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族地区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与消费信贷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阶段关于消费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维度的研究,研究的内容是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动机及消费结果的形成过程。对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消费行为,可以提供一定的现实和理论参考,但是梳理和评论少数民族消费行为,是后续展开少数民族消费行为研究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所以对少数民族地区消费行为的研究,从本质上来说,其分析存在不同民族和区域的差别,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也是大大有利的。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的主要信贷模式是小额信贷。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小额信贷机构在开展经济管理活动时,也应符合市场规律的基本要求,比如通过提供产品或劳务获得经济利润,以确保机构经营管理的正常运行。随着我国小额信贷产业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不过这与国际组织的支持是有很大关系的。国际组织的支持,极大地推进了小额信贷产业的发展,并推动其逐步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关键词:民族地区;消费行为;消费信贷
   一、引言
   本研究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将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对少数民族地区消费行为因素变量要素加以分析。第二部分将研究少数民族的主要信贷模式,分析少数民族信贷模式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将联系影响少数民族消费行为因素变量的研究,整合少数民族的消费行为和信贷模式,系统地研究信贷模式对于少数民族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1.理论分析
   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消费者,消费者也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焦点,所以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这种发展背景下,重新认知消费者作为市场主体的本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消费行为。我国总计有1.38亿少数民族人民,依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占全国总人口的8.49%,这一市场容量决定了其具有持续增长的消费能力,而新兴的少数民族市场,也将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少数民族的借贷行为是否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行为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受传统文化影响比较深入,打工经济致使信贷主体流失、信息缺乏对称性,所以小额信贷在少数民族地区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为此,促进民族地区文化观念的转变、巩固民族地区借贷主体、保持信贷双方信息渠道的畅通,成为当前小额信贷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
   首先,我们得了解民族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
   马晓云(2015)从少数民族消费行为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少数民族消费行为的重要性、影响少数民族消费行为因素变量和营销战略角度来系统地研究了少数民族的消费行为。他认为消费行为理论是现今少数民族消费行为研究的基础理论,如心理学视角的研究、行为科学角度研究、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和社会学领域的研究等等。从他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少数民族消费行为特征及其实例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基本架构和研究模式,不过这些理论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消费行为异质性及其原理的研究,依然有很多不足。
   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行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最关键的是扩大成长居民的消费水平。比方说低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基本生活品的消费空间比较大,但是收入较高的城镇居民,受发展和享受性消费项目的影响较大。对于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消费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指定出更加有效的激励方案,提升实施成效。张淼、冯婷婷(2012)依据2000年到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支出数据进行了分组,总共分为38项,同时利用改进后的扩展性支出模型,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基本需求、边际消费倾向及相关要素影响。根据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提出了差异化,消费刺激方案。通过扩展性支出模型,对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在边际消费倾向、基本需求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得出收入水平不同,城镇居民需求架构及边际消费倾向上具有较大差异的结论。因此从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的角度来研究民族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是十分有参考意义的。
   民族地区也会存在地区差异,各省市自治区城镇家庭借贷支出的分类面板数据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社保系统完善度、经济架构变动情况、未来收入确定程度、收入分配均衡性、消费观的差异等。因此国内有诸多学者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轨期的特性,考察消费升级、社会保障不完善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韩立岩、杜春越(2011)考察城镇家庭借贷支出,如储蓄、保险、投资、房产贷款等,对消费性支出的地区性差异影响,继而得出不同地区城镇居民,在消费金融活动时实际形成的各种效应,侧重研究了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金融的长期手段。发现家庭借贷行为对消费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刺激效果,借贷对消费的影响,在地区差异性上体现地比较突出,东部区域自主消费水平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家庭借贷对消费的影响普遍低于中西部地区,這主要是因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消费金融发展滞后、资源无法合理利用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对消费影响最大的是借贷支出或者说借贷支出的边际效应非常强。因此,借贷会让中西部地区形成极大的乘数效应,有效推进消费增长。
