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现状出发,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内涵,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机制建设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 改革与实践
  
  作者简介:石建敏(1956年-),副院长/副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状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主要功能之一,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人才培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出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的人才,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严峻下,各高校的发展已不是办学规模的竞争,而是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为此,各高校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开展研究与改革实践,“学科交叉复合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型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有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生的职业发展实力得到加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但有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只在某个层面或局部进行改革,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没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是高校永恒的主题。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社会需求原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从国家、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出发,学校应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及时了解社会对各专业的人才的需求的变化,对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目标进行准确定位,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缺失,“闭门造车”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会脱离实际,难以适应岗位的需求,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多样性原则由于教育类型和层次的多样性,社会人才需求类型和层次的多样性,必然导致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研究型大学培养人才的模式与教学型大学培养人才的模式存在差异,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也会各不相同,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结合学校的现状和发展选择人才培养的模式,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系统性和完整性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诸多要素的结合体,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途径、管理和评价等,并简约地反映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每个要素都关系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四)发展性原则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不断根据社会的需求变化,进行教育观念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创新、管理机制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内、外条件的变化而不断的改进、优化及完善。
  
  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采取的教育教学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的总和。为此,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主要应包含几个内涵:
  (一)教育思想和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教育者的一种的教育行为,因此总要有某种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引领。不同类别的高等教育有不同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如高等职业院校遵循职业教育的思想和理念,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型人才,学生就业率较高,用人单位认同度高。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要研究了解各类教育的思想、观念,提高理论素养,才能根据教育的特质需要,选择适切的思想和理念作为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正确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原则,为社会培养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培养目标(人才类型、规格) 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从事科学原理演变成设计、规划、决策的学术型人才,高职院校培养以技术应用和现场实施的技能型人才。学术型的人才应能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并将其成果表现为科学原理,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强的研究能力,而技术型人才主要是实施已完成的设计、规划和决策并转化成产品,需具备一定的理论技术和经验技术、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培养目标对高校制定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装备购置,选择理论、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等人才培养模式各要素的运作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因此,高校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专业建设的特色,对 “培养怎样的人才”作合适的定位。
  (三)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组织形式得以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不同,其教学内容、教学的组织、考试考核的方式存在实质性的区别,决定着学校所培养人才的特征。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从内容、教学安排的次序及组织实施的途径和考核方式进行系统设计,解决好“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
  
  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机制
  任何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都必须有与之相应的保障机制,才能确保人才培养模式得以正常、有效的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都要不断创新。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需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需要学科带头人、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组成的团队协作完成,教师的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保证。
  (二)教学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只是学习内容的简单组合,也不是单一的教学方式的改革,而是从教学目标的定位,到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优化、培养手段的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教学活动过程。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都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学校加大教学建设的力度,尤其是要做好教学建设项目规划,能为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三)教学制度建设 教学是一项师生双边活动,高校的教学管理与考核评价制度对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关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败因素之一。教师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对教师的管理和考核评价要调动和保护教师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业管理与考核机制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有特长的学生可通过“替代学分”选学习进程、选课程等的办法进行个性化培养和考核,改变学生死读书、高分低能的现象,要营造有利于学生的成才和全面发展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程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1):5-25
  [2]曾冬梅,黄国勋。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3(7):79-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6252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