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金融排斥问题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在互联网上进行购物消费,这主要是由大学生自身的消费特点和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大环境所决定的。本文结合其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现状,对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金融排斥进行分析并剖析原因所在,提出相应对策。这种消费模式除了大学生的承受能力有限、消费习惯尚未养成、对相关规定缺乏了解及自身道德素质等风险外,还面临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本身的市场竞争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挑战,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与当代大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校园贷  消费  校园网贷平台
  一、梳理“校园贷”的发展历程
  (一)银行试水铩羽而归
  2002年招商银行为大学生发放信用卡后,一些银行开始抢劫大学生的市场消费市场,信用卡消费在校园消费里盛行起来。然而,因为在校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部分学生信用卡消费过度透支,增加了银行的资本风险,并且这一措施使一些大学生养成了不良的消费习惯。所以2009年银监会发布了停止向在校大学生销售信用卡的文案,并在文案中提出需要符合年满十八周岁,且监护人陪同。同时还需要一定的信誉,这一措施的发布,提高了申请信用卡的门槛。由于当代在校的大学生的生活费基本上来源于家庭,并没有还款能力,届时风靡一时的信用卡开始渐渐谈出校园金融借贷市场。
  (二)网贷机构疯狂蔓延
  2015年,是校园贷“野蛮生长”的一年,分期乐、名校贷、等一时间在校园里成为一股热流,在很短的时间内萌生出成百上千的校园贷款平台,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不同的 “校园贷”弥漫在高校校园的上空。这些琳琅满目贷款,由于他们的利息比较低、发放快,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学生贷款。随着分期、分时间消费和未来的钱现在花的消费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相关监管政策还没有健全之前,校园贷款平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着整个市场。大势所趋,校园贷款中存在许多混乱现象,其中并不缺乏一些非法高利贷平台、混在校园里的裸贷平台,以及许多其他主流的校园贷款平台也涉嫌存在着严重的违规行为。
  (三)网贷没落银行上台
  2017年5月发布的“26号文”明令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 “校园贷”市场的局势再一次的“重新洗牌”。当时,大量校园贷款平台悄然退出,这意味着校园贷款的野蛮增长终于结束了。6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教育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所有在线贷款机构在现阶段暂停对大学生的贷款发放。根据他们现有的业务信息,明确退出具体时间,同时从多方面政策鼓励合格的放贷主体进入“校园贷”,并明确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提供助贷等服务。
  二、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供求分析
  (一)金融机构的供给
  目前,中国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主要由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和以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组成。根据大数据统计,目前大学生信貸消费的方向主要向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靠拢,由于当代的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了解的程度仅仅达到初学者阶段。大学生每个月也都有生活费,所以,绝大部分大学生是不会选择去网上贷款的。而另一种消费信贷的方式——传统金融机构,不是当代的大学生不选择传统金融机构,而是现在的金融机构对当代大学生申请的信用卡,门槛设立相对较高。一般来说,传统金融机构的信用卡申请和审批的流程相对复杂,对大学生的信用评估尚没有一个完全的标准。
  (二)大学生群体消费信贷需求
  大学生消费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消费群体。一方面,他们购买的商品不仅能满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需求,而且还想从商品的使用和观看中获得精神愉悦和心理满足。大多数消费行为更容易被情绪控制,导致非理性消费。逢节聚会、朋友过生日、情侣消费等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交往的主要形式。娱乐休闲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学校校园中,大部分学生向往一种氛围,一种社会上层人的精神需求,他们愿意参加具有娱乐性的、有趣味的活动。购买一些电子产品用于更多范围更广的的情感交流。旅游、上网、看电影、游戏、看音乐会、看比赛、运动、首饰、健身、酒吧……课余的空闲时间给了他们更多的时间去追求一时的快乐。