   2.方法分析
   阮小莉,仲泽丹(2013)认为国外关于消费信贷的研究文献,主要针对的是消费信贷如何解除消费者信贷约束及消费增长等要情况的,比如Cochrane(1991)指出,消费信贷的功能就相当于消费保险。冯婷婷,张淼(2012)依据2000年到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支出数据进行了分组,总共分为38项,同时利用改进后的扩展性支出模型,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基本需求、边际消费倾向及相关要素影响。
   丁宁(2014)对消费信贷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进行了描述,并在IS-LM模型的框架下,分析消费信贷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方式。他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消费信贷、经济增长及消费相关数据,利用消费信贷余额(BCD)对消费信贷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将居民最终可用于支出的资金(FC)代表消费,从宏观角度,通过GDP衡量经济发展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得出中国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平衡的关系。我国很晚才出现消费信贷,所以在经济总量中占比较小,加之未能充分考虑各层次参与主体,尚未建立适当的消费信贷发展环境,此外,由于受传统消费理念的约束,消费信贷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因此,对经济增长影响比较小。    郭新华,何雅菲(2010)采用1997年-2008年相关统计数据,对家庭债务、经济发展及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式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家庭债务与消费以及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指出提高家庭信用的可获得性,可以使居民的流动性约束得到减缓,增加家庭债务,继而推动经济增长;此外,经济高速增长,也有助提高家庭借贷能力、促进家庭财富的积累和增长,继而刺激消费。
   张颖熙(2014)根据城镇居民家庭服务消费需求特点建立了QUADIS模型,以模拟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服务消费需求弹性的特征,并用stata12.0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实证结果表明,服务性消费,如交通、文化、通信、娱乐、医疗等,具有很大的消费空间,而家庭服务、住房及教育等消费空间则比较小。这表明当人们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时,在交通、文化、通信、娱乐、医疗等等方面的支出就会越来越多。就不同区域的发展情况来看,服务性消费支出,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比较明显。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家庭服务、住房和教育等方面。除此以外,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价格,其中在价格上敏感度最高的是家庭服务、医疗等支出项。
   刘康兵、申朴(2003)将借贷和货币收入,组委流动性束缚研究中的代理变量,这些变量虽然比较直观,但是从理论意义上来说,该变量越高,消费者所需面对的流动性束缚越低,所以这两个变量与消费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但是,实例研究结果却正好相反,对此,暂时没有学者进行过研究。也有学者认为,在我国储蓄占比比较大,所以流动性束缚并不是很明显,而当即期收入水平不断下滑时,消费者无需通过银行贷款,直接使用储蓄消费即可。
   樊向前,戴国海(2010)总结了以往的研究文献,通过分析国外学者关于消费的理论和实例研究,经济学家常用的研究基准是生命周期假说(LCH)和持久性收入假说(PIH)。随后,基于卢卡斯的批判论,运用理性预期方式研究消费行为,将生命周期持久收入论与理性预期论充分结合,以形成理性预期持久收入假说。依据该理论,如若消费者能理性对待持久收入预期,那么本期持久收入的最佳预期就是前期消费。而除了前期消费可以解释本期消费外,其他变量都没有能力解释和预测。自出现理性预期持久收入假说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通过实例对这一假说进行论证,不过大部分学者都不太赞同该假说。反之,通过研究得出居民消费水平越高,同期收入水平越高。从理论角度上来说,这就是“消费过度敏感性”的一种行为表现,而之所以会存在这种敏感性,主要是因为:第一,存在流动性束缚;二是居民收入、支出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三是实际利率变化造成消费对同期收入表现出过度敏感性。而依据国内学者关于我国消费函数的研究,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呈现出过度敏感的基本特征,不过对于其成因的分析,学界尚未达成一致。有些研究人员指出,我国低消费越来越多,内需增长不够充分,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流动性束缚加大,收入不确定性提高。但国内研究在对流动性约束的刻画和度量上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3.总结
   目前国内这些研究,仅仅是对某一具体问题的实证检验,对于少数民族消费特征、消费行为及消费观的研究不够深入,很少对其进行实地调研,未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对少数民族消费行为变量、异质性及其原理加以研究,更没有关于民族品牌的研究和论证,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也是笔者未来需要研究和探讨的方向。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收入水平差异、家庭信贷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收入差距会消极影响消费及经济增长,但是对家庭借贷的影响是积极的,此外,还得出城乡收入水平及区域收入水平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不过对于民族地区的城镇区域,却鲜少提及。
   综上所述,本研究可以参考上述文献的理论知识、数据与结论,结合少数民族城镇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研究民族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信贷,以及它们之间的影响与联系。
   三、民族地区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与消费信贷研究的实证分析
   以广西壮族自治南宁市为样本,鉴于数据的可得性,采用2010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居民消费行为及消费信贷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来自《广西统计年鉴2011-2016》。
