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成因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在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时,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加之高职院校缺乏个性化就业指导,造成在就业时出现诸多心理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做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心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高职院校生源规模增长较快,高职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1]部分用人单位对只有大专学历的高职生抱有偏见,导致这一群体出现严重的精神负担甚至引发心理问题。[2]因此,探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就成了保障职业教育“出口”顺畅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
  (一)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人皆有之,本身并不会带来危害,但以被动为前提的从众,会导致独立思考意识和创造性逐步丧失。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时普遍存在从众心理,懒得认真思考自身的专业优势和长处,往往出现同一班级若干人或同一个宿舍扎堆选择同一家单位的现象。
  (二)自卑怯懦心理
  高职院校学生在求职时,往往因为学历不高而底气不足,潜意识里总是把自己定位得比较低,尤其是一些出身农村的学生,相对闭塞的成长环境往往造成学生在求职时产生自卑和畏惧心理,难以找到和自身能力匹配的工作岗位。
  (三)贪图享乐心理
  青年大学生求职时留恋大城市的热闹和繁华是可以的,但是刻意回避“老少边穷”地区,不愿意到农村建设家乡则不应该。这也与国家鼓励大学生去西部、去贫困边远地区就业的大政方针背道而驰,既不利于个人职业发展,也不利于国家区域协同发展的理念。
  (四)攀比心理
  就业时倾向于薪酬高、名气大的企业本无可厚非,但是盲目追求高薪,总想和周围人比较就容易引发攀比心理。究其根源是大学生就业时缺乏明确的职业定位,没有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优缺点,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盲目应聘,选择单位时过多参照别人的就业取向造成的。
  (五)悲观主义和焦虑心理
  高职院校学生在面试环节往往表现得很紧张,有甚者产生焦虑心理:一方面期望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又畏惧激烈的竞争压力,无法面对失败。有的学生在就业时表现得很急躁,总是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工作定下来,求职过程稍有不顺,就开始着急、烦躁[3]。
  二、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产生不良就业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有学生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原因。
  (一)自身方面:就业观念滞后,综合能力不强
  因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认为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稳定,因此往往出现扎堆应聘的现象,但这类单位对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高职学生在应聘时被淘汰的几率很高,一旦应聘失败往往会引起学生产生自卑和悲观的就业心理。此外,高职院校农村籍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回农村工作,但城市生活节奏快,生存成本高,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岗位有限,高职院校农村籍学生和其他群体相比,整体竞争力不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节奏。最后,缺乏自主创业意识,虽然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高校也有能力为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培训,但是自主创业的成本和风险较高,一旦创业失败将会祸及家人,因此学生宁愿就业,也不会选择自主创业。
  (二)家庭方面:期望与现实失衡
  高职学生的父母对子女职业发展认识有限,对子女的自身综合素质认识不全面。过高的家庭期望造成学生入学伊始就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进入就业季节后,学生往往在高期望和低就业质量的矛盾中挣扎和煎熬。[4]此外,高职学生缺乏与自身职业生涯目标匹配的人脉和社会资源,家庭对子女就业的支持力度有限,难以为女子谋取高质量就业岗位承担必要的就业成本。
  (三)学校方面:综合办学质量有待提高
  首先,学校存在盲目开设热门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式设计不契合社会需求。其次,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实操性,学生求学过程中在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能、面试技巧、心理素质等方面得不到有效指导,更谈不上个性化的就业指导。第三,校企合作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最后,缺乏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和预警机制,鲜有专门针对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而开设的心理辅导,往往只有当学生出现严重就业心理问题并造成一定后果時才进行相应的干预。
  (四)社会方面:供需失衡
  有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800万,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和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之间供需失衡,学生初次就业压力增大。其次,就业市场招聘行为不规范,监管机制不完善,如部分用人单位就业信息发布不规范,招聘过程涉嫌违规操作。第三,部分用人单位存在“人才过度消费”情况,招聘时盲目追求高学历,存在学历歧视、户籍歧视等问题。
  三、结束语:
  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处在高等教育的底层,掌握着较少的社会资源,却承受着与之不匹配的社会期望和压力,由此导致一系列就业心理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研究高职学生在求职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探究和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希望能为高职院校就业部门在制定就业工作方案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3.就业蓝皮书: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学文献出版社,2013:166-185.
  [2]李静.高职院校农村籍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7.
  [3]王蓉.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4]高妮.高职学生学习、就业心理问题的调查与调控研究[D].湖南大学,2010.
  作者简介:
  赵  欣(1985-),男,汉族,硕士,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008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