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认识误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干胜道 杨 鹏

  营运资金,或称营运资本,其基本含义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差,与我国传统流动资金含义比较接近。营运资金是企业资金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有人将其比作是企业循环的血液,营运资金管理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营运资金周转期远远超过行业平均值,盈利能力差强人意,有的甚至破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在营运资金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误区一:营运资金越多越好
  
  营运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有的管理者趋向极端,认为营运资金越多越好,有不少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的金额巨大,流动负债很少,流动比率畸高,资金闲置严重,其中不乏一些被广泛认同的优质上市公司。不可否认,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营运资金不足的现象,营运资金不足可能导致企业不能偿还到期负债,陷入流动性危机,严重的会破产。但过犹不及,营运资金过多,就意味着资金闲置,相应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周转速度。另外,占有资金是有资本成本的,在股东采用经济增加值考核评价经营者业绩时,股东要求的回报会显性化同时,由于多余资金的存在,经营者过度投资和不合理职位消费的可能性大增,会产生治理成本。现代企业理财必须对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以及两者之间的变动所引起的盈利与风险之间的消长关系进行全面的估量,正确地进行营运资金的结构性管理。同时,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经营规模、资金需求状况预测营运资金的需求量,提高营运资金的利用率。营运资金不是越多越好,够用就好。有的公司在首发上市和再融资时,不顾自身资金实际需求,超额募集,最后用于偿还本来并不多的银行贷款,导致有息负债率为零,不能利用财务杠杆效应为股东创造更多收益,教训深刻!
  
  误区二:任何企业都适用零营运资金管理模式
  
  零营运资金管理已经是当前国际通行的一种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它是从营运资金管理的着重点出发,在满足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作为营运资金管理决策中的风险性决策方法,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显著特点是:高盈利、高风险。国外的戴尔电脑,国内海尔等企业在零营运资金管理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国内众多企业家纷纷追求零营运资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零营运资金。可以看到,海尔在进行零营运资金之前先进行了业务的流程再造,通过实施信息化,以信息流、物流加速资金流,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通过海尔、戴尔等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企业都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管理水平较高,财务人员素质较好,可以准确预测盈利情况,合理安排偿债计划。
  2.企业资产雄厚,经营风险较小,企业的盈利较稳定。
  3.企业信用程度较高,一方面企业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凭借良好的信用来筹措资金;另一方面,债权人(包括潜在的债权人)对流动比率的要求会降低。
  4.企业具有较好的存货管理能力,可以实现零存货。
  5.业务流程信息化程度高。
  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它们首先考虑的不是效率而是生存。由于企业自身资产实力不够雄厚,处于供应链的非核心环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方面往往受大企业的影响,其自主性相对较差。因此,对于这些企业关键是保证营运资金的充足,抵抗来源于供应链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误医三:营运资金周转率越大越好
  
  许多企业认为用来考核营运资金绩效的周转率指标越大越好。这种认识是有缺陷的。
  首先,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一企业是否盈利。例如某项存货不盈利,那么它周转得越快,亏损得就越多。在这种情况下,追求营运资金周转率无意于加速灭亡。
  其次,影响营运资金周转率的因素总体来讲有两个:一是营运资金总量,二是销售收入。在销售收入为正且不变的情况下,营运资金增加,周转次数减少;营运资金减少,周转次数增加,呈反比关系。营运资金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下面分析一下造成企业绩效虚高的三种情况:(1)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同增同减;(2)自有资产减少流动资产不变;(3)销售增加同时流动资产增加更快,但营运资金增加较慢。在第一种情况下,若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同时增加此如公司新借的大量流动负债用于购买存货,而销售收入不变,这样营运资金周转率未发生变化,但是实际上掩盖了企业流动资金结构中负债大量增加、利用效率降低的问题。在第二种情况下,如果企业利用新借人的短期借款购买固定资产,那么流动资产总额不变流动负债增加,在销售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营运资金周转率是上升的,但很显然,企业资产流动性变差,企业处于不利的境地。在第三种情况下,销售增加但流动资产增加的速度更快,比如用长期借款购买存货等,因流动负债同时以较快速度增加,致使营运资金增加速度缓慢。这种情况下流动资产利用效率并不好,但通过指标计算,也可能会使一些信息使用者得出与事实相反的结论。
  另外,当营运资金为负的时候,若用该指标来考察资金利用效率则显然不能反映出什么问题。
  综上所述,营运资金周转率并不是越大越好,单纯的从周转率来评价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是不恰当的。
  
