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独立本科院校双语教学问卷调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国际金融课程实行双语教学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也是对我国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已有许多院校在一些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独立学院开设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独立学院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更有效地完善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国际金融  双语教学  独立院校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一带一路的开展,我国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地探索国际化经营战略,以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这对我国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必须与国际通行模式接轨,大力培养熟悉金融领域国际惯例、规则与专业知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一、国际金融课程开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国际金融主要研究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静态和动态关系,研究国家、地区以及经济体之间通过货币往来而产生的相互影响。学科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是国际性和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丰富并且与现实经济问题紧密联系。国际金融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有利于财经类专业学生直接地接触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前沿知识及专业外语,避免不必要的信息误解和概念混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取国际经济金融资讯的能力和国际金融交流的水平。
  二、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分析
  目前,国内已有许多院校在一些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笔者作为独立学院双语教学的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独立学院国际金融这一主干课程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和对策探讨。
  (一)调查对象
  为进一步改进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国际金融双语教學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本文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向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大三、大四金融系学生发放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教学调查问卷489份,收回489份,收回率100%,其中5份为无效答卷,有效率为98.9%。在调查对象自主作答的自愿前提下,针对学生英语水平程度,双语教学方法和效果、课程难易程度、教学目标和教学成果等几个方面展开调查,从中了解金融系学生对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认知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对自身英语水平程度的评价。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尤为明显,本次调查问卷中约为50%的同学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英语能力较薄弱。但是由于独立院校双语课程授课目前使用双语交替型模式教学,是指使用原版外语教材,中外语交替授课,中外语相互辅助交流。一般来说,双语课堂上学生必须听懂教师讲授的专业英文词汇和语句,在课后习题甚至试卷中必须读懂英文题目的意思并运用对应的中文信息加以归纳解析后写出英文答案,这无形中加大了“听”、“读”和“写”的能力要求。在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英文水平“听、说、读、写”四个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61.15%的学生对自身英语水平的平价为一般。大部分的学生强调双语授课中的中英文所占比例,认为大部分授课应该是中文,小部分英文教学。这主要是由于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多数都以班为单位,授课学生众多,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分班教学,同时双语教学以原版英文教材为指导,在编写思路、知识体系、内容安排、课下练习等方面与中文教材大有不同,造成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知识点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良莠不齐,从而增加了双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和讲授过程中的难度。
  2.学生对课程难度的评价。目前,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整体教学大纲难易适中,87.73%的学生表示能够接受双语授课。目前任课老师课上英语授课为40%左右,大约87%的同学表示对老师授课方式满意,但是依然有57.26%的学生认为课上教学语言的使用应以英汉并用,中文为主。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教材使用原版全英文教材,在问卷调查和座谈中,52.56%的学生普遍认为全英文教材阅读吃力,70.96%学生认为在原版英文教材中应对重点知识注解中文导读文本对学习专业知识更有帮助。双语教学对学生的外语能力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在长期处于母语环境下,学生的英语能力普遍不高,在调查信息反馈中显示,约为48%的同学认为国际金融双语课程的学习难点是对于英文专业语句词汇难以理解和不太熟悉导致。这说明学生对全英文专业知识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障碍,导致部分对国际金融学感兴趣但英语水平不好的同学在英语学习中缺乏主动性。虽然在调查问卷中大部分学生表示可以接受双语授课,但是为了与国际接轨,目前使用原版教材进行授课,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3. 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国际金融学的涉外性和开放性决定了进行该课程双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继续沿用传统纯讲授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从课堂反应来看,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目前授课方式,50.1%的学生课上能够听懂30%-70%的内容,大约35%的学生只能听懂20%-30%内容,完全能听懂课上内容的学生只占不到10%,课堂气氛一般,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厚重的教材里有大量陌生的英语专业词句以及中外文化背景的迥异,造成了学生对专业知识阅读和理解的障碍,学生接受能力下降,学习效率不高,勉强能够跟上教学进度,课堂反应度和教学效果一般,无法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根据调查问卷显示结果,影响国际金融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能够调动课堂积极性和注意力的最主要因素是案例辅助教学,即在课堂上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引入国外背景条件下与时俱进的教学案例,并且结合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软件进行授课。
  4. 学生对双语教学目标和成果的评价。大部分同学认为,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专业知识能力和外语知识能力的双向培养,逐渐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去思考和理解专业知识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让其具备对国际金融数据的分析和解读能力、专业英语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出复合型,实用型且外向型人才,开拓学生的国际财经视野和意识,顺应国际潮流,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   三、完善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注重教材选择,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国际金融这门课程是适用原版英文教材,原版外文教材内容严谨充实、知识前沿,案例经典、分析详尽。由于独立学院学生英语水平有限,且调查问卷表明学生们更能接受原版英文教材附加重点知识点中文解析,因此,在选择使用教材时应尽量选用双语版教材,即英文教材内容附加中文解析。对于英语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可以启用翻转案例教学法,即课下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收集跟当下国际金融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解读,课上进行成果展示讲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在编制教案和教学课件时,应调整原版英文教材知识框架使其尽量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遇到重点难点知识点时,要以结合经典英文案例为主,中文讲解案例为辅助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在保证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二)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力度
  国际金融课程要适应职业发展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尤为重要,目前我校已經开设与其相配套的实训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不但能掌握外汇交易的基本理论、外汇交易方式和风险控制,也要能够读懂外汇行情、利用软件分析外汇走势、实现外汇买卖和委托交易操作。但是实训课的实践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拓宽课外实践的渠道。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合作力度,定期组织学生到外汇交易所实习和参观,或者聘请相关的从业人员来校进行讲座,从而提高学生对国际金融的学习兴趣,深化专业知识的理解,将国际金融学更好地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储备。
  (三)注重拓展资源,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促进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学校可以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引进国外的教育平台,共享先进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英语环境的氛围下,慢慢地接受外国知识体系,激励他们学好英语,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将英语当作学习专业知识的工具。再有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微课或慕课技术来优化课程体系,慕课技术在语言学习方面和专业知识学习方面提供了一个优秀的选择。授课老师在课前将每一个章节的重点教学视频、教学内容大纲提要、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考等教学材料依次放在慕课平台供学生提前预习,引发学生求知欲。课后,慕课平台还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供学生和老师延续课堂上的重点内容进行讨论。中英文交替讲授专业知识,可以使学生熟悉外文教材,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也有助于逐渐了解国外文化,不会因为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和了解国外文化,在今后的留学过程中无法适应造成严重的挫败感。双语教学的实施对提高学生的留学质量,为学生在国外全英文的学习,参与国际事务、进行国际交流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四)注重培养人才,加大双语师资培养
  作为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授课老师,既要精通专业的金融知识,又要掌握熟练的外语交流能力,这就需要加大对双语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独立学院双语教师与普通专业教师是同酬同薪,对双语教师暂无额外的补贴。这对双语专业教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没起到太大的激励作用,也难以引进校外优秀人才,学校应针对双语教学教师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可通过对双语课程教学工作质量评定、双语重点课程或精品课程建设、双语教研课题立项制定奖励政策,提高教师参与双语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做好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高斌,吴巧花,刘登权.西南民族院校开设金融双语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智库时代,2019(29):141-142.
  [2]唐薇.独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坊课程的教学实践性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07):236-237.
  [3]李全中.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26):204-205.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007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