   综合上述文献以及广西南宁实际情况,本文将选取的相关解释变量: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
   作出两个假设,假设一:人均消费支出越高,可支配收入越高;假设二:人均消费支出越高,小额贷款余额越大。
   计量模型设定为:Y=A+BX1+CX2+U
   其中,Y是人均消费支出,是指南宁市居民在2010年-2015年确保家庭正常开支的消费得到满足,比如实物或服务性消费;X1是南宁市居民2010年-2015年消费和储蓄的最终可用金额,也即是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X2是2010年-2015年南宁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
  回归分析结果
   如上表所示,F-statistic值为1574.224,证明整个模型拟合度高;R-squared值为0.999048,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高。由此可得出结果:假设成立,两个自变量都是显著的。也就是说,人均消费支出越高,可支配收入越高,小额贷款余额越大,广西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广西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的增加都会促进广西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
   四、结论与启示
   当前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个具体问题的实例分析和验证上,对于少数民族消费特征、消费行为及消费观的研究不够深入,很少對其进行实地调研,未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对少数民族消费行为变量、异质性及其原理加以研究,更没有关于民族品牌的研究和论证,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也是笔者未来需要研究和探讨的方向。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收入水平差异、家庭信贷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收入差距会消极影响消费及经济增长,但是对家庭借贷的影响是积极的,此外,还得出城乡收入水平及区域收入水平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不过对于民族地区的城镇区域,却鲜少提及。    本研究参考了上述文献的理论知识、数据与结论,结合少数民族城镇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研究民族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信贷,以及它们之间的影响与联系。综上所述,在实证结果中可见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是息息相关的,人均消费支出越高,可支配收入越高,小额贷款余额越大。
   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应该发展民族地区城镇的信贷行业,推进民族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不断深化经济机制改革,尽可能降低因经济机制改革与制度变革,而在收入水平上形成的各种风险,积极推进与深化就业,确保居民收入预期得以稳定。对居民消费行为影响最大的是收入的不确定性,想要发展消费信贷,就應降低这种不确定性,并不断稳定居民对收入水平的预估;想要通过消费信贷扩大内需,刺进消费,就需要不断提高房屋、养老及医疗等社会保障水平,强化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促进房屋、养老、医疗等社保机制改革的深化,降低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提升对该不确定性的可预见性;促进收入分配机制改革的深化,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可以有效发挥消费信贷的刺激效果。积极转变消费观,提纲消费信贷,变革传统储蓄方式,实现平滑收入,提高资金流动性,提升人民消费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马晓云,张淑萍.品牌视角下民族符号学内涵及表征的探索性研究——基于文献扎根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05):122-126.
   [2]冯婷婷,张淼.城镇居民不同收入阶层的基本需求及边际消费倾向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08):147-152.
   [3]韩立岩,杜春越.城镇家庭消费金融效应的地区差异研究[J].经济研究,2011,(S1):30-42.
   [4]阮小莉,仲泽丹.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影响因素的差异化研究——基于四川省调研数据的分析[J].财经科学,2013,(06):116-124.
   [5]丁宁.中国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四川省调研数据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03期.
   [6]郭新华,何雅菲.中国家庭债务、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22):100-102.
   [7]张颖熙.中国城镇居民服务消费需求弹性研究——基于QUAIDS模型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4(05):127-135.
   [8]申朴,刘康兵.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过度敏感性的经验分析:兼论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与利率[J].世界经济,2003(01):61-66.
  [9]樊向前,戴国海.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信贷条件分析——基于2002-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31(06):15-21.
   [10]马晓云.少数民族消费行为研究综述[J].宁夏社会科学,2015,(01):113-116.
   [11]李红军.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消费信贷效应检验与分析[J].消费经济,2013,(04):14-17.
   [12]杨蓬勃,朱飞菲,康耀文.基于自我控制的消费文化对消费信贷影响研究[J].财经研究,2014,(05):19-30.
   [13]杨经华.少数民族地区小额信贷存在问题及对策[J].特区经济,2010,(07):218-219.
   [14]韩立岩,杜春越.收入差距、借贷水平与居民消费的地区及城乡差异[J].经济研究,2012,(S1):15-27.
   [15]赵雯.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研究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3(32):89-90.
   作者简介:张露馨(1994- ),女,汉族,湖南湘潭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广西民族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区域经济合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93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