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下的PPP融资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强,由于地方政府缺乏财政资金,融资便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传统的政府融资建设的模式已逐渐向PPP融资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转化,鼓励民营、私营资本与政府共同协作参与到建設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中,并共享利益、共担风险,从而达到双赢,其无法对政府确认债务,更确切地描述为一种应付行为,一种责任、义务。 新型PPP融资模式虽较之于传统政府融资有明显优势,但其仍然存在问题需要改进。
  关键词:PPP融资模式;传统政府融资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传统政府融资模式使得政府债台高筑,难以为继,在经济发展的压力和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下,PPP融资市场正迎来拓建的高峰期,我国的各项监管政策也不断完善,至此,PPP融资为解决传统政府融资困境带来了一股新鲜血液。
  二、传统政府融资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及基础设施建设也越发受到关注,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传统政府融资模式的融资主体经历了一系列变革。1994年开展分税制改革以来,逐渐实现对税种、税权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重新划分,且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为了防止地方政府对中央财政支持的依赖,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减少财政支持的措施,给予地方政府合法融资地位,使其量力而行地发行债券成为了新的融资方式,这一方式长远来看,容易使得政府隐性负债显现,从而减轻过多银行贷款导致的财政压力和金融风险。
  三、PPP融资模式的发展
  (一)PPP模式简介
  PPP模式近年来被国内外广泛应用,具有投资规模大、涉及面广、运作周期较长、社会效益大等特点。现行PPP项目的常见运作模式根据资产权属主要分为四种情形:第一种是O&M(委托运营)、MC(管理合同)、LOT(租赁—运营—移交)这三种模式的公共资产所有权均由政府方保留,且项目运营途中和期满后不发生任何资产权属转移情况;第二种是TOT(转让—运营—移交)和ROT(改建—运营—移交)这两种模式是政府暂无资产所有权,待项目期满完成后由项目公司将资产所有权转移给政府;第三种是BOO模式(建设—拥有—运营),这种情形是资产所有权无论项目伊始、项目途中还是项目期满后均不属于政府,而由项目公司长期持有;第四种情形则是BOT模式(建设—运营—移交)即项目资产权属与约定权属并存,根据项目所涉及的领域划分。
  (二)PPP模式的优势
  当前PPP融资模式较之于传统政府融资模式优势显著,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能适当调动社会资本,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使政府转变为监管者角色;二、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项目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三、政府出台政策予以支持PPP融资建设,在政府支持且监管下,能够提高融资可能性和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四、能够降低项目费用,据研究调查显示,PPP融资项目较之于传统政府融资平均节约17%的费用;五、能提高工作效率,私营企业与政府加强合作,能够极大地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项目的完成效率。
  (三)新常态下PPP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新常态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经济环境发生巨大改变,我国的PPP融资模式随着被引进应用也逐渐显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来保证新常态下PPP项目完成融资;其次,政府对信用担保这方面不够关注,担保体系的不完善也致使PPP融资饱受阻碍;加之,由于许多社会资本未达到银行信用评级标准,导致银行信贷标准与PPP融资之间矛盾日益增生;并且,PPP项目为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一般前期投资较为巨大,这就造成银行顾虑或将承担风险,因此拒绝PPP项目的借贷;最后,由于政府侧重对社会资本的准入条件,退出机制不完善,致使民间资本缺乏信心、参与度低,这也是PPP项目融资难以完成的一大弊端。
  (四)推动PPP融资模式改善的路径
  跟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我国PPP融资模式仍然处于摸索改进中,据以上关于新常态下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善建议:一、完善法律体系保障划分清楚政府与企业各自拥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二、加强信用担保,政府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完善对PPP项目的信用监督等;三、充分披露PPP项目信息,接受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监督;四、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项目评估;五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加强社会资本信心。
  四、结束语:
  社会公共领域项目融资模式的变化与当今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相辅相成,传统政府融资模式的弊端显露无遗,因此政府需要转换新的融资模式以获取资金来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目前新常态下创新型的PPP融资模式正在不断完善,在帮助社会增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矛盾方面具有重大贡献,其应用范围之广,受众群体之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建设进程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郭滨辉. PPP项目的资产权属、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J].财会月刊,2019(3):73~77.
  [2]张一琳. 发展 PPP 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 与对策[J].商业会计,2018(23):50~52.
  [3]张鹏超. 探究新常态下 PPP 项目风险控制难点及对策[J]. 河北企业,2019(2):46~47.
  [4]杜彦坤,邵 靖.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模式与债务管理研究[J]. 财会研究,2010(21):68~71.
  [5]龚强,王俊,贾珅. 财政分权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研究: 一个综述*[J].经济研究,2011(7):144~156.
  作者简介:
  李  琦(1997.4-),女,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2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