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共文化服务交易平台的再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大幅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也走上了全新的发展道路。本文以全国首家公共文化服务交易平台“淘文化网”为例,就如何在数字化时代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交易平台;数字化;淘文化网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数字化时代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公共文化服务在这一时代进程中,也正在发生着变化。因为公共文化服务自身的特点,使其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将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文化表现形式,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
  1“淘文化网”模式的主要架构
  “淘文化网”是借鉴“淘宝网”的运作模式,基于文化工作的特性和文化事业的基础而建立的。想看戏的群众,只要上网打开“淘文化网”,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即可,网上既有政府埋单的“送戏下乡”,也有可自掏腰包的各种文化节目;想演戏的社团,只要登录“淘文化网”,注册成功后,既可“亮”自己的绝活,如果有“顾客”选择,双方即可交易。文化部门通过这一公共文化服务买卖平台,可以完成文化项目的公布、参与团队的审核、具体方案的评定、所供产品的竞争、活动合同的备案、动态流程的监管、实施绩效的评估、服务费用的支付等程序。这一模式的主要架构如下。
  1.1构建互联共享的网络操作平台
  充分利用数字、网络、信息技术,“淘文化网”引入目前较为完善的C2C(个体对个体)网络购物体系,开创性地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一站式互联网运作理念。网站设有“项目服务”10个、“文化服务团队”52个、“文化服务需求单位”106个、“节目库”424个、“帮助中心”等栏目。基于数字技术的可扩展性,该平台正在不断聚合更多资讯,不断促使网站建设的有序推进,逐步建立起“以公众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科学、实用、完善的高水准、现代化管理体系。
  1.2提供便捷有效的文化信息发布
  “淘文化网”开发了一系列的后台管理功能,具备了很多大型专业网站才有的功能。文化部门可以及时发布项目、更新服务、处理信息,文化服务团队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特色,文化服务需求单位可以进入网站查着最新成交项目、“民星”团队排行榜、“民心”节目排行榜,公众也可以自由进入网站、随时了解新媒体形式的最新公共文化服务动态。最大限度地提高文化信息的时效性、有效性,减少文化资源的迟滞、耗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文化部门服务社会的能力。
  1.3采用符合特性的线下支付方式
  由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特定属性,“淘文化网”的公共文化服务交付环节并非在网上通过电子方式予以实现。在该模式中,所有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发布的项目均为明码标价,政府则在其中扮演“支付宝”的角色。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双方一旦在网上完成交易,经过审核后,经费由政府埋单。这种方式免去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方的担忧,也保障了服务供应方的基本权益,同时降低了交易风险,并减少了不同团体间进行支付时因商业单据格式不同等问题所产生的麻烦。
  1.4推行完善及时的反馈评价机制
  单位或个体在“淘文化网”购买服务、完成交易后,可以在网站上给公共文化服务的供应方“点赞”或给出“好评”“差评”和“评价意见”。这些评价会显示在对方的页面上,为下一次的交易双方提供参考。此举不仅约束了双方失信行为的发生,也把群众满意度列为评价公共文化服务好坏的重要标志,而网站上“最受欢迎节目”和“最受欢迎团队”的栏目也将进一步激励线上所有公共文化服务团队。长此以往,文化部门可以减少做综合评价的重复性劳动,将更多关注放到公众公共文化需求研究上。
  2“淘文化网”模式的基本特征
  “淘文化网”模式的建立旨在利用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实现普通百姓由“接文化”向“点文化”、表演团队由“需输血”向“自造血”、文化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让数字化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主体、提供方式、文化产品更加多样化,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提升。而“淘文化网”模式则具有以下几点基本特征。
  2.1交易过程的定制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购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在网上定制所需的物品。公众越来越希望得到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希望其个性化要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数字化时代的“淘文化网”模式使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这种定制化成为可能。竞争机制的引入,保证了服务质量,也提升了百姓满意度。以前,都是政府送什么百姓就看什么,现在,公众只要通过简单的鼠标点击,就能让“远在天边”的公共文化服务“近在眼前”。“淘文化网”模式不仅适应了现代公众的新需求,适应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群体的需要,也做到了供需对路,防止了“有需求无回应”及“无需求但盲目提供”的现场产生。
  2.2提供主體的多元化
  “淘文化网”打破了长期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由政府垄断的局面,降低了公共文化市场的准入门槛。所有具有资质的专业、非专业、官方、非官方的社会组织、文化团体都能参与到公共文化供给的竞标中。经被服务单位确认满意后,政府下拨一定的演出补贴。这种将公益性演出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做法,无疑给广大业余文艺团体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符合条件的团体和个人还能将各自所需的文化产品在“淘文化网”上进行招标,相对小众的文化团体也可以在“淘文化网”上经营自己的“公共文化服务”店铺,从而实现文化产品的多样化,促进了文化市场的有序繁荣。
