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黎盛梅

  [摘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发展状况事关整体经济大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着如下问题: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把握好几点:关注和紧跟国家相关政策,用好政府政策支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决策,增强融资能力;加强财务管理,健全内控制度。有效的财务管理必定会成为企业成长的核心力量。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催生产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6月底,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60万户,个体经营户达到3800多万户。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3%,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8.9%,商品进出口额占68%左右。在40个工业行业中,中小企业在27个行业中的比例已经超过50%,在部分行业已经超过70%,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体。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国有企业下岗人员80%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农民工相当大一部分在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也开始成为一些高校毕业生和复转军人就业的重要渠道。
  可以看出,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促进了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发挥,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如上所述,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发展状况事关整体经济大局。企业稳定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无时无刻不在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理财观念,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在中小企业客观的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是民营性质,投资人集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身,在进行财务活动和处理各种经济关系时,经营者个人意愿左右着大局,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倾向。此外,很大一部分经营者存在重技术、轻管理和重销售、轻理财观念,认为企业效益靠的是业务发展,不是“管”出来的,忽视财务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正是企业经营者财务管理意识的淡薄,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2.财务准入门槛低,财务人员整体素质较差。在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看来,财务部门无非就是收付款、算算账而已,谈不上能发挥管理作用。因此不重视对财务人员素质的要求,聘用财务人员往往简化环节,忽视对被聘用人员的试用、考评等工作,财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财务人员的任用问题特别突出,或者是出于照顾亲属,或者是出于信赖近亲的原因,他们一般都优先任用自己的亲属,而不是积极外聘具有一定财务管理能力的人员,倾向于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
  3.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业务处理无章可循。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的构建主要依赖于政府政策的制定和相关机构的支持,而内部环境的构建则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制度的建设。中小企业自身财务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为财会制度不健全。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完整的内部财会制度,不但在原始凭证记录管理、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管理等方面无制度可言,而且在财会部门职责权限、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等方面也混乱无序。
  4.企业资产管理混乱。
  (1)现金管理混乱无序。大多数中小企业不编制现金使用计划,经常出现现金不足或闲置现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信用管理水平低,缺乏严格的信用政策,对即期付款、延期付款、超期付款没有具体的鼓励和惩罚措施;缺少有力的催收措施,产生较多的呆账坏账,影响了销售额和利润的提高,阻碍了资金的流动速度。
  (2)应收账款控制不力,容易产生呆坏账。由于中小企业缺乏大型企业的知名度,在开拓市场的时候常常不得不以先交货、后收款的方式来吸引客户,由此给企业货币资金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货款不能如期收回,又缺乏有效的催收措施,造成应收账款长期居高不下,从而增加坏账的风险,企业资金流通不畅,面临资金断流风险。
  (3)存货控制薄弱,资金呆滞现象严重。企业没有相应的存货管理制度,多数企业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采用现金交易;企业财务人员随意支取现金长期不结算;企业现金收入与费用支出也不及时入账等,造成资金呆滞,财务信息滞后。
  (4)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购置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登记入账或者因没有取得发票而无法入账;由于原始记录不清,购置的固定资产无法按现有会计制度要求折旧,资产使用年限及使用状况不能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没有按规定清理出帐,造成账实不符等一系列问题。
  5.筹资渠道窄、资金不足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阻碍。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筹和银行贷款两种方式。由于生产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管理落后,经营风险大,短期行为较普遍,中小企业自有资金积累非常有限,阻碍着企业的成长发展。有些中小企业想尽可能多争取到银行信贷资金,不惜采取可能失信于银行的方式,如向银行提供虚假财务报告,骗取贷款,贷款到手后不按协议如期归还等行为。银行为防止呆账坏账的产生而严格控制向中小企业贷款,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由此形成的恶性信贷关系,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
  6.资金严重不足,缺乏国家政策支持。国家政策支持主要是指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国家法律支持、资金支持。首先,缺乏政策和法律支持。多年来,我国政府的政策体系倾向于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而忽视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规定散见于一些法律规范中,且主要侧重于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很少有对中小企业弱者地位保护的规定。其次,融资、税收、土地使用优惠政策也倾向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总数和工业总产值都占全国相应数总计的绝大部分,但贷款规模却占全国信贷总额中很小的比例。中小企业的税费较多,重复收费和收税的随意性较大,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也把中小企业作为摊派各种费用的对象。
  7.投资能力差,投资获益水平低。
  (1)中小企业缺少投资所需资金。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但他们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业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
  (2)追求短期目标,抗风险能力差。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当市场发生变化时,容易改变经营方向,追求短期赢利水平。很多中小企业的兴起源于一两次的投资冒险,然而,一旦投资失误,中小企业就会一蹶不振,甚至破产。这种投资上存在的短视性和盲目性,忽视了对长期目标的追求,不仅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规模也很难得到扩大。
  三、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1.关注和紧跟国家相关政策,用好政府政策支持。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受到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2002年,政府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2004年4月,政府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并在2005年1月1日全面推行。这些法律和制度的出台,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指导性和规范性的作用,中小企业必将会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2008年自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也不能幸免。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更是要经历严峻的考验。面对金融危机,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相关应对政策。在中小企业方面,银监会相继发布了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可行性信贷政策,对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在面临严峻考验的同时,也在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
