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西梧州市GDP与财政收入协调发展关系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05-2014年,梧州市GDP总量累计增4.7倍,年均增13.8%。财政收入总量累计增长6倍,年均增19.7%,经济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十年间,国家宏观调控和财政税收政策不断调整,自治区及梧州市自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GDP与财政收入增速趋势虽一致,却不同步,甚至在特殊的年份两者之间相差悬殊。且因GDP核算与税收入库的差异,两者增长趋势在时间也产生差异。
  关键词:GDP;财政收入;协调发展;关系;探析
  中图分类号:F127;F06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1-000-01
  一、梧州市GDP与财政收入相关性情况
  1.弹性系数。梧州市财政收入年均弹性系数为1.5,大于1,财政收入增速:整体上快于GDP增速,个别年份受国家财政政策调控、产业结构调整、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但两者增长趋势始终保持一致,增收环境良好。但是,由于弹性系数较小,最高仅在2.5以内,增长潜力较小,增收压力倍增。
  2.边际倾向。2009~2012年,梧州市财政收入边际收入率大于平均收入率,财政收入与GDP增长是协调发展。2005~2008年与2013~2014年,梧州市财政收入边际收入率低于平均收入率,财政收入与GDP增长出现不协调状况,财政增收压力较重。
  3.量化回归。对GDP与财政收入进行回归,LFR=-11.135+0.128 GDP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梧州市GDP每增加1亿元,财政收入就可以增加1280万元。梧州市财政收入取决于经济发展成效,随着梧州市经济总量扩充、规模扩大,财政收入的总量也会随之扩增。
  二、梧州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1.比重结构。梧州市税赋在“农业免税,二产适中,三产稳税”政策下,第二、三产业税收收入占GDP比重,2005~2011年,二产比重高于三产,税收总收入得益于二产税收收入。2012年后,三产比重高于二产,税收收入得益于三产税收增收。
  2.比重构成。梧州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呈稳定、同步增长态势。税收收入平均占比58.1%,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平均占比41.9%,占比较高,非税收入是梧州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平均水平比较。梧州市年均水平低于全国和自治区平均水平,财政征收空间有余。梧州市内城区与县域比较,城区平均水平高于县域平均水平,城区平均财政收入好于县域平均财政收入。
  三、影响梧州市财政收入增长因素
  1.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梧州市与区内城市比较,平均水平低于南宁、柳州市、桂林市、北海等10个市平均水平,高于贵港、玉林、贺州市平均水平;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内广东城市比较,低于广州市平均水平,与肇庆市平均水平相等,高于佛山和云浮市平均水平。
  2.结构不尽合理。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水平低于全国和自治区。三次产业之比,2014年,全国为9.2:42.6:48.2;自治区为15.2:46.7:38.0,梧州市为7.4:60.4:32.4。二是高附加值产业比重低。一是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木具金属、建材、家电皮毛为主的传统产业,资产总额占工业比重51%,据“半壁江山”。二是以机械装备、钢材加工、化工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资产总额占工业比重39%。三是以医药、通信电子、仪器仪表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资产总额占工业比重5.3%,占比较低。传统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企业生产运营基本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偏低。高技术、高附加值和高税负的“龙头”行业与企业凤毛麟角,其生产的科技含量高,名优特品也相对较少。三是大型骨干企业数量不多。经测算,梧州市大、中型骨干企业税收对GDP贡献,规下和微企对税收贡献低于大中型企业。
  四、解决措施
  牢牢把握国家“一带一路”、自治区“双核驱动”和“珠~西规划”等千载难逢机遇和挑战,结合地处“三圈一带”地理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税源,寻找新经济增长点,以扩充梧州市综合实力。
  1.继续加大投资。梧州市经济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是要以投资拉动为主,特别是建立在消费市场上的有效需求投资,最终得以扩大梧州市居民的收入,提升梧州市居民的消费能力。首先,增大电子信息项目和产业投资,努力提升梧州市新兴的网络建设。其次,继续加大对教育及相关项目和产业投资,使居民教育消费水平向高层次升级,增加消费比重。再次,继续加大对环保居住建材、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旅游度假、无公害有机食品、原生态农副产品等服务性消费场所、产品和产业的投资,争取在新的消费热点中抢占一席之地。
  2.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业。一是建立和完善物流发展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管理机制以畅通物流环节;二加快推进在建物流市场以加快对新的物流业的引入和培育;三是加大物企科技投入以提高科技含量和流通效率。加大商务服务投资,将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的本地商贸“龙头”企业,以提升本地商务服务业水平。
  3.发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作用。利用“试验区”内汇集的国家、西部大开发、民族自治等优惠政策叠加的“政策果实”和创新的“统一区域行政和社会管理”的特殊管理体制及“一体化、同城化、特区化”利益共享机制模式,在接受广东产业转移的同时,加大对国内外资金、技术、产业的招商力度,提升产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梧州市经济发展上新台阶。
  4.利用“载体”增强创新。一是以不锈钢、陶瓷、再生资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园区为载体,健全和完善机制,引导企业对引进技术“本土化”,以提升企业技改创新。二是依托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加大鼓励发明和创新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引导企业主动联系高校院所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加高新技术及高附加值企业数量。
  5.组搭“平台”促人力资源开发。一是搭建“引智平台”。从“招商引资”转换到“招商引智”, 弥补企业在科技、管理和营销方面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缺陷。二是完善“引资平台”。利用“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平台结合梧州市的丰富资源、文化底蕴、人文景观加强交流,形成独特品牌,吸引国内外人士来梧州市投资和落户。三是串联“资源平台”。立足本市现有的人才市场,整合各种“资源平台”,健全完善各项规章,最大程度地发挥本地现有人才资源优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4452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