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金融工具准则发布对金融业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金凤 李瑾文 张坦

  【摘要】文章以24家上市商业银行为分析對象,运用事件研究法,以2017年3月31日财政部发布新金融工具系列准则为事件日,检验了我国新金融工具准则发布所引起的短期资本市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新金融工具准则对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在准则发布后第9日的累计异常回报率达到最低点。研究结果从市场的角度反映了新金融工具准则可能带来的执行成本,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进一步完善准则、降低准则执行成本以及企业运用新准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启发。
  【关键词】金融工具;会计确认和计量;资本市场反应;预期信用损失
  【中图分类号】F230
  一、引言
  自《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IAS39)发布以来,金融工具准则一直被认为过于复杂,并备受争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也多次进行修订完善。2008年的金融危机直接推动金融工具准则从IAS39到IFRS9的制度变迁。经过六年努力,2014年7月,IASB完成并发布了最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9),开启了金融工具准则的新篇章。为进一步完善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我国财政部于2017年3月31日正式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及24号《套期会计》三项准则(以下简称“新金融工具准则”),与IFRS9全面趋同。新准则在金融工具的分类标准、计量方式、减值模型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上市公司特别是金融企业的资产结构、财务数据、会计信息质量等都有深远和重大的影响。
  会计准则作为会计信息生产与提供的规范,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具有经济后果的制度(Zeff,1978;Watts and Zimmerman,1978,1979)。作为一项制度安排,会计准则会对利益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影响到社会资源配置。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也表明,宏观经济政策是企业行为及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背景与基础,而微观企业所采取的对策与行动,又会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效果,并进一步影响宏观政策的变动(饶品贵等,2019;姜国华,饶品贵,2011)。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发布改变了资本市场运行的会计信息环境,并可能影响到上市公司股价。基于这一制度背景,本文以金融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新准则变革的资本市场反应,以此探讨新准则带来的相关成本问题,进而对完善、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以及加强金融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有启发意义。
  二、制度背景及文献回顾
  (一)新金融工具准则的主要内容变化
  我国2017年修订发布的新金融工具系列准则在以下三个方面有重大变化:首先,在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上,新准则改变了以往基于合同特征和持有意图(例如:交易还是持有到期 )的资产分类,代之以基于“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特征”进行资产分类。在这一思路下,金融资产由“四分类”改为“三分类”,包括摊余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损益和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进入其他综合收益。与原准则不同的是,只有当企业主体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发生改变时,才需进行重分类。第二,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发生重大变化。原准则采用已发生损失模型,新准则改变了以往基于已发生损失
  来确定是否计提减值,代之以预期信用损失(Expected Credits Losses,简称ECL)模型。对信用风险显着增加的非不良金融资产以及全部不良金融资产的整个存续期间的预期损失,都将预期确认,这反映了宏观经济的前瞻性要求。第三,新准则引入了新的套期指引,更准确地反映主体如何管理风险以及套期活动能在多大程度上规避风险,把套期会计和主体的风险管理活动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新准则符合我国强化金融监管的方向,也有利于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披露金融工具,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新金融工具准则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
  有关新金融工具准则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9的研究,主要是分析IFRS9的主要变化和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比如潘秀丽(2011)研究认为IFRS9对中国金融机构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权益工具的计量和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方面。王菁菁,刘光忠(2014)对新IFRS9下的预期损失模型进行了分析探讨;邱月华、曲晓辉(2016)剖析了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变革可能引发的问题;李杰、孟祥军(2017)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套期有效性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际应用。第二是对我国新金融工具准则存在的问题、对企业的影响研究,比如王华、顾先英(2018)通过对四大行季报的分析,研究了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影响;路春霞,戴成峰(2019)分析了新准则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影响,认为可能引起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显著波动;余芬(2019)的研究认为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会导致上市银行会计错配现象突出、报表波动性增强及减值准备增多;张媛媛(2019)检验了准则实施前后公允价值变动的价值相关性,发现新准则实施提高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的价值相关性,降低了计入当期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的价值相关性。
  我国新金融工具准则发布至今已有三年,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施行,2021年起将在非上市企业施行。但当前对金融工具准则的研究多是思辨性的国内外准则对比和影响分析,对新准则发布引起的上市公司股价变动即资本市场反应如何,文献并未研究。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通过分析上市商业银行股价的变化,检验新准则的市场反应,丰富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提供启发。
