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标准的实施,优化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显得尤为必要,也成为保障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质量。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0-0042-02
  一、中国事业单位机构内部控制的特点
  事业单位是一个在我国独一无二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形成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社会公益性和服务性的单位。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有公共资产,其所提供的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质,事业单位的工作价值不以货币的形式变现,因此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的特点决定了其内部控制与企业相比,主要特征有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更大范围的内部控制系统
  事业单位的服务管理机构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其所提供的商业活动也更具有多样性。如收入支出、资产管理和购买商品等,也有如执法和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对具有特殊性质的经营活动拥有独家经营权,进而产生的特有的经济活动。因此,相对来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大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会计计算审核制度更加复杂
  事业单位依照其不同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所采取的运营方式也不同,既有企业运行模式,也有政府运营模式,其所应用的会计准则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公司会计的准则相比,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会计计算审核制度通常更加复杂。
  (三)内部控制重点繁多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运营的单位,其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事业单位则不同,其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更好的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目标,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和服务性。
  二、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控制活动不全面,实施效果不理想
  1.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控制不严格。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于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制度的控制执行程度不大,尤其是涉及到金融业务方面,对控制制度的实施不够重视,导致员工有机会做出非法牟利事情的机会。在控制措施的实施中,关键岗位的填补必须要充足到位,才能避免负责内部控制的岗位职责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
  2.收入和费用管理不明确。首先,管理收支账单并不好,账单的收取、使用和报销都没有得到妥善执行。其次,对于账单的使用情况没有定期或不定期的核查制度,并且存在监管之外的活动开销,出现一些如建立小金库等不法情况,更有甚者些会使用诸如虚构的商业开支和白条等方式来进行资金转移。
  3.预算管理不合理。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系统建设还不够完善,这会导致浪费情况十分严重。主要表现是预算编制超出实际情况,最终导致前一年的不适当支出在今年继续增加。
  (二)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1.组织缺点: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依靠党组织的领导,以实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通过形成内部结构、纪律检查和内部审计的主要形式,以及下属机构的外部监督和外部控制。与公司企业相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决策过程需要得到批准。在事业单位中,监督机构与执行机构属于平行机构,监督机构的监督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2.缺乏风险意识:事业单位的特点决定了其不会发生生产和经营风险,因此,它很容易使一些人失去风险意识,忽略那些事业单位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风险,导致人们不再意识到遵守制度和规则的重要性。
  (三)信息沟通的障碍
  1.内部信息交流不透明。上层和下层的信息传递普遍缺乏及时性,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充分,内部信息不顺畅。事业单位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往往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在信息交流与共享方面就不够顺畅。例如,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相关工作由财务部门制定及执行,业务部门的参与度十分低,就容易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影响具体工作。
  2.信息处理效果不佳。由于内部信息交流受到阻碍,事业单位在处理大量信息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使决策层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导致决策失误。信息交流的不及时性也会使单位员工内控工作的参与度和有效性受到限制。
  (四)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资产管理不存在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和控制政策;2.监管和使用责任不明确;3.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制度的不完整。由于行政机构没有会计核算要求,导致一些工作人员会盲目购买物品,或重复购买资产,这些都会导致高办公成本和低实际工作效率。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是提高风险评估有效性,加强内部风险控制的重要途径。事业单位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能够帮助其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存进内部控制的稳定。管理者可以改进风险评估机制,并根据SWOT分析方法从单位的风险分析中学习,应在内部控制过程中不定期使用SWOT分析进行评估。此外,应该指出的是,事业单位受政策影響较大,其外部环境变化程度较大,所带来的风险相应增加。因此,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十分必要。
  (二)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1.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适当调整岗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一方面需要充分结合我国特有的国情,不断的吸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体系;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为内部控制工作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保证了内部控制活动是合规守法。
  2.加强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管理员在单位的内部控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影响相关经济活动的进行。只有管理者充分认识到在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强化内控管理,确保其有效性。管理员是单位内部控制的发起者,这就要求管理者与各个部门的员工能够充分了解,并做到及时沟通,听取他们的相关建议并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及时完善。   3.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财务人员是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审查和监督资金的预算和使用的职权,需要监督项目接受和支付的进度,及时发现资金使用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及时向上级进行信息反馈,使其快速做出决策。因此,财务人员的素质对内部控制制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应该加强财务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理念,熟悉有关财经法规与会计制度。同时提高财务人员和必要的业务技能的道德文化水平,培养财务人员努力工作的作风,要让他们对财务工作有决心。还应加强财务人员的监督工作,以便他们了解单位的工作计划、关键问题,以便随时向单位提供有效的数据和财务信息。除了所需的基本和技术技能外,财务人员还需要及时更新业务相关政策信息,能够了解最新的指导方针。
  (三)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
  加强内部控制力度,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根据单位的實际情况,制定符合现代管理制度要求的控制措施,解决实际管理问题。行政机关应建立自我检查制度,并应包括在COSO报告的相关内容中,规定每个项目的方式。在内部控制问题中,有必要澄清审批人的权限和相应的职责,并实施工作跟踪系统。
  (四)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是确保内部控制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能够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内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及时制定有效的措施防止风险的发生。而强化内部控制监督力度,需要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共同作用。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了强化内部控制,是一种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再控制形式。外部审计主要是政府审计,接受财政、税务、保险等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形成严格的监督体系。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制定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主管部门和社会中介的监督,可以更好地保证内部控制评估在监督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加强信息沟通
  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和通信系统,保证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和单位与外部保持信息通畅,从而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运行。建立有效的信息和和通信系统,需要能够实现两方面的有效性。其一,实现有效的内部信息交流,建立单位内部信息交流平台,将各部门相关工作信息公开,使各部门能够获取所需要的内部信息;其二,实现有效的上下级单位沟通,保证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加强事业单位与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以及税务部门的沟通,编制单位内控工作报告,实现与上级部门的有效沟通。参考文献:
  [1]罗贵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25(5):95-98.
  [2]陈星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5):112.
  [3]王晓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8(29):231-232.
  [4]王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0):224-2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545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