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绩效评价的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优化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高校中施行绩效评价的方案能够充分提升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一方面能够对高校的教育资源进行较为良好的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建立绩效评价指标的过程中,对于各项指标的创建方法以及关键点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绩效评价;高校;教育经费;优化
  在高校内部对于教育经费投入的绩效评价主要是指通过建立一定的指标范围以及制定标准,加之较为标准化的衡量方法,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资金进行从来源到去向整体一体化的公开化、透明化的评价。在笔者看来,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进行绩效评价应当以高校年度内部门预算文本为框架以进行充分的统计。在统计的过程中,涉及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组织及部门包括教学单位、管理部门、后勤保障以及其他的相关组织,而建立的主导因素则包括评价指标、指标权重以及各种评价标准。
  一、高校预算绩效对优化教育经费投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高校内部,对于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而这三个层次之间具有逐层递进的关系。在第一层中,相关组织或部门将会按照综合评价的指标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作为评价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进而为高校经费投入的优化建立最基础却最为重要的指标,包括经费筹集绩效、经费使用绩效以及可持续发展财力绩效三个标准化的指标。而在第二层中,管理占据了主导地位。根据第一层中制定的三个初级指标以合理分配资源的统筹配置及渠道的应用,包括多渠道的开展、人员经费的划分以及相关用于教育经费的具体投入、用于科研事业的资金量化等。价值足够保障后勤正常运作的、校方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随着资源成本的上涨,经费亦能够随之增长的二级指标。而第三层次则为更明显的细化过程,主要为校方依据自身实际的教育条件以及教育理念等,加之校方财政等多方面财政上的需求以制定的数十个三级指标。而三级指标的存在意义,正是评价体系以及高校教育经费投入进行优化过程的基础。
  (二)多级评价指标的建立
  1.多渠道筹集经费绩效的指标。其中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以年份为定义和区间的收入预算具体的完成比例、国家及有关部门向高校进行的拨款所占教育经费的总比例、平均拨款的财政金额、校方自身筹集到的款项所占教育经费的总比例、学生所缴纳学费和住宿费所占总比例、学费和住宿费的缴纳比例、资产产生负债的比率、相应债务的化解比率等。
  2.人员绩效指标。其中包括以年为区间的相应预算完成比例和人员的流动所产生的资金损耗比例,加之高校内部工资发放所占教育经费的比例。
  3.教育经费绩效指标。其中包括教育经费所占总经费的总比例、平均教育事业的消耗所占总经费的比例、在教学期间所产生的各项业务的费用、教學设施的购置、库存以及应用于教育事业相关的教材的购置、实验室内部的精密性实验器材的购置及日后的器材保养、师生比例对总经费产生的拉扯、为教师提供的住房福利及住房补贴、为贫困学生住宿及学费所用于的教育事业补贴等。
  4.科研经费绩效指标。其中包括科研经费的投入以及回报之间的比例、用于科研所投入的经费的增长率、教师和学生的人均科研投入配比、总科研支出以及科研占总教育经费的比例、教师和学生的论文一旦投稿被期刊录用的物质奖励以及优秀教师和学生的额外奖励。
  5.后勤保障经费绩效指标。其中包括后勤日常运作所产生的费用、后勤住房所产生的水电费及其他杂项的费用、通过能源的节约所产生的费用的节约度及节约比例、后勤保障费用占教育经费的总支出等。
  6.校办产业经营绩效指标。其中包括校企上缴收益占总经费的投入比例、教学职工的年均除教育经费的总产出及所获教育资源的资产保值率。
  (三)指标权重的建立
  指标权重的建立,一方面要考虑到践行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也要将指标的可操作性纳入后续执行的规范内。而如上所述,通过多渠道(其中包括校方自我的筹集、企业的自助以及国家的专项拨款等)以对经费进行合理的筹集方式是校方展开后续的投入以及经费的优化等多方面的基础。而相应教育经费投入的大部分包括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以及对于后勤的保障。所以为更好地开展教育经费工作,本文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100分的设定,其中将经费投入教育、科研以及后勤保障工作分别打60分,并提供40分的声场空间。而分数的设定依据则为三级指标的建立,大体上能够较为有效地反映出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的整体财务实力以及管理水平,而评分亦可以跟随校方对于资金的管理水平进行适当升高和降低等操作。而在分数确定下来以后,对于分数的具体评判细则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1.行业内部的标准原则。例如教师和学生较为良好的配比方式为1:18,用于精密性实验仪器的平均投入为5 000元、每位学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应当获得80本图书、用于提供教师住房的住房面积不得超过14 m2等。如果相应的数据超过了上述的规范要求,分数的确定要适当提升;反之则需要酌情扣分。
