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内部控制作为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事业单位提升管理水平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现阶段单位实现管理转型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全额拨款类事业单位为例,首先从内外环境两方面阐述了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再从管理理念、制度以及人员素质等多角度来分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关优化策略,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一、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在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下,国家针对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项新政策的实施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难题,尤其是在当前新旧政策、准则更替的阶段,事业单位的经营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加大了单位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作为机构实现自我调控、约束、规划以及调整控制等的一系列方式、方法的总称,可以帮助单位改善经营情况,提高单位经营效益。从内部控制的概念和职能来看,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
  第一,基于相关国家政策的要求。我国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以及建设受到国家政策的强力约束,《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新政府会计制度、问效追责等制度、规章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内控效率是当前政策环境对事业单位的强制要求。
  第二,基于事業单位自身发展的需求。从内部控制职能来看,首先,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相互制约的职责分工制度,能够协助单位划分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为各科室、各岗位制定明确的职责规章,将单位各项活动落实到具体个人,确保各活动的正常开展,有利于单位效率的提升。同时也能通过对各项活动的监督、控制,及时将其中存在的风险反馈给管理人员,督促改进,提高单位应对和防控风险的能力,也为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供保障。其次,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相互制约的组织形式,能够督促各岗位人员按照既定方针开展工作,规范人员行为,能够有效地防范会计舞弊以及以公肥私等不良作风问题的发生。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相比财政补贴等其他事业单位而言,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经营具有更强的公益性,其在经营中的各项支出都由财政部门负责,一般以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来为单位划拨资金,只要预算编制、执行得当,单位相对没有资金短缺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现阶段全额拨款类事业单位也加强了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和号召,但从实际来看,内部控制体系在单位内部的建设进程较为缓慢,还存在着以下多方面的障碍,制约了内部控制职能的发挥。
  (一)单位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理解认知不够深入
  虽然单位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上有内外部因素的推动,但实际而言,一方面单位属于全额拨款类事业单位,在运营管理过程相对更为重视业务活动的开展,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甚至一些单位的部分领导只关心自身功绩,将主要精力放在能够在短时间内见效的活动上,不太重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这些需要较大投入、长期才能见效的工作。一方面受长达数十年的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单位多数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较为落后,部分科室还认为走内控程序就是给自己添麻烦,也加大了部门工作量,未能参与到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去,导致内控工作多集中在财务科室,无法给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环境。
  (二)内控制度不够完善,执行较为随意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所建设的制度既要遵循相关政策规章的要求,也要满足单位发展需求。但就当前单位制度的编制来看,对内部控制理念理解的不到位使得管理者并未有明确的内控体系建设目标、要点以及程序等,各单位间互相拷贝、复制,所制定的制度只是满足了政策要求,但本质核心却未改变,无法契合单位发展战略目标,无法指导内控建设,使得制度流于形式,无法发挥约束和指导作用,使得各科室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走规章制度,执行较为随意。
  (三)信息化建设进程较为缓慢,信息分析结果不理想
  单位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制度运行情况、各项目中经营情况等信息的掌握主要依赖系统的支持,但现阶段,单位的人事、业务以及财务等系统间互不相通,彼此间的数据传递还需要进行人工操作,无法保证数据传递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安全性,管理者也无法得到能够准确反映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的信息,使得其在制定决策计划时缺乏有效的参考依据,决策较为盲目。
  三、事业单位优化内部控制的途径
  在对上述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后,结合理论数据和实践经验,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建设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单位全体人员内部控制思想建设
  在当前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动下,事业单位应明确认识到内部控制所表现出的重要性,定期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等内容,同时由财务科室领头,组织各部门人员解读相关政策信息,促使单位管理者明确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要点、当前单位内部控制中潜藏的风险以及给单位运营埋下的隐患,从而加大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视,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建设目标,并大力支持财务科室各项工作的开展,协助财务科室调度其他部门。同时,通过整体的政策解读学习,各科室、各成员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内部控制的真正作用,以及其给单位整体发展带来的优势,进而摒弃以部门私利为重心的思维,积极响应各项规章制度。
  (二)完善并落实相关管理制度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上,事业单位首先应从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出发,结合其他单位经验来构建大体的内部控制制度架构。再结合单位战略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际发展情况来对制度架构进行完善,并结合各项活动流程、程序等来进一步细化制度,为单位活动各环节制定明确的管理细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行、修正、实行等多次调试后,将最后通过评估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最终管理制度,进入全面运行阶段。
  2.建立健全维护制度。维护制度主要包含两部分,其一,评估制度。评估制度主要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分析其是否和单位需求相切合。单位领导班子应重视这个问题,并领导管理人员开展包括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估工作。其二,检查调整制度。检查调整制度则是对单位内控制度进行合理化调整。单位可以借助内审部门,对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流程、程序以及得出的结论等进行考核,确认内部控制结果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由管理人员结合风险评估报告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整、优化,不断提高内控体系的有效性。
  (三)提高各部门信息传递效率
  在数据传递效率的提高上,单位可以从三方面出发。首先,加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单位应在各部门间建立沟通渠道,同时通过将责任细化以及制定奖惩机制的方式来促使各部门积极主动地交流信息。其次,加大信息化建设。单位应加大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资,及时引进专业系统软件,将内部各系统整合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管理,实现数据共享。最后,加大对人员的培养,定期组织内控、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学习,并建立相应的约束奖励机制,同时督促财务人员及时参与上级单位或财政部门举办的政府解读会,提高人员管理、决策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信息分析效率。
  四、结语
  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单位应加强单位全体人员内部控制思想建设,并通过完善和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加快信息化建设以及加强人才培养等方式来优化内部控制,促使内部控制职能的有效发挥,为事业单位实现稳健运营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为贵港市覃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 张明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与优化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2):39-40.
  [2] 杨旷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9(20):166-167.
  [3] 倪淑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存问题与有效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03):44-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830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