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对产学研用、校企协同的建设有助于提高提高人才的就业率以及相关职业技能,提高了社会经济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建立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培养的模式与社会所需岗位要求拉近。现在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与社会就业、企业发展相互匹配和共同发展,精确定位的重要时期,也是带动高等职业院校深化体制改革和实现就业的重要时机。文章对高职中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内涵,及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讨论。
  【关键词】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内涵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构建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力,也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提高国家的协同创新能力是举足轻重的。我国高校、科研院和企业之间在人才、经济等相关资源方面互为依托,相互需求。从高校来方面说,与企业进行相关合作,让学生将书本所学生硬的理论与实际岗位需要求进行有效的融合,以生产及科研为主的相关企业与以理论学习为主的相关高校合作,便能够使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乃至质的飞跃。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内涵及特点
  哈肯是“协同论”创立者,他表示:所谓“协同”是指在一个大的系统中各个部分产生的作用总和超过整体的过程,从而形成了最后的整体。在技术更新中得到应用与深化,渐渐的便衍生出协同创新概念。最早提出协同创新定义的是彼得・葛洛,他解释为:拥有自我激励的人共同组成小组,讨论,形成集体的愿景,用网络等信息搜集工具,相互协助,进行工作,以共同实现集体目标。在彼得・葛洛定义下,协同创新不只有组织内部的协同创新,还有外部的来自不同组织的协同创新。这其中,产学研协同创新最具有研究意义。在笔者看来,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创新的主体即高校,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在政府、金融单位等相关的利益群体的引导下,进行强强联合,构建相关平台,并以利益共赢,风险共担为原则进行创新活动,集各自所长,补各自所短,共同创新以实现企业营销策划,高校培养人才,科研机构研究探索的目的。这不仅使产学研协同创新较传统概念而言更能表达合作创新之意,更与管理学中的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交相辉映。
  二、专科和本科在产学研用方面的不同
  (一)方案与侧重点
  在本科与高职的教育中:产学研用、校企协同都是为避免枯燥乏味的老套的没有互动的教育模式,而创立拉锯用教学特设的授课模式。但是他们的模式是不同的。往往本科的教学模式,是借助企业和政府的支持,进行更深层次的、目标更明确的、培养尖端的、科技人才的教育模式的创新。企业与本科院校共同创建相关专业实验室或研究中心,通力合作,深入研发,进行高科技领域的探索与理论的研究。高职教育则是更注重社会经济的直接发展,立足地域经济,以生产技术改造,企业新产品开发等直接目的,进行行业内的人才培养,以提高高职人才的实践能力以及所学知识与岗位需要相转化的能力。
  (二)目标和表现形式
  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产学研用的目的是在技术方面发挥优势。这需要企业与高校处于长期合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育主体组成非常有实力的科研团队,具备相当的研究水平,将本科院校的综合智力资源中加入社会资源这一组分,这对对于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转化科学成果的目标就更不用说了。但是高职的目的是,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在真是岗位中让学生体会就业环境压力及岗位实际需要,在实践中学习了解当地的地区经济情况,企业中宣扬的企业文化,创新手段,营销手段,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综合实力,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为投身社会,推动地方经济,实现自身价值做好充分准备。在这两个方面来看,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用、校企协同是不同的。
  (三)内容与基本模式
  高等院校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是通过产和用的基础上学会学和研,产学研用是为了培养高级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公共的平台。然而对于专科学校关于产学研用方面更重视培养技术和应用型人才,专科职业院校更注重以时间为目的的基本模式来为社会服务,这与本科学校更注重理论知识是不同的,专科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不积极具备专业知识更会掌握实践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将两者相结合,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职业专科院校认为知识的学习和传播了解就可以,在实践中回应用才更为重要。所以两者在内容和基本模式上是不同的。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的解决办法
  (一)建立新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环境
  相关部门尽快推出新的政策、相关的制度、推出新内容来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对参与的企业与高校提供一个完善的奖惩制度来激励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施,好让更多的高校企业加入进来。例如:对参与进来的企业给予税收、信贷及专项奖励、补贴,为参与的高校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支持。
  (二)企业学校共建人才孵化制度
  在教育领域中想发挥资源的最大的效益,需要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在当今产学研协同创新中,整合大数据的应用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企业院校需要对人才进行宽口径教育,例如,在培养过程中通过切实需要培养人才的行为模式,创新能力,以及提高技能水平,达到信息化,网络化的标准。国内高职院校众多,由于现在的人才越来越多流动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培养人才的质量也越来越更好。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实用”,这也与产学研用创新模式的初中相得益彰,这样做能让高校等研究机构的相关理论成果直接快速的在企业的实际运作用反应出来,从而推动企业的提升,让高校成为某个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科研能力与智力方面的支持。平台的构建应注意:培养战略创新型人才很重要,借助信息网络,移动网络平台,达到企业,行业,高校之间的多沟通,多交流,结合实际产业的创新需要更新调整人才的培养及培训制度与计划,设计科学的,高效的实用的制度支持。
  (三)加大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力度
  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是协同创新建设的重要基础部分,高质量,数量多校级协同创新中心为建设省级,乃至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提供了大量宝贵经验与建设基础。这样将高校融入了国家发展战略中,直接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力量。让高校更加清楚自身的特点,与存在的自身长处,找好发展协同创新的角度,以加大校级协同创新的支持力度。再者,相关的管理部门要增加对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的交流,多掌握实际信息,进行规范管理。并要予以资金支持,让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落在实处。在规范与引导下稳步建设。三是为保证中心在实际运作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各方面努力争取与更多,更有力的企业合作。让企业的员工与学校学生与研究人员一起从多方面讨论,以解决企业中所面临的疑难杂症,帮助企业走出瓶颈,并使这些技术通过与中心协作的企业快速转化到市场,为校级协同创新中心迅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815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