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中国产业与消费结构匹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柳军锋

   摘要:本研究在对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2017年相关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GRA)方法计算得到我国产业与消费2个系统结构间的耦合度来对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匹配程度做出量化判断,以此对我国消费升级趋势下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做出合理预测。根据测算结果,本研究对我国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促进虚实体经济协同并进、多维度创新匹配商品体系、突破相关体机制现有障碍等相关的具体配套措施。
  关键词:产业升级;消费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灰色关联度
  一、 背景引言
   中国经济规模在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高速发展后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但面对中美贸易战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续作用的双重压力,伴随国内投资饱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国外需求下降等自身经济发展周期瓶颈的诸多原因,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出现了相当程度上的下降。面对中美贸易战的局势日益紧张和其极大的不确定性,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待时空领域的深层化发展,投资和出口这两驾马车都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同时,从近年来的表现看,消费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异军突起,已经全面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第一驱动力。因此,在新时代中国面临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增长,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优化已然成为在结构性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现我国整体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突破口和主焦点。另外,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决定了生产和消费互相作为整个经济周期循环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只有作为供给侧的生产能够与作为需求侧的消费实现均衡匹配才能避免由于产业结构优化与消费结构升级的变动错位导致的产能过剩和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循环和增长的顺利完成。所以,对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特别是对以产业结构为代表的进步效应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不但有利于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能够更好地指导我国宏观经济相关政策的实施,对于产业与消费2个系统结构的协同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发展现状
   1. 产业结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我国的产业结构可以具体细分为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及其他行业共9个子项。从2005年~2017年变化趋势来看,我国产业结构大致呈现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所占比重略降,工业(从41.62%降至33.90%)和农林牧渔业(从11.97%降至7.50%)占比大幅度下降,金融业(从3.99%增至7.68%)、房地产业(从4.55%增至6.65%)和其他行业占比涨幅明显的整体态势,结合更长时间跨度的数据发现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来的产业结构已经实现了从“二一三”向“二三一”再向“三二一”的阶段式跨越转变。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自身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据的比重甚至超过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总和。工业占比的迅速下降削弱了我国整体产业结构的保障基础,反映出我国实体经济当前所面临的内外部双重冲击压力。而对于第三产业而言,以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其他行业中的绝大部分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仍然占整个第三产业的较大比重,但以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中的小部分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所占据的第三产业的比重正在快速逐渐增长。生产性服务业连接生产环节,生活性服务业连接消费环节,两者的共同作用带来了我国服务业市场的蓬勃发展。整体而言,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2. 消费结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我国的消费结构可以具体细分为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和娱乐以及其他用品及服务共8个子项。从2005年~2017年变化趋势来看,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大致呈现出食品烟酒类消费支出大幅度下降(我国恩格尔系数降幅明显,从39.32%降至29.25%,已经进入由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划分的国家贫富标准中低于30%的最富裕型国家阵列),衣着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以及文化、教育和娛乐类消费支出略降,交通和通信类消费支出微涨,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先降低后增长(整体变化幅度不大),居住类消费支出明显增长(从11.47%增至22.4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消费支出基本保持不变的整体态势,已经初步实现从“食衣住医行”向“食住行医衣”的转变。整体而言,以食品烟酒类、衣着类以及居住类为代表的生存型消费仍然占据着消费结构的较大比重,但我们能够明显看到我国消费结构层次正在逐步向以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其他用品及服务类消费支出为代表的发展型消费和以医疗保健类、交通和通信类以及文化、教育和娱乐类服务为代表的享受型消费过渡,同时消费内容从传统的劳务商品转变为新兴的精神服务也突出展现了我国消费需求由同质单一化向差异多元化的升级形态。当前我国的消费结构总体呈现出提质发展的新趋势,符合我国消费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基本情况和客观规律。