  误区四:只要达到流动资产项目指标就可以
  
  我国企业常用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因此很多人简单地认为,绩效评价只要达到这些流动资产项目指标就可以了。事实上,这些指标只能孤立地考察营运资金中流动资产部分的管理状况,忽视了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放宽信用政策虽然有利于存货销售,加快存货周转率,但又会增加应收账款的占用额,并使应收账款周转率降低。同时,没有考虑流动负债的项目,更没有将营运资金和业务流程以及渠道管理结合起来。而且我国企业往往将指标分配到不同的部门进行考核,这就造成了部门之间只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导致企业整体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低下。
  营运资金各个部分的管理固然重要,但是在考虑个别项目的同时要考虑整个营运资金的效率。建议将营运资金进行重新分类,分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和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经营活动营云资金包括材料存货、在产品存货、库存商品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税费等,这部分营运资金管理的首要目标是追求周转效率从而提高盈利能力,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包括现金、应收利息、应收股利、有价证券或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股利、应付利息等,该部分营运资金的管理主要是在保证企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需要的前提下,具有足够的流动陛和偿债能力。然后再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照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分为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成品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

生产渠道的营运资金(在产品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和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材料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这种分类既能将各个营运资金项目涵盖在内,而且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营运资金在渠道上的分布状况。对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考核则采用营运资金周转期。选取按渠道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包括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营运资金周转期以及按要素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作为评价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指标。这样既能考核各部门的管理绩效,又能通盘考虑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
  
  误区五:营运资金管理只考虑企业个体价值就可以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改善营运资金管理。有的企业凭借自己财大气粗,对于自己的供应商延迟付款对于经销商擅自提高信用门槛,使自己在整个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还能使营运资金保持较高的周转率,完全置其他企业生死于不顾。这不仅是一种不道义的商业行为,而且是一种短视行为。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调查数据,不仅说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水平在行业之间不仅存在较大的差别,也说明行业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任何企业都是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营运资金在产业链上的流动客观上形成了一条连接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价值链。价值链上的每个企业对于其他企业都有很强的依赖性,只有每一个节点企业都处于高效运作状态,价值链才能畅通,从而提升整个价值链的效率。因此,对于营运资金管理,应该将整个价值链(供应链)作为最终目标而不是企业个体利益最大化。
  总之,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有关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中新情况的脱节。首先,众多研究仅仅限于本企业内部,随着经济、网络、交通的发展,企业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任何企业仅是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任何经济决策必须考虑对上下游企业的影响,供应链的价值最大化将是企业价值最大化长期保持的前提。其次,传统理论多侧重于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单项的管理,而对于它们之间的联系则没有进行过多讨论。但是,营运资金管理则是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第三,传统理论没有将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和营运资金的指标相联系,由于现在企业经济关系错综复杂,没有按照渠道来分类的营运资金管理难以进行绩效考核。第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已经能够实现统计数据的实时统计,因此对于一些原来费时费力的指标计算,现在可以轻松实现实时监控同时也可满足新型复杂营运资金指标的核算。第五,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尚未被广泛应用,经营者对股东权益资金的资本成本意识不强。最后,各种金融工具和融资模式日新月异,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工具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供应链金融、出口信用保险、回购担保销售等新型营运资金管理工具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模式。总之。营运资金管理必须和时代发展相适应,和现在企业发展想适应。
  经济越发展,管理越重要。企业要树立正确的营运资金管理观念,走出误区,紧跟时代发展,按照企业自身特点科学有效地进行营运资金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468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