  2.3文化服务的互动化
  长期以来,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是自上而下的单向模式,公众在公共文化生活中缺少参与、表达和监督。而“淘文化网”则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选择权交给社会,交给群众。在网上,买卖双方能在线对各类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有直观的了解,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有效沟通,达成买卖意向。在数字化时代,从公共文化服务的选择到下单的体验、再到事后的评价,整个操作过程都需要文化服务团队与文化服务需求单位之间进行充分互动,使公众能够亲身参与到公共文化建设中来。在互动过程中,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沟通不畅的问题,公众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与加强。   2.4供给渠道的透明化
  以往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常常因为空间不连续、时间不充分等问题,形成意欲参与的社会资金、力量苦于信息不对称,壮志难酬的局面,而完全依赖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也将失去生机。“淘文化网”以公平、透明的方式,公开征集方案、进行招标竞价,吸引各类业余文艺团体和从事文化产业的团队共同参与,使公众对技术操作当中的不满降到最低。同时,这种模式实现了文化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使文化服务团队与公众建立了关联。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者的反应速度,通过倾听公众的意见,越来越快,从而将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提高与项目推广有机结合,得到更大的社会效益。
  2.5服务绩效最大化
  “淘文化网”通过社会化运作平台的网上操作管理,拓宽社会参与文化的渠道,方便文化部门通过后台对项目进行有效的跟踪,对所有的相关信息加以管理,较好地解决了供给效率低下、财政负担过重的问题。与此同时,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既有利于将政府承担的部分职能向社会转移,也为社会组织的成长壮大提供了空间。政府在其中主要扮演了制度制定、资金供应等角色,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文化工作的“管办分离”,进而探索出以资金使用效益最优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的财政供给方式,推进了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了公共文化资源配置。
  3“淘文化网”模式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启示
  数字化给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淘文化网”建立了以公众需求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数字化时代发挥了其应有的功能。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3.1发展数字平台,完善相应功能
  数字化时代的竞争就是平台的竞争。网站作为连接公众与服务内容的桥梁,是很重要的沟通方式。公共文化服务网站不应仅仅是简单输入、发布信息的阵地,而应成为面向公众整合资源、提供综合服务的工具。应该在掌握数字时代公共文化服务规律的基础上,在数字平台中引入社交网络传播方式增强互动。同时,研发多种终端的信息发布渠道及官方移动客户端,尽可能赢得更多的关注与转发,建立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具有较强开放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标准体系,为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基础保障。
  3.2放开后台准入权限,寻求多方合作
  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与合作在数字化时代是大势所趋。以开放的心态寻求合作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其社会价值。数字化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要建立统筹机制、沟通机制、协调机制、共建共享机制、保障机制和督办落实机制,解决在合作中涉及的利益和运营模式的问题。通过引进市场机制和民间资本,优化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使文化部门从公共文化服务的经营者转变为组织者、管理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3.3提高服务管理能力,推出优质服务
  在数字化时代的大环境中,文化部门从以往“大包大揽搞文化”中跳脱出来,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得学习、探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除了自觉加强业务水平,还要有计划的开展针对性强的高新技术使用培训,学习招标、开标、评标等社会化运作的流程和相关法律法规。不要片面强调技術,忽略了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后续跟踪监管考核,建立由管理标准、服务标准等组成的考核标准,使综合服务管理的能力不断满足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经营新要求。
  3.4广泛普及文化信息资源使用技术
  数字化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不仅改变了服务本身,也对服务对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高新技术应用的不断推广,公众尤其是年轻人,正在成为新技术、新资源的主要使用者,但未使用高新技术的人群同样有这方面的需求亟待满足。因此,文化部门除了根据服务对象的特性,采取不同服务方式之外,还应当广泛普及文化信息资源使用的技术、缩小不同人群间的数字化应用差距。为更多远离高新技术的人群提供接入互联网的必要技能,帮助公众充分了解、接触并使用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以此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70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