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与实体店,线上与线下洗牌已近尾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互联网+”是国家战略,“全民创业、万众创新”也只是个口号,意思是说国家支持创业和创新,就像“全民抗战、万众一心”一样,并不是要每个人都上战场才叫抗战。可以说,此时,到处都开启了疯狂模式,企业忽略了线下的运作与维护,经销商为了线上的销售一再降价,实体店的老板不去研究如何调整经营思路,只是人云亦云地认为已经无力回天,被线上颠覆已成定局。
  从长远来看,国家的经济还是要靠实体。2015年的下半年,舆论一边倒的情况开始改变,这个时候大家也发现了,把大家都忽悠到线上的马云在做什么?先后收购和入股了南华早报、光线传媒等25家企业等,虽然之前收购了很多互联网公司,但最近的手笔全是实体,这些应该能说明一些问题。今年的双十一和去年的双十一除了数据上的增加,还有些什么不同?今年十月底的时候,笔者在手机上、网络上还没怎么见到关于双十一的宣传推广,而去年呢?提前一个月是不是广告宣传铺天盖地?这是不是也说明了些什么呢?
  互联网热正在慢慢降低。其实,前几年线上销售火热,一方面是有假货的功劳,但最重要的方面还是因为实体店的长时间“作威作福”,失去了为消费者服务的根本。而真正应该反思的是实体店,当然也包括厂家、经销商这些常年经营实体的老板们。笔者认为较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值得实体的老板深思。
  一、产品的价格
  多年来,做实体的倡导的是终端为王,渠道致胜,所以,厂家靠团队、渠道、终端来竞争,形成了产品特有的、基本固定的定价体系,厂家、经销商、卖场三方的利润都必须要保证,只要中间有一方私心重一些,产品到消费者手中,价格就较高,当互联网平台出现之后,线上产品给消费者的感觉是价格便宜,再加上互联网天天宣讲的是少了经销商、卖场这两个环节,产品价格低是自然而然的,这是让利给消费者,让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惠。做实体的,能否在产品定价上重新考虑一下?有了互联网,你就必须去想,这就是洗牌,洗牌就是将暴利时代洗走了。
  过去,卖场除了在产品上要利润,还要从厂家、经销商身上收各种形式的费用,还要从租的场地再外包一些商家挣取房租,有的甚至包出去的租金就已经弥补甚至超出了整体包下所花费的租金。这种经营模式不可谓不赚钱,但赚的钱肯定是暴利,最终不还是要加到产品的售价当中?厂家定价呢?产品还未开卖,就已经把所有利润算完了。若能真正的变成大企业的质量,小企业的价格才是消费者需要的。
  再说说线上购物的定价,前面说过,互联网宣讲的是线上比线下少了经销商和卖场这两个环节,所以价格便宜,笔者认为也不见得会便宜多少,甚至可以说不一定便宜,可能更贵。线上的购物平台和卖场有多大区别?电商不要利润吗?再有,线上的产品怎么送到你家的?当然是快递,快递一件按5-8块钱来算,很正常,厂家发到经销商再发到卖场,也差不多就是这么多。这样综合来算,线上的价格会真正比线下便宜吗?所以,笔者认为线上线下的产品价格应该像国外一样,不相上下。而如果真是便宜,那肯定是因为:1.线下经营的问题;2.线上厂家、电商亏本赚吆喝。3.厂家、电商和马云是亲戚。4.假货。
  二、产品的购物环境和氛围
  产品在定价合理之后,接下来就是线下所说的购物环境和氛围,也就是互联网所说的产品体验。目前线上线下所能达到的共识,也就这么一点:线上产品体验感差或者无体验。的确如此,人们在讨论或者在线上购物时,往往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因素,那就是人这个个体。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在现实生活中,所有的行为都离不开情感的交流。
  天天面对着一台电脑购物、点餐来生活,这样只是一个阶段生活或者是某个时间点需要这样,而不可能成为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常态。在自家小区周围买水果、买些必需品时,能和熟悉的大爷大妈们聊聊家常。这些都是面对着电脑所无法达成的效果。
  从以上这两点看,线上线下的洗牌就是到了这个分叉点上,厂家、经销商、卖场、消费者通通走到了这个点上,已经有很多厂家、经销商、卖场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反思,在产品定价上、经营上进行了调整,卖场在收取费用上、利润的要求上也进行了一些软化处理,消费者线下消费也开始了回归。笔者调查发现,周一至周四,人们喜欢线上购物,而周五至周日,人们更喜欢在线下购物交流情感。
  这同样印证了我之前的论断,线上销售只是营销多种渠道的一种渠道,并不是之前很多互联网人宣称的彻底颠覆线下营销的一种营销模式,既然是渠道,线上销售依然还要遵循4P营销理论也就是: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
  所以,线上也不要想着颠覆线下了,线下也不要被线上所吓倒,既然互联网颠覆不了实体,互联网只是工具,线上只是渠道,那就洗牌、整合。实体+互联网,只要定价合理,渠道分清,运作手法独立,厂家、经销商、卖场和消费者,又有谁不满意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3922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