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组织质量特异性免疫影响效应理论基础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组织质量特异性免疫在企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论文从组织质量特异性免疫出发,研究其对组织学习、创新绩效、质量绩效和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结构方程递归模型的应用理论基础。
  【Abstract】Specific immunity of organizational qua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terprises. Starting from specific immunity of organizational quality, this paper studies its influence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quality performance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s well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application of recursive model of structural equation.
  【关键词】组织质量特异性免疫;影响效应;结构方程递归模型
  【Keywords】organizational quality specific immunity; influence effect; recursive model of structural equation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5-0105-03
  1 组织质量特异性免疫
  1.1 组织质量特异性免疫的定义
  1.1.1 组织质量特异性免疫
  对于企业的组织质量特异性免疫概念界定主要是借鉴生物领域上的免疫概念。有学者认为企业的组织质量特异性免疫(即具有针对性的免疫)是指企业在非特异性的应对的前提下,对于内部和外在要素所使用的不是事先具有的免疫反应动作,组织质量特异性免疫是第二个保护性屏障,其中包括三个要素,即监视、防御以及记忆。
  1.1.2 组织质量非特异性免疫
  企业的质量非特异性免疫是企业开展应答行为的条件,是企业的首要保证,是对一些常见问题进行的应答回应。
  1.2 评价指标
  1.2.1 组织质量特异性免疫的研究基础
  生物学领域中,免疫监视是指机体杀死和清除非正常突变细胞的能力,并监视和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在企业中监视主要表现在:
  ①有助于选择有效的战略计划;
  ②能够发现机会和威胁;
  ③最优方案选择的前提。
  1.2.2 评价指标
  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本文将监视、防御和记忆具体划分为19个指标,即监视包括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内部活动及行为的监视、价值判断、认知动机、认知多样性。防御又包含质量防御软因素与质量防御硬因素,软因素包括上级重视程度、职工参与、供应商关系控制与消费者需求,硬要素是指产品(服务)设计、过程以及控制与反馈。组织质量记忆包括学习、记录、总结、保存、传播与扩散以及沟通控制与监督。
  2 相关理论
  2.1 组织质量特异性免疫、组织学习、质量绩效
  企业的质量监视是对内在与外在环境进行感知。组织质量防御是企业抵御和消除无益作用的举动,反映了企业的应对能力。组织质量防御通过变异,选择和协调对资源发掘、重置应对市场变化,在充满不確定和不可预见的动态环境中迅速变化资源分配的方法以顺应意外情况。组织质量记忆可被视为是企业过去的经验知识以及知识的保留和分享。
  根据不同探究目的与方向,组织学习不仅是检查和纠正企业中存在的失误,把组织学习看作是检查与纠正企业行为的过程,是公司利用组织学习来取得组织内部所需知识,且处理、吸收、消化知识,即组织在面临外部剧烈环境变化时,组织学习能够为企业提供解决企业因新政策或变革带来的自我防御和抵触情绪的方案。可以说质量记忆影响着组织学习。而变革又是为防御提供解决方案。所以,记忆与防御都影响着组织学习。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企业通过组织质量特异性免疫的三因素对质量绩效进行积极调整。学者们在对设计管理和过程管理质量影响的实证调查中,发现组织学习、产品设计、流程管理都可以提高质量绩效。
  2.2 组织质量特异性免疫、创新绩效、企业绩效
  创新绩效一方面是公司创新程度和成果,另一方面是所有流程中制造出的产品。其影响因素可以从不同层面分析。知识分享是创新绩效的主要作用因素之一,企业成员之间的资料共享程度与公司的创新程度呈正比,资料分享的水平确定了公司创新绩效提升速度的快慢。市场、技术发展稳定情况下,质量记忆同新产品中间含有正相关作用。也就是说,企业的组织质量特异性免疫和创新绩效也呈正相关。
