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视角下高职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也是整个社会亟需的管理类人才群体,高职院校是培育职业应用型人才的摇篮,管理会计的教学模式改革是大势所趋。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本课题从“互联网+”视角探讨管理会计的实践教学模式,分析高职院校管理会计培养方案的不足,提出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教育  管理会计  情景对接
  一、“互联网 +”时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互联网 +”是经济形态不断发展演变的成果。“互联网 +”就是“互联网 + 各个传统行业”,但不能理解成按简单的字面上相加,是在以云端、大数据共享、信息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一体的数字经济时代中,通过信息技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
  近年来,财务机器人在会计服务领域发展迅速。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探索使用财务机器人解决财务问题。不仅仅是高校在探索开发财务智能服务机器人,金蝶公司也着力开发基于云端可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的财务机器人应用于企业。目前我国社会缺乏集企业管理、财务、金融、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内部控制等知识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互联网+会计”的新商业时代和工人智能的发展,给高职院校培育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带来了新的挑战,管理会计的教学模式改革已成必然。
  二、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
  高职院校是培育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基地,根据财政部2017年 10 月发布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100 号——战略管理》明确提出,管理会计人才应懂得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等。由指引可见,在“互联网 + ”的新商业时代下,对高级财会人员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传统会计核算上,还要具备财务预测、项目投资决策、经营决策、全面预算及存货控制等知识和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具备,又需要管理会计人才熟悉和了解企业运营中各个环节,并具备统筹和驾驭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给高职院校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三、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管理会计重在管理与控制,从知到行,知行合一,意在培养学生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学会分析统筹、资金预算、决策规划等管理活动。虽然管理会计课程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赫然在目,但配套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普遍存在。
  (一)对管理会计课程体系重视度不足
  高职院校普遍都是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作为教学研究和改革的重点,重视学生对会计日常账务处理能力、金蝶或用友等财务软件的操作掌握程度及经济法基础课程的学习和掌握进度,重在培养学生的财务基本核算能力、关注学生初级会计证书考试的答疑辅导。以我校为例,管理会计课程安排在大三,课时实践环节分配很少,这就造成学生对于管理会计的学习仅限于理论层面,更不用说实践应用。
  (二)管理会计教材内容与财务管理重复度较高
  我校使用的管理会计教材与财务管理重复度较高,重复处如下:第一,管理会计教材中。一是成本性态章节里的边际贡献、本量利分析章节;二是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章节中的资金时间价值、现金流量、投资项目决策;三是全面预算章节;四是存货控制章节。第二,财务管理教材中。一是财务预测章节里的利润预测中的本量利分析法;二是财务管理价值观念章节里的资金时间价值认知与计量、投资决策章节;三是财务预算章节;四是营运资金管理章节中的存货管理。管理会计教材总共11章内容,有6章是和财务管理教材内容重复,占用了不必要的资源和课时,同时减少学生课堂上的新鲜感、兴趣度和积极性。
  (三)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应用对接度不高
  在“互联网 +会计”的新商业时代,管理会计的课堂教学模式,亟需从单一的理论案例讲解转变成实践应用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模式。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制为三年,管理会计一般排课在大三,在现有的课时基础上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锻炼困难重重,一来管理岗工作内容会涉及到机密内容,现实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班级式在校学生参与其管理的内容,二来学生就算参与到管理内容,在没有深入调研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前,也是无法理解企业的战略决策方向。
  (四)高职院校管理会计师资队伍较薄弱
  一直以来,管理会计课程在高职院校受到的重视度不足,直接导致了管理会计的师资队伍较薄弱。以我校为例,会计教研室活动的内容往往是涉及财务会计教学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税法变革解读、初级会计证书辅导、课堂管理内容,关于管理会计的研讨交流少之又少,由于缺少重视和鼓励,也没有教师专门负责管理会计相关课程改革,去考取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等证书。
  四、“互联网 +会计”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建议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同等重视
  高职院校明确管理会计人员的培养目标及规格后,接下来要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及规格重新整合课程体系,改变以往高职院校会计人才“重核算、轻管理”的培养思路,重新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课程培养体系。以我校为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三类课程,一是专业平台课,包括经济法、税法基础、会计业务入门、财务管理基础、统计,集中在大一学年;二是专业必修课,包括账务处理、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级财务管理、纳税计算与申报、管理学基础、会计综合实训;三是专业选修课,包括会计电算化(用友)、商业数据分析、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其余的选修课又根据会计专业分三个方向进行设置,方向一(会计核算):商贸企业会计、管理会计、生产性实训、纳税申报实务;方向二(财税综合):财政与金融、证券投资、进出口业务会计核算、税务代理、生产性实训;方向三(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证券投资、财务分析、纳税筹划、生产性实训。建议在原有基础上,把管理会计、设为专业必修课,把管理会计的课程开发研究提上日程。
  (二)重新规划管理会计教材内容
  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教材内容可以让各高职院校根据各自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整合,去掉重复内容,基本思路为:财务管理主要围绕资金时间价值、投资风险、筹资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财务分析的主线设置教学内容。管理会计主要围绕短期生产经营决策、项目投资决策、成本费用控制、责任会计的主线设置教学内容,尤其应加进战略管理会计内容。
  (三)引入情景教學模式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已建立企业沙盘模拟的校内实训室,可借助校内实训室的ERP企业沙盘模拟课程进行对接,可让学生模拟担任真实管理会计岗位的工作,了解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感受企业各部门工作执行配合情况,尤其是对生产制造环节中产-供-销流程有系统性的认知,控制成本费用,时刻关注资金链情况,分析财务报表。同时引导学生用管理会计相关理论知识体系运营管理企业,提高学生的战略规划、运营决策和监督控制意识,使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体系得以实践应用。
  (四)优化提升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建设
  数字经济新时代下的管理会计转型升级也给高职教育会计师资队伍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这需要会计教师和学院教务管理者重视管理会计教学模式改革,多多在教研室活动中探讨交流管理会计相关内容,以及加大管理会计课程的教改科研力度。建议学院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会计教师考取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等证书,向“双师”型教学资质培养方向发展。再者,多动员会计教师分批轮流到企业去实践锻炼,参与到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中去,一方面使得会计教师提升相关实践经验水平,另一方面方便会计教师收集管理会计案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感知认识。
  参考文献:
  [1]彭宏超.管理会计教学体系再设计——基于《管理会计基本指引》[J].新会计,2017(3).
  [2]李向红.“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职业技术教育,2017(14).
  基金项目: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课题《“互联网+”视角高职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 2019QN10)。
  作者系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617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