   三、 测算方法
   1. 根据所确定的统计数据选取体现整个指数系统行为特征的参考数列和映射整个指数系统行为的比较数列。本研究针对产业和消费2个系统结构的耦合度及系统结构各子项针对另外系统结构整体的双向匹配测算展开分析,因此产业结构所细分的9个子项和消费结构所细分的8个子项互为另一系统结构的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
   2. 对于确定后的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排除由于整个指数系统中各具体指标因素所内含的物理意义不同而导致的难以比较或者无法得到正确结论等情况。本研究采用产业和消费2个系统结构下的各子项的具体数据百分比作为无量纲化处理。
   3. 对无量纲化后的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计算灰色关联系数。其中,ρ表示取值范围在0~1之间的分辨系数,一般取0.5。min和max分别表示两级数列间绝对差值的最小差(或最劣值)和最大差(或最优值),具体的关联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ξij(t)=
   4. 针对各时刻所得分散关联系数集中求值得到比较数列对于参考数列的灰色关联度,通常即为计算其平均值或者根据其权重分配进行加权平均,其数值越接近1则代表其体现出来的相关性越好,本研究关联度理论最小值为0.33,此范围同样适用于耦合度取值。
   5. 根据参考和比较两级数列间的双向关联度再次平均或加权进行两级数列间系统结构综合耦合度的计算以此得出两个系统整体层次上的综合测算结果以进行量化评价,在本研究中我国产业和消费2个系统结构子项及整体间的匹配程度均以平均值方式计算。
   四、 测算结果
   1. 消费对产业的匹配。根据以消费结构作为比较数列关联产业结构参考数列的匹配结果来看,我国消费结构的8个子类对与整体产业结构之间均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各子类历年的关联系数都在0.6以上。我国消费系统结构的8个子类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关联度按照从弱到强的顺序排列依次为:食品烟酒类、居住类、交通和通信类、其他用品及服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衣着类、医疗保健类。其中,当前我国居民食品烟酒类和居住类消费对产业结构的关联度只有0.7~0.8左右,相对处于较低的关联度水平,表明我国生存型消费与产业结构存在不匹配的情况,有待进一步降低其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据的比重;而其余消费支出类别与产业结构的的关联度均在0.85~0.95左右,相对处于较高的关联度水平,表明我国当前的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与产业结构匹配程度较高,对于我国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作用明显。另外,从我国消费结构8个子类与产业结构关联度在2005年~2017年之间的增减波动幅度来看,食品烟酒类消费对产业结构关联度的快速增长表明我国整体消费结构的升级优化明显。然而,在其他消费类型对产业结构关联度波动提高的同时居住类消费对产业结构的关联度自2012年后急剧下降(从0.88降至0.79)。虽然这与相关数据统计口径的变化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还是与我国诸多复杂原因造成的房地产行业价格急剧上涨严重挤占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有关,反映出我国居住类消费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严重失衡。对我国居民居住类消费支出的调整和改善必将成为政府未来消费政策作用的重中之重。
   2. 产业对消费的匹配。根据以产业结构作为比较数列关联消费结构参考数列的匹配结果来看,我国产业结构的9个子类对与整体消费结构之间的关联性同样处于较强水平,各子类历年的关联系数也都在0.6以上。我国产业系统结构的9个子类与消费结构的匹配关联度按照从弱到强的顺序排列依次为:工业、其他行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金融业、农林牧渔业。其中,当前我国工业对产业结构的关联度只有0.6~0.7左右,相对处于较低的关联度水平,表明我国工业(第二产业)与消费结构的匹配严重失衡,迫切需要在保证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提升其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据的比重,将其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加大政策力度;而其余行业类别与消费结构的的关联度普遍保持在0.85~0.95左右,相对处于较高的关联度水平,表明我国当前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既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与消费结构匹配程度都很高,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作用明显。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与消费结构间的高关联度表明我国生产者顺应消费市场的互联网金融和房地产浪潮两大变化趋势促使这两个产业与我国消费结构协同蓬勃发展。另外,生产性服务业对消费结构的关联度较生活性服务业相对有所不足,对于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化升级需要政府采取合理有效的产业政策进行调整和改善。从我国产业结构9个子类与消费结构关联度在2005年~2017年之间的增减波动幅度来看,工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对消费结构的关联度在后期增速急剧加快表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对于我国产业结构协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作用明显。同时,第一产业及生活性服务业对消费结构关联度的小幅度下降也表明在促进生产发展的同时也要保障第一产业及生活相关产业的稳步发展。
   3. 产业与消费的耦合。根据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关联度平均计算求得的综合耦合度结果来看,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系统化的综合耦合度在2005年~2017年间始终保持在0.85以上,说明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結构的匹配程度始终保持在高位水平,两者有效协同发展,通过互相作用和影响促进各自的调整完善和优化升级。在2012年前,产业和消费2个系统结构的关联耦合度不断提高的的同时也保持着高速增长。但面对后金融危机延续作用以及频繁贸易摩擦问题等外部冲击,以及国内投资饱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国外需求下降等自身经济发展周期瓶颈的诸多问题,伴随着我国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而产业转型不平衡不充分,产业和消费2个系统结构的耦合度在2012年后急剧下降,即使在政府相继出台有关政策后逐渐回复到提高态势但其增速较前仍旧缓慢。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以高速发展转向高质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然成为调整我国当前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协同匹配发展相关政策的核心要义与内在要求。在此视域下,如何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刺激消费的水平增量来消化过剩产能的同时又推动消费的结构提质来创造新型产能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五、 对策建议
