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有利于培养旅游业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进而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文章以高职旅游类专业为例,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瓶颈,并提出“一个桥梁、两个保障、三个队伍、四个课堂”的“1234”融合发展路径。
  关键词:旅游类专业;创新创业;专业教育;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目的就是提升学生对专业技术进行创新,对专业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的能力。在旅游类专业教育中延伸创新创业教育,是改革高职院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抓手,是满足旅游业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是引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其技术服务进步的关键引擎。本文以高职旅游类专业为例,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路径,以期培养一批勇于创新的旅游业精英。
  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瓶颈
  1.1与专业教育脱钩,普遍存在“二元化”现象
  第一,课程设置。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尚以公选课为主,“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少数必修课也仅作为通识课程,与专业脱节严重。同时,由于公选课课程设置零散且教学目标模糊,既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相割裂,又未能与人才培养方案有效结合,以致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从创业意识培养到创业知识获取,再到创业过程体验的课程体系。因此,创新创业课缺乏的专业性与系统性导致跟专业课程的脱节。第二,课堂教学。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类课程是由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负责,而专业教育则由教务处负责,这就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组织实施上被人为分离。创新创业课教师注重创新思维和敢为人先的实践参与,但缺乏专业知识,而专业教师虽熟练掌握了专业知识与技能,但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则略显不足,这种悖行的状态使得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没有交集,造成课堂教学矛盾。第三,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是令学生深入相关单位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解决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实际问题,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应该是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已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拓展发展空间,创新岗位能力,深化专业教育。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的两种教育实践分别由不同部门牵头并在各自领域内完成,这严重影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1.2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内外部资源未有效整合
  创新创业课程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学科创新性和创业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多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他们没有相应的专业背景,也缺乏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仅凭自己的学科经验开展理论教学工作,收效甚微。即便部分院校由专业教师来担任创新创业课教师,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但却对创新创业的理念、内容和方法理解不深,使得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校企合作方面,高职院校会定期邀请行业主管或学科专家来校进行创新创业授课,但仅局限于讲座、论坛等形式,以致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应用性无法拓展,实践滞后于理论,而社会企业长期忽视对新进员工,尤其是应届毕业生技术创新层面的培养,对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也缺乏深入了解,造成了高校和社会企业的契合度不够,如此就很难形成一个科学化、多元化、系统化和体现专业特色的多层次创新创业体系。
  1.3激励机制不健全,对年轻教师缺乏必要关注
  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是高校教育活动高效运行和创新创业教育绩效提升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明确且普遍认可的考核激励机制。当前各高校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多以科研成果为导向,注重对教学工作量、主持科研课题、公开发表论文论著等活动的考核,这促使专业教师耗费大量精力在专业教学与科研上,无暇顾及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内容弹性大、成效显现周期长、考评指标难量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专业教师在该领域研究的积极性。年轻教师是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中坚力量,也是院系教学科研的先锋,还面临着职称评聘、岗位晋升等压力。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必然会与教学科研产生冲突。但是,大多高校对于年轻教师或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其他教师却没有绩效工资、职称评聘或岗位晋升等政策的倾斜,这也是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或者仅有指导教师之名而无深入指导之实的重要原因。
  2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2.1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一个桥梁
  现阶段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呈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的态势,因此亟需在两者问搭建一座顶层设计的桥梁保障其协同发展。一方面是培养方案的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局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调整,而是涉及到总体教育理念这一顶层设计的全面变革。高职旅游类专业要尽早打破单一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高技术应用型人才放在同等位置,并将其作为基本要求写入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强调授课内容上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上注重互动、培养方案注重灵活性,从始业教育、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实习实践以及毕业答辩等各环节中渗透创新创业意识、素质、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是管理部门的协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分别由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和教务处管理,缺乏统一管理。因此,構建各部门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管理新机制迫在眉睫。高职院校可成立由教务处牵头,学生处、团委、各二级学院等协同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立月度例会制度,全面指导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同时,通过建立激励制度强化各部门的联动,在部门考核中增加该工作的考核比重,鼓励教师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并在职称评聘、岗位晋升及绩效工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2.2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质量的两个保障
  考核激励机制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质量保障。因此,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考核机制,保证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   首先,保障专业教师主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教务处以创新为导向,修改工作业绩考核办法,将教师参与或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编写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教材等活动与其绩效工资、职称评聘、岗位晋升等直接挂钩,充分调动旅游专业教师深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人事处以创新为导向,完善教师去五星级酒店、大型旅行社、高端景区等旅游类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和旅游类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到校任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
  其次,保障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要打破单一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要求贯穿到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并纳入到第二课堂和学生专业实习评价体系之中。专业教师在制定课程标准、课堂教案及课程考核(考查)方案时,除了明确将培养创新创业素质作为教学目标外,更要增大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考核(考查)比重。教务处对结合专业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学分奖励,甚至可逐步开放利用专业创新创业成果申请毕业论文答辩。
  2.3组建校企合作创新创业的三个队伍
  师资队伍是深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旅游类专业教育,亟需组建三支队伍。一是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需要时刻关注旅游业最新研究进展,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定期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创新创业相关理论及实践能力培训,支持专业教师去旅游行业第一线挂职锻炼,并鼓励其积极参与企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提升专业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研发能力,使其成为同时具备专业理论教学和行业实践创新的“双师”型教师。二是专职创新创业导师。选拔一批具备创新创业意识的教师,可吸纳具有创业经历的骨干教师,或者引进一批既有专业背景又有创新创业专长的新教师,也可组建两者混编师资团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为旅游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双保险”。三是旅游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业专家、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担任的兼职教师。他们对旅游市场有深刻的把握,对旅游学科建设和旅游行业发展有深度研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兼职导师人才库,推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校企协同的“双导师”制,有利于加强旅游企业与校方的交流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2.4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四个课堂
  一是课堂教学。旅游专业教师在专业课上要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高职院校应鼓励引导专业教师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之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論研究,开发适合本校旅游类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并依据学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方法上寻求创新,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推陈出新。
  二是课外活动。组建以专业为单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同专业学生有相同的专业背景和职业认知,对职业方向有相同的规划,便于沟通和交流,推动创新创业更深层次发展。定期开展旅游业创新创业比赛、模拟创业等竞赛,以比赛为契机,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尤其是参加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实践,激发学生专业学习、技能开发和创新的积极性。另外,通过定期举办创新创业类讲座、论坛、沙龙等,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营造人人创新、勇于创业的良好校园氛围。
  三是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真刀真枪、仿真模拟的实战训练。一方面要盘活校内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实训室和创业园区,通过骨干教师与行业专家的现场共同指导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另一方面要开辟校外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寻求将地方的重要旅游项目带到教学中来,如承担酒店和景区业态的各项调研、帮助旅游企业开展旅游资源评价、客源市场调查预测、旅游产品设计等,通过“做中教”“做中学”,让学生切身参与到项目调研、设计及运行过程中,强化专业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的联系,切实提升大学生旅游专业技能和旅游服务技能创新。
  四是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是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往所有教学目标单靠线下课堂由传统授课来实现,教学效果难免大打折扣,但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各类线上精品课程包罗万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选修,打破了原有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使这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新世纪的大学生,他们获取知识渠道的多样化使他们不满足于线下被动接受老师讲授,更热衷于线上主动搜寻自己专业领域内的创新点,进而投身于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
  3总结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旅游业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发展阶段,社会对高职旅游类专业培养的人才需求也转向对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旅游类专业要明确意识到,专业教育是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导向,两者的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懈地协同推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959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