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内控视角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优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事业单位完善财务管理方式对现阶段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有显著作用,唯有如此方可保证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因此,事业单位职工要自主创新自身的理念,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并制定完善的内控机制及评估标准,优化内部监督机制,通过信息化技术改善财务管理工作,以实现事业单位的可靠发展。
  关键词:内控视角;事业机构;财务管理;模式优化
  新时期,我国市场经济制度逐渐成熟,财务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事业单位是当下国家公共事务的关键管理组织,新时期必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先应当从财务管理形式上突出创新优势,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形式,以迎合当下时代发展要求,并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事业机构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者整体素质偏低
  事业机构内部的财务管理者很多都不是专业的,有些甚至未接受过专业知识的训练,导致这部分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应变能力不高,如果遇到平常未接触过的事情,便不能妥善应对。另外,还有些财务管理者学习能力不强,适应力差,无法按照事业机构财务管理需求去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从整体上来说,目前事业机构财务管理者的整体专业素质尚待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
  (二)事业单位不注重财务管理
  有些事业单位并不注重财务管理,员工的思想意识薄弱,无法发挥出自身的管理作用,也未将其所学知识充分用于财务管理之中。因为事业单位存在一定的独特性,财务管理者的观念比较陈旧,加之对财务管理者的考核机制比较落后,导致事业机构的财务管理缺少科学有效的规划,财务管理无实质性内容,制度形同虚设。比如,部分事业单位划分开财务预算,交由下级职能机构处理,然后简单合并,实际上,职能机构做预算的员工通常缺少专业的财务理论和经验,使得做出的预算和实际情况差别明显。另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考量到职能机构的业务需求,而通过财务部门集中做出预算,使得预算违背实际业务。实际上,事业机构财务管理效果不好,主要是因为财务管理者的思想落后导致的。
  (三)内部监督不当
  事业机构财务管理整体效果不好的另一大原因在于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甚至缺失,这也是很多事业单位近些年在审计中反复出现问题的主因。目前,事业机构财务管理的监督重点表现在政府与社会两个方面,而事业单位中的管理制度却有较大问题,大多数事业单位并未成立单独的审计部门,就算有也仅仅是一种形式,并未发挥出内部监督的功能。
  二、内控视角背景下事业机构财务管理形式的优化途径
  (一)完善财务管理组织
  一方面,财务管理部门要分开处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分开制定内部制度,充分体现财权与事权管理相分离,这也是预算管理的特殊之处[1]。其中,财务部门与外部部门可以相互牵制和制衡,而并非仅仅由财务部门进行内部控制和制衡。以资产购置为分析案例,要采用财务组织、主管中心、单位及负责人这个动态化资产控制制度,如此方可保障财务经费分配的标准化和有序化。
  另一方面,若想从本质上处理预算管理不合理和财务管理归口组织设计不科学问题,需要遵循一体化的建立原则,保证二者得到密切联系。而预算管理工作要与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相对接。而单位中预算的编制就要以财务组织预算编制标准为借鉴依据进行,而且,财务部门应接受事业机构预算编制的最后结果,在批复之后交给单位贯彻执行。值得注意的是,事业单位组织的活动中,往往会牵扯到政府采购、资产控制以及收付控制等内容,在资产控制墙体下进行财务管理。由此,预算编制和审批要确保与单位预算编制控制相对接,在执行预算时必须与单位资产控制对接。另外,绩效评估管理应贯穿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始末,因此也必定会表现在预算管理和单位财务管理的全过程。
  (二)全面完善业务
  基于内控视角进行财务管理分析和研究,能够将预算作为核心标准,进一步细化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保证各种业务之间可以充分嵌套。就预算编审来说,需要同时编制采购预算和资产科目预算,并以绩效目标为前提来编制预算。在进行源头预算编制及审核时,可以保障债务管理和非税收益成为收入归口,通过预算支付平衡的实际情况深入开展预算编审业务[2]。值得注意的是,在执行预算时,要充分对接预算编审和结转经费,保证事项的分类实现优化,提高内部预算审批的可靠性,且在批复之后严格监督政府采购。对于绩效管理,要科学规划对象责任主体和绩效标准关联,从而更好保障收支执行率的评估。基于归纳和整理,促进了预算编制、执行以及评估全面覆盖财务预算管理活动,却非税收益管理和财务管理也进一步细化了财务预算管理收支过程。
  内控视角下,事业单位要安排专业的负责人肩负直接领导的职责,并认真梳理业务程序,明确业务过程,仔细研究风险隐患,全面规范风险评价制度,科学有效的采用风险应对方法。针对管理业务,事业机构还要科学采取不相容岗位分开与数据内部公布、预算管理和归口管理等一系列内控方法,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数据和绩效评估的科学性。
  (三)全面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1.制定内控评估制度及标准。针对财务管理内控评估制度及标准来说,能细化为财务管理内控评估的建立和单位内控评估的完善两部分。就财务端来讲,要根据财务资金配置来设置内控量化评估指标。如此就能检验财务工作中的误差,实现自我优化,提高财务资金的应用价值,由此完善防腐制度。而针对单位端来说,就要合理区分单位部门运行与智能履行,创建自我评估体制。在实际工作中,细化评估指标,包括单位和业务两个内容[3]。而单位层面包含了内控实施情况、内控组织成立状况和内控组织控制情况,而业务层面就包含6中不同的业务种类。通过自我评估和专家认证相结合,提高了内控评价的高效性和整体性,而且可以产生指标评估的结果。基于此,统一衡量每个评估结果,采用规范化的改善对策。
  2.规范监督检查机制。财务部门要基于财务预算的每个模块信息化系统,全面提高人大、监察和审计等各监督部门业务对接效果,且在分离管理资产和债务时,在预算管理制度中融进不同类型资产和债务内容,建立预算控制的动态化平台,顺利开启资源共享制度,进一步统一监督規范要求,提高财务预算控制质量。此外,要加大财务控制专项考评问责力度,把国资存量的控制和政府性的债务控制用作硬性指标,将之融进政绩考评之中,最后制定出资本性和费用性的支付分类控制制度[4]。基于此,各财务组织要设置相对应等级的内控评估标准,且在内控结果评估之中融进财务管理相关要求和结果,促使财务部门制定监督检查制度,并及时公布监督检查结论,将之视为财务预算分配及预算绩效评估执行的关键借鉴依据,明确归口部门,且在不同等级的财务部门和预算机构内履行责任。
  3.集成财务信息。首先,基于内控制度合理分配经济业务和权力运行,且在数据信息化与表单化的影响下,一直遵守事前制定预算、事中落实预算的重要原则。其次,科学规划单位的自我评估标准,保证与单位性质及业务特征相符合的内控评估标准,从而在标准设置、执行和结果监督评估环节发挥出自身价值。
  三、结束语
  总之,内控视角背景下,事业单位必须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方式,本文从财务管理组织、业务和制度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全面完善财务管理方式的途径,以期可以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效的借鉴依据。
  参考文献:
  [1]田宝振.基于内控视角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8 (12):32-33.
  [2]潘燕.内控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模式优化[J].财经界,2019 (01):164.
  [3]何为.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探析[J].时代金融,2018 (11):186+193.
  [4]吴霞春.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策略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 (04):60-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20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