  创新绩效中包含着新技术的成就和新产品成就等,包括拥有专利的个数,新产品在所有产品中所占的比重等。由于专利可为企业获得大量的垄断利润,企业想要保持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地有新专利产出。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是可以通过开发新产品或技术,引进人才,增加垄断利润和知识产权等方面提高创新绩效,同时这影响着企业绩效。由此可看出创新绩效和企业绩效的积极作用。   2.3 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2.3.1 突变级数
  突变级数理论是以拓扑学和奇点理论为基础的数学方法。突变级数中包括势函数和归一方程。势函数是全部临界点汇合成一个曲面,根据势函数,得到一阶导数,进而得出平衡曲面方程,在用二阶导数計算出其奇点集。然后,将这两个方程组合之后,就得到可以反映状态变量与每个控制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歧方程,最后利用归一方程得到综合评价值。尽管突变级数法并没有直接使用各指标所占的比例,但它包含了每个下属数据对象的相对关键性,它不仅合乎道理,而且估计简单准确,与其他方法比较更不会主观臆断。突变级数可以通过最低级的数据来推算上级数据,简便了数据的收集。
  基础的突变级数理论大概可以分为五步。
  第一步,由所研究的目的将评价总指标分化为多个层次,并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使其可统一计算。本文采用的是“最小-最大标准化”方法。公式为:
  式中,i表示目标序号,j表示数值序号,min表示数值中最小的数,max表示数值中最大的数。
  第二步,确定权重。归一化数据的指数所占比例通过离差最大化方法来明确。该方法通过计算离差和总离差来明确其相对必要程度。数值越大说明越重要。其公式为:
  第五步,综合评价。评价时一般可有两种方法来处理,若不是互补型的数据则在其中选择最小的数作为最终的数值,反之,若是互补型的数据则将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数值,然后按照这些数值进行排序[1]。
  但由于基础突变级数法只可以算七级,因此有学者又进一步扩大了模型具体步骤与基本突变级数法差不多。其步骤如下:
  ①首先得到每个指标的所占比例。
  ②按照权重值排序,将权重最大的放于最前面。
  ③根据维数大小带入突变级数模型中的势函数以及归一方程。在同一系统模型中,如果控制变量间不存在相互关联作用,则取最小值,存在相互关联作用,则取平均值,若数据分为三级指教,则从第三极指标开始算起,算到一级指标,最终将多个变量变为一个变量。
  2.3.2 结构方程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早期称为线性结构关系模型、协方差结构分析、潜在变量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简单的LISREL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属于统计学科目里的内容,可用于多个变量的分析,将因子分析同路径分析结合在一起,既可验证其潜在、显性、误差以及干扰变量之间的关联,又能看出其关联性大小。结构方程模拟的根本要求是所用数据一定要是呈现正态分布,测量指标变量呈现线性关系。
  结构方程并非为探索性的分析而是验证性的,首先必须有基本原理或理论来支撑,在此基础下建立概念模型[2]。此外,结构方程模型在进行估计时最常见的办法是极大似然法。在使用极大似然法来测度参数时,所收集的数据必须合乎多变量地呈现正太关系的假设,使用的数据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
  递归模型是结构方程模型中的一个特例。递归模型路径分析是直接透过一般最小平方法得到路径系数估计值的方法,无反馈作用。可以清晰分析出直接、间接和总效果及其关系路径。
  与基本的结构方程模型不同,结构方程模型是先透过因素分析将观测变量集结成几个共同因素,变量间的关系可以是双向因果关系。而递归模型路径分析,其外生变量之间必须相互独立,未经因素分析处理,变量间只可以是单向关系。因此,递归模型路径分析的假设条件有:各因素之间是只能含有一个方向的线性因果关系且具有可加性;每个因变量的误差项与其自身或其他因素无相关关系;各变量的残差项是彼此互不相关。
  验证模型与现实数据之间能不能相一致。检验分为两种,一种是参数检验,是检验参数的显著性和合理性,第二种检验是适配度检验,是检验模型路径分析图与数据的一致性。
  3 结语
  应用高维突变级数模型和结构方程递归模型分析组织质量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效应可以更加清晰地说明研究理论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史丽萍,刘强,贾亚男,等.基于Projection Pursuit-RAGA-NK-GERT的质量绩效提升路径优化——以组织质量特异性免疫和产品生命周期为主导逻辑的解释框架[J].运筹与管理,2015,24(04):188-197.
  【2】史丽萍,刘强,吴康俊,等.组织质量特异性免疫建构要素一致性对质量绩效作用机制——基于PP法、fit法和层次回归分析的实证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18(03):84-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290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