壮大,并提供市场
  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水平提高以及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需求也日益增长。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居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物质品质要求也随之提升,所以生态农业市场前景良好,需求日益提升,发展规模也将不断扩大。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传统粗放型大面积种植的规模将不断缩减,与之相替补的更科学更专业的生态农业将不断壮大发展。城镇化建设也将推进生态农业的农产品商品化、市场化。
  4 生态农业与城镇化建设并轨发展建议   4.1 建立生态农业区域,促进城镇化建设科学化
  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在武汉市郊建立生态农业种植区域,科学集中进行生产管理,缓解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人口、环境等相关资源问题。建立生态农业生产区域,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城镇化建设供经济储备基础。城镇化建设不断扩大,也将有助于大型专业生态农业区域建设。与此同时,城镇化建设与生态农业要做到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城镇化对农业的导向作用,推动生态农业的升级与结构调整。
  4.2 强化龙头企业,扩大产业集群效应
  在生态农业与城镇化建设并轨之路,应该注重生态农业的产业集群效应。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创建技术市场带动型生态农业模式。建立自主品牌,例如黄陂区武汉广地农业科技公司,建立完善的自主品牌,以有机果蔬为主营,建立完善的生态农业种植基地。黄陂区生态农业种植水平相对较高,面对武汉等需求较大的市场,进行市郊高品质的农副产品种植、销售。将生态农业产业化,在保护生态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以城镇化建设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使生态农业发展趋向生产专业化、种植规模化、区域化布局、管理一体化。
  4.3 健全法律及相关政策,提升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健全法律法规,对农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对生态污染企业进行严格管理,对环境友好型、品质优质型的生态农业进行保护措施。利用城镇化建设中国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居民对环境的保护,对生态农业的支持。
  政府也应该加强政策补贴,地方合理减少税收,在城镇化建设中对生态农业建设应当适度加大投入,制定优惠便民的土地政策。政府也应加强对生态农业发展的管理与监督,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参考文献
  [1]肖俊杰,王伊婷,朱伟强.生态文化旅游与新农村并轨发展之路――基于对武当山经济特区的研究[ ].中国集体经济,2015,(1):163164.
  [2]陈润羊,花明,王坚.发展生态农业 促进新农村建设[ ].乡镇经济,2007,(7):57.
  [3]吴善略.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农村城镇化进程关系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6741675.
  [4]梁超.新农村建设中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8852887.
  [5]刘健,谭湘萍.生态农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 ].环境与开发,2001,(1):3637.
  [6]卢明富.生态农业建设与小城镇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7687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