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常态下制造业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应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双降”,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然成为“新常态”下企业面临的尤为严峻的现实问题。因此,对目前新常态下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有助于推进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并探索中国经济新的发展方式。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
  一、前言
  劳动力是生产过程中重要的要素投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劳动力价格取决于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劳动力成本也就是劳动力价格不仅影响企业发展也事关国民收入。劳动力价格长期处于低水平,为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人口红利的优势。
  但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的趋势愈发明显,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一方面,教育的普及提升了劳动力质量,劳动者对于高工资的要求导致成本明显上升;另一方面,企业的不断发展也使其对劳动力及高素质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劳动力数量上的供求不平衡与质量上的供求不对等,使得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此外,政府出台《最低工资法》等法律条文对劳动者利益进行保护,也导致劳动力成本呈现刚性上升趋势。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双降”,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然成为“新常态”下企业面临的尤为严峻的现实问题。制造业作为我国的经济命脉,牵动着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对目前新常态下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可以加快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并提高综合竞争力,解决当前“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等民生问题,还有助于探索中国经济新的发展方式。
  二、新常态下制造业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制造业平均劳动力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为24404元,截至2017年已经涨到64452元,10年间上涨了约1.64倍。
  分地区来看,将我国划分成三大经济区域(1),分区域比较各地区的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水平。从图1来看,无论是绝对变化量还是相对变化率,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总体呈现出上涨态势。具体来看,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最高,但中西部地区总体上都小于全国平均值,进一步说明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巨大的差异。就上涨幅度而言,东部上涨程度也显著地大于中西部,这也侧面反映了地区间差异正在不断拉大。
  整体上,新常态下制造业企业劳动力成本的涨幅还是较为明显的,但不可否认地区差异也确实存在。由于中西部地区在人才储备、经济资源等方面本来就存在劣势,地区劳动力成本的不均衡,使得东部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度进一步扩大,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因此,地区经济之间严重失衡与不协调的现象愈发严重。
  三、制造业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应对之策
  (一)加快创新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挑战也是机遇,企业需要理性正确的看待这一现状,努力摆脱传统发展思维的束缚,将目光长远化,通过技术变革带动企业长期发展。树立以劳动生产率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发展高水平的生产技术,从而建立企业市场的核心竞争优势。技术创新作为现代社会企业发展的竞争着眼点,制造业企业需认清形势,积极投入资金用于研发,研发成果又可反哺企业发展,降低成本,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与转移
  当前我国产业分布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突出,因此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与转移是无法阻挡的趋势。东部地区要调整生产要素结构,不能依靠勞动力这一要素,加大其他要素投入,以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同时提高各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目前发展而言,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与制度基础也表明,其具有吸收引入从东部地区转移而来的传统产业的能力。因此,这一产业转移过程,既有利于东部产业转型,也可积极发挥中西部地区要素优势,带动当地产业与经济发展,同时有助于优化我国制造业整体的产业结构。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水平
  当前,我国制造业一味追求在体量上做大,而忽视了在实力上做强,为了实现这一产业特征的转变,必须努力提高产业整体创新水平,建立核心竞争优势。而创新靠的是人才,因此大力引进人才,优化企业人才技术结构,提升劳动力素质水平成为重中之重。企业需盘活存量人才,对内部现有人才进行技术培训与再教育,提高和发展其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从外部引进高水平人才,通过质和量两方面发展人才,从整体上提供劳动者的素质水平,使其能够适应市场和时代的发展。同时,针对中西部地区人才缺乏的现状,政府可以通过差异化的政策吸引人才,鼓励高科技人才到中西部工作。
  注释:
  分类标准见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E0103。
  参考文献:
  [1]贾小玫.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正负效应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36 (04):121-125.
  [2]刘延平,周开让.加快技术进步是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根本出路[J].经济纵横,2013 (09):8-11.
  [3]魏浩,李翀.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基本态势与应对策略[J].国际贸易,2014 (03):10-15.
  [4]姚文韵.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N].新华日报,2016-02-23 (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382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