  作为还停留在学生阶段的年轻人,当代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资金主要来自于家庭的给予,还有一部分可通过在校勤工俭学、以及校外兼职获得少量的资金收入,除平时的生活费.学费.住宿费等基本支出以外,其他支出占比也较高。如旅游、上网、看电影、游戏、看音乐会、手机、相机等一系列的电子产品。而且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即变是家里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也会用家中大部分的资金来支持大学生的各种消费。部分学生养成了跟风消费、奢侈浪费、攀比消费等一些不理性消费习惯。与此同时,一些消费信贷平台也向这些学生灌输了早期消费的概念,促进了借贷和消费。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消费信贷市场迎合了大学生的需求,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三、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金融排斥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在我国义务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的大学生拥有成年人的年纪,却做着老年人的事情,其严重缺乏成年人该有的思维。其表现的超前消费意识,高额的消费和基本上零收入之间的高度不匹配。这样也导致了大学生消费信贷发展困难的出现,这也是金融机构对当代大学生排斥的重要原因,本身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空间相对封闭,接触到社会上的金融产品的机会也相对少一些。对一些社会上的金融知识所知甚微,甚至一些金融系的学生也只是在书本上看到。对于现实社会的金融产品能缺乏准确的经济能力评测,导致了一部分的大学生盲目的购买消费信贷
  (二)传统的金融机构对大学生市场的影响
  金融机构之所以排斥大学生消费市场,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其营利性。商业银行作为营利性金融机构,其目的通过低风险低投入从而达到高回收。而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曾经出现了大面积的注销信用卡,停用甚至还有一些出现不归还现象,这才让一些金融机构意识到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有风险的特征,为了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出现,金融机构不得不放弃大学生这一消费市场。   四、破解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金融排斥的对策建议
  (一)鼓励银行积极拓展大学生消费信贷业务
  普通的存款银行在各个乡镇都有丰富的资金和营业网点。他们在大学里很受欢迎和信任。就外部服务、内部规章制度和一些社会责任而言,这一点至关重要。因此,鼓励商业银行进入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可以丰富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补充在线消费信贷机构的优势,共同优化大学生消费市场环境。对于存款机构来说,扩大大学生消费信贷业务可以提前建立高端客户群,增加大学生群体覆盖面。
  (二)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助力征信体系建设
  2009年银监会禁止大学生使用银行信用卡,是因为大学生信用卡过度透支,并且大学生缺少经济来源,所以在规定期限内难以还清,这加大了银行的风险,所以说征信体系建设尤为重要。因为大学生并未真正步入社会,所以大学生的信用信息就相对匮乏。在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运用当代的互联网金融科技手段助力征信体系建设,对大学生的收入来源、消费观念、日常花费和信用状况开展网上调查并记录。通过记录的数据,充分的对大学生进行信贷额度匹配分析、还贷情况预测和做出适当性信贷决策,降低大学生消费信贷违约风险和由此产生的经济成本,为所有开展大学生消费信贷的机构提供便捷、基础的征信服务。信贷机构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可以很方便的查询到大学生的信用情况,对大学生信用进行有效的评估,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分析,然后做出专业的判断。事实上,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已经开始利用现有的大数据平台构建一個基于金融科技的新信用评估系统。例如支付宝旗下的公司已经全面推出个人信用评测的“芝麻信用”体系。这一体系解决了金融机构对大学生信用信息完全空白这一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蚂蚁花呗等互联网机构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
  (三)完善大学生金融教育引导机制
  首先,要了解构建高校财务教育机制的必要性。大学生自我金融排斥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独立能力差和有关金融的信用意识薄弱造成的财务限制。普及金融知识、加强金融教育和培养经济独立是当代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当具备的。其次,金融教育机制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大学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最后,作为大学生的深入教育机构,高校应该向大学生普及专业金融基础知识,包括将金融类教育纳入大学教育课程,以讲座和竞赛的形式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大学生对金融知识的理解,引导大学生使用正规的消费信贷服务。
  参考文献 :
  [1]李世祥.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消费信贷风险的原因分析 [J].《时代经贸》,2016.
  [2]陈华琛.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大学生消费金融风险防范 [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7.
  [3]赵文瑜.互联网基金的风险控制研究——以余额宝为例 [J].《山东财经大学》2016.
  [4]期货公司风险管理现状、诱因与稀释策略[J].2018.
  基金项目:2018年江苏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园贷暂停背景下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金融排斥问题研究”(201812685004Y)。
  (作者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472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