  2.计划标准。具体的计划包括以年为跨度和周期的对于教学财务投入的预算指标,例如资产负债的还债比率能否达到70%、除贫困补助以及申请缓交学费的学生外缴纳学费的比例能否达到95%等。
  3.历史标准。历史标准主要针对校方在过去的三年或者五年的期间内,对于教育的经费投入最完美的优化进行当年的考核标准。进而将之进行比较,以探究教育经费优化的最优解和对当年的教育经费用途及比例进行打分。
  4.其他标准。其他标准主要根据相应权威人士对于教育经费优化的预算以及相应机构以往指定的科学化标准以对绩效评价体系内部的分析方法进行打分,而上述的标准往往具有浮动区间,在浮动区间外的指标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减分处理。
  二、相关管理部门绩效对优化教育经费投入评价指标的建立
  (一)管理部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   管理部门在建立部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全程将管理放置在首要地位,根据校方提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机制以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相应的制定规划,而规划的出发点为受教育的在校学生。在以人为本的同时,对于指标体系的制定进行较为规范化的统筹规划以保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能够真正做到公开化、透明化以及以德服人。一级指标的建立过程应当充分遵循上述论述过程中所提到的人员绩效、办公效能以及相应管理部门,如财务管理部门等实际的管理力度效益等因素,进而为保障管理部门的正常运作提供具有保障性质的物质支持。而相应的二、三级指标的制定则需要从管理部门较为日常的、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出发,以保证日常教育办公相关的经费优化,尽可能达到最优解。
  (二)教学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
  在教学单位对预算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其首先应当根据自身实际的教学实力,包括高校内部专业的个数、博硕点的建设程度以及用于科研建设的投入比例制定规划,而相应的教育预算支出更应当是绩效评价的重点。如果从收入预算绩效的角度出发,对于二级指标的建设则应当包括用于学杂费的缴纳收入。如果从经费的可持续化发展角度出发,相应的教学单位则应当注重博硕点的建设程度以及用于教学日常的经费投入、科研投入与回报的比例进行着手,一方面能够对教育的可持续化发展献出宝贵力量,另一方面也能够对主要教育经费的支出来源进行较为客观化且标准化的评价。
  (三)高校后勤保障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
  在高校后勤保障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过程中,由于后勤力量本身能够为消防的正常运作保驾护航以及提供较为稳定的物质保障,所以对于高校后勤的开发和建设仍为重要的教育经费的投入指标。一方面,校方应当对于后勤保障人员施与更为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其具体体现不应当局限于每月的工资,其中应当包括节假日的关怀、带病或者产假的带薪请假等。而鼓励后勤人员进行节能减排的工作,如高校内部路灯的定时开启和关闭、整个高校内部校园网的区间化分层化开启、针对后勤人员住所内部的节能减排等都应该在教育经费优化的考虑范围内,并在必要时可对后勤人员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后勤保障人员的队长亦应当有较强的指挥能力和指导能力,以通过对自身以及对全体后勤保障人员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进而壮大整体后勤部的运作能力。
  (四)高校专项经费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
  在高校专项经费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過程中,由于专项经费具有数量极多、影响较为广泛、管理较为困难等特点,在建立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对教学专项的绩效、用于科研的专项绩效以及后勤保障专项绩效等方面进行科学化的考量。
  参考文献:
  [1]李俊峰,冯树清,李勋华.重庆市属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绩效评价研究——基于DEA及AHP模型的分析[J].教育财会研究,2014,25(2).
  [2]李玲.本科院校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基于AHP和MATLAB7.0[J].现代商贸工业,2017(22).
  [3]常建军,王林昌.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方面[J].会计之友,2012(34).
  [4]呼婷婷.基于绩效导向的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6(9).
  作者简介:朱 玲(1984—),女,天津人,中级会计师,硕士(博士在读),主要从事财务管理、人力资源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刘利锋(1984—),男,河北邯郸人,中级经济师,本科,主要从事财政税收研究;刘晓哲(1974—),女,河北唐山人,中级会计师,本科,主要从事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077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