   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经济增速趋缓期、结构调整关键期和政策刺激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阶段。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的结构性供给侧改革是促进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最好手段。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优化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激发我国产业供给结构对消费需求结构变动的灵活适应性,进一步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是在新时代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要求。通过对我国产业与消费2个系统结构耦合度的最终测算结果总结可以初步判断出我国未来短时间内产业结构的主要调整方向应当在继续降低第一产业占比和适度扩大第三产业占比的基础上努力加大第二产业结构占比以更好地适应我国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变动趋势。通过有效的产业政策布局促进产业结构完善对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消费潜力的激发释放具有重要作用。具体的对策建议有以下3方面:    1. 产业经济:促进虚实体经济协同并进。基于我国产业结构“保证第一产业稳步发展,落实第二产业重点调整,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大政方针,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务必确保以金融业为主要代表的服务业(虚拟经济)和以制造业为主要代表的工业(实体经济)共同发力,强化虚拟经济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的同时夯实实体经济对于虚拟经济的保障基础,把创新创业和先进制造业分别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支撑,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以及5G技术等新型科学技术赋能传统制造行业,助推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需求端向供给端的逐步渗透和拓展,激发社会生产的创造活力和积极性,鼓励扶持新兴产业模式和业态成长,加快建设实体制造、数字经济、现代金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协调均衡发展的新型产业模式和体系,使我国经济发展稳步迈进消费金融和智能制造虚实体经济协同并进的“双轨经济时代”。
   2. 产业供给:多维度创新匹配商品体系。多类型、多维度、多领域的产品结构是满足我国不同层次居民消费需求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商品供给体系的创新才能促使消费结构变动给生产效率和水平所带来的倒逼效应,形成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助力。我国体量庞大的人口基数形成我国高度细化的消费市场,在品类、价格以及质量等任何消费维度都需要适应其发展模式和状况的产业商品供给体系与之匹配才能最大化激活其中所蕴含的财富机会。通过多样化的供给形式来适应消费者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以“消费分级”和“消费升维”解构“消费升级”,通过创新模式促使生产的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以促进消费结构“质”和“量”的双重升级,为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优化再创条件。
   3. 产业政策:突破相关体机制现有障碍。产业政策是指导产业结构调整改善进而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标与前进符。只有健全完善我国产业政策相关的机制体制,破除当前体制机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固有障碍,才能切实有效地促使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协同匹配发展。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贯彻落实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核心的科技机制、以人才素质提升为核心的教育机制、以市场主体强化为核心的市场机制以及以办事效率提高为核心的行政机制4大机制对于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的作用驱动。在国内市场上,突破地方保护和行政割裂所带来的市场分解,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在国际市场上,积极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提升产业对外开放程度和水平。在此基础上,配套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措施,共同建立高度有效的产业政策结构框架和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广柱.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引导产业结构转型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9,(5):49-51.
  [2] 任慧玲.生育政策调整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迁——基于系统耦合度测算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4):57-65.
  [3] 張婷.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趋势[J].商业经济研究,2019,(3):175-177.
  [4] 石奇,尹敬东,吕磷.消费升级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J].产业经济研究,2009,(6):7-12.
  作者简介:柳军锋(1996-),男,汉族,浙江省金华市人,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硕士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产业经济。
  收稿日期:2019-0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84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