  2.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决策,增强融资能力。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的质量,也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尽可能地把资金投放到回收期短、风险相对较低的项目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1)适当分散投资风险,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自身融资能力。中小企业必须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在不断增加内部资本积累的前提下,适度举债,以满足企业投资的需要。举债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负债比率越高,偿债能力越弱。但并非负债比率越低就越合理,如果借款利率小于举债投资的利润率,负债经营就是可取的。
  (2)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决策,降低投资风险,减少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当企业资本积累到一定规模后可考虑适度多元化经营,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另外,要把握项目投资程序的规范性,科学预测投资项目,并保证资金的时间价值与风险收益的平衡。
  (3)积极加强与银行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国家金融政策,争取中小企业有效融资。企业与银行的信贷合作是个双向、共赢的过程,企业争取资金用于发展,银行提供信贷支持,同时收取回报。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不单来自于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也体现在各家银行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政策上,如一些银行设有中小企业信贷部,专门为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商业银行已经不再紧盯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同样重视和关注。中小企业为保证融资渠道顺畅,应加强与银行间的沟通和合作。诚信为先,主动向银行提供真实、透明的财务信息,与银行建立起稳定、互信的关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长期的资金保障和支持。
  3.加强财务管理,健全内控制度。
  (1)中小企业经营者要转变观念,增强财务管理意识。中小企业经营者必须意识到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彻底抛开财务部门的“账房”观念,管理不会产生效益等错误思想,在企业构建管理职能部门的时候,将财务部门纳入最重要的管理环节来对待。
  (2)规范财务人员聘用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首先,企业应根据《会计法》、会计制度等法规的要求,聘用具有任职资格的会计人员,避免企业管理人员的内部调用非专业人员。民营企业应该尽可能避免财务人员“任人唯亲”现象,如有必要需要适当任用亲属,就要把握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能够胜任相应职位。
  其次,企业经营者要转变观念,建立有效的人员聘用及考评制度,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不断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另外,应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强财务人员的法治意识和监督意识,鼓励财务人员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财会队伍整体素质。
  (3)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正常流转。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的流转事关企业生命。企业各职能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资金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一方面各级部门都要定期编制资金预算,资金的使用要有计划;一方面应明确制定预算资金支出的审批制度,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
  (4)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
  存货方面,应建立起规范的存货管理制度及存货管理目标,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积压资金,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应收帐款方面,应该一是预防大量发生,经营决策前对合作方进行资信调查,预计回款率能达到预期标准方能成交;二是建立应收账款回收管理办法,建立回款奖惩制度,明确责任,及时催收,尽可能避免因账龄的无限期增加而增大坏账风险,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
  (5)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系统、严密、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不仅能有效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和资产的安全,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营计划的顺利实现。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中小企业有效融资和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中小企业由于在规模、人才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条件,在进行内部控制时,无须也可能做不到像大企业一样面面俱到,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进行认真的内部控制风险分析,确认内部控制关键点,逐步完善内部控制。
  ①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保证企业长远发展。中小企业大多财务不透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处理随意性大,信息失真比较严重。中小企业不重视财务信息质量,甚至为了逃税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从表面上看是为企业减少了一些支出,但从实质上来说却并非如此。因为控制的目标是为了企业能正常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一个缺乏有效内控制度的企业,“跑冒滴漏”现象却是可能甚至是一定会存在的,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因此,中小企业应重视并建立起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增大财产管理和财产记录方面的透明度,财务的管理、记录、检查、稽核应职责分明。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内部的牵制性,提高企业信息的安全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②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避免“一言堂”。很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都是靠着自己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拼出来的,成功往往依赖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高于常人的胆识。在他们所掌管的企业逐渐壮大后,他们长期形成的自信及对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必要性缺少的认知,就会在管理上事必躬亲,忽视财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在决策上往往采取“一言堂”的做法。这种方式已经不能与企业发展相适应,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降低经营风险,应建立由投资专家和本企业财务人员组成的投资咨询委员会,在投资、筹资等重大决策时要经过该委员会讨论后作出,将经营风险降至最低点。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发展历程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效的财务管理必定会成为企业成长的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1]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2]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简报》2008年第一期
  [3]中国银监会网站
  [4]薛在兴.《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点》(《财务与会计》2008第1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00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