  三、事件背景及研究假设
  (一)事件背景
  本研究的事件日为:财政部新金融工具准则的正式发布日。为使金融工具准则适合市场发展需求,财政部于2016年8月1日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3项准则征求意见稿,并在2017年3月31日正式发布第22号、23号、24号准则,因此本研究的事件日为2017年3月31日。   (二)研究假设
  新金融工具準则相比原准则是一次重大革新,会带来较高的实施成本。首先,新的金融资产分类标准扩大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原准则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权益投资部分以成本计量,在新的分类标准下则以公允价值计量,这样更多的金融资产将会被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会加大企业业绩的不稳定性。第二,新准则提出的预期信用损失三阶段减值模型高度依赖于专业会计师的主观判断,报告主体可能为调整损失金额而对信用风险高估或低估,达到操控利润的目的,这样会加大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第三,新的预期信用损失减值模型不仅影响到银行业的会计核算,也会引起会计信息系统的更新,管理制度的调整,对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深层挑战(苏星,2016)。模型对会计核算系统的容量、核算规则、流程设计等方面要求更高,模型还存在实务操作中的难度。第四,新的减值模型的应用会使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更多,计提的时间也更早,从而对企业业绩产生负面影响。已有研究证实,新的减值模型使银行资产减值准备大幅上升,导致资本成本提升(王婕,林桂娥 2015)。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新金融工具准则发布所带来的市场反应是负向的,新准则给金融企业的股票价格带来了短期的、显著的负向影响。
  四、研究设计与检验结果
  事件研究法是通过计算事件期内的超额收益,即实际收益与估计收益之间的差额,来检验事件的发生引起的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变化,从而解释资本市场是否对该事件做出了反应。本文选取金融业中的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经有效筛选,删除数据不完整公司,获得24家商业银行样本,其中全国性商业银行13家,地方性商业银行11家,样本概况见表1。
  (一)定义估计期及事件期
  本研究的事件日为新金融工具准则发布日,即2017年3月31日。将事件期定义为事件日前后 10个交易日(-10,10),由于周末和节假日为非交易日,所以实际上选取的事件期为2017年3月17日到2017年4月18日。估计期是指在事件发生前的一段时间,通过估计期的股票收益率可以估算股票的正常收益率,因此,新金融工具准则发布这一事件的估计期选定为2016年9月14日至2017年3月15日共120日。
  (二)平均异常回报率的计算
  本文采用市场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市场模型认为个股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股票收益率的市场模型为:
  其中,Ri,t为第i家公司第t日的收益率,Rm,t为第t日的市场回报率,分别选用上证和深证综合A股指数日回报率,其中t=(-10,10)。
  (三)数据检验结果
  表2为新金融工具准则发布事件的统计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平均异常收益率AAR除了在事件期-6、-5、-4、-3、-2、0、3、4和10日为正外,其他日期均为负,而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CAR则在整个事件期内均为负值。T检验结果也显示,除了在事件期-7和-6日的CAR不显著外,其他事件期内均显著为负,其中-5、1、4、5日CAR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1日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其他日期的累计收益率CAR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这支持了本研究假设,即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发布给金融企业的股票价格带来了负向影响。
  图1为事件期内平均异常收益率AAR和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CAR的变动折线图。可以看出,平均异常收益率AAR在事件日-1到+1期间有小幅度的上升,但在整个事件期内的波动不大,呈缓慢下降趋势。而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CAR在整个事件期内则表现出一致性、显著的下降趋势,且在事件日+9日下降到最低点。从该折线图来看,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发布使上市商业银行的股票价格产生了显著的负向波动,这从资本市场投资者的角度反映了新准则所带来的市场影响。由于会计准则具有制度刚性,准则生效后上市公司必须强制采用,而新金融工具准则复杂的具体规范将带来更多的准则执行成本,比如金融资产由“四分类”改为“三分类”,金融资产减值由“已发生信用损失法”变为“预期信用损失法”,金融资产重分类问题也会更加复杂等,这将使商业银行面临预期减值模型的操作成本、财务人员培训成本以及业绩波动的风险等,加大商业银行的成本,故商业银行的股价表现出显著的负向波动。
  五、研究结论与启发
  本文研究了新金融工具准则发布的资本市场反应,证实无论从平均异常收益率还是累计异常收益率来看,新准则的发布都引起了金融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负向反应,从市场的角度反映了新准则带来的会计处理成本和业绩报告压力,从而造成投资者的反应并不积极。
  新金融工具准则是一项重要的会计改革,也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重要一步。同时新准则可能带来较高的实施和执行成本,比如:第一,新金融工具准则本身逻辑结构复杂,我国准则也基本是国际准则IFRS9的原版翻译,英文原版翻译为中文后语言表达更是冗长复杂,会计术语较为晦涩难懂,导致实务中理解和和应用准则有一定的难度。第二,新金融工具准则核算和报告的对象涉及大量的前沿经济活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创新型金融工具难以界定,预期信用损失需要运用信用风险三阶段减值模型,涉及大量的职业判断,套期会计涉及的金融工具与市场风险管理活动也抽象深奥,这些都大大扩大了财务人员职业判断的空间,增加了准则的实施成本。第三,新的减值模型对企业内部资产数据,比如银行内部资产评级、违约率预期损失率等有关信息的完整性都有较大要求,甚至需要专业精算师参与计算信用损失金额。实务中,如何判断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如何计算金融工具在整个存续期间的信用损失金额都有很大的难度。
  准则实施之初将对银行业的业绩带来一定冲击,但新金融工具准则是会计准则变迁的一次革新,不仅有利于金融企业加强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管理,夯实资产质量,加强风险管理,而且有利于加强金融监管。新准则已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将更深层次地渗透到银行业经营管理、投资策略、风险管理、资本监管等各方面。金融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规划资产配置与投资策略,改造现行数据系统,充分调动业務、风险管理部门,打通业务、财务、投资全环节管理,更好地执行新准则,提高财务报告透明度和会计信息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饶品贵,孟为,陈冬华,姜国华,陆正飞.宏微观交叉研究再出发——第七届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交叉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经济研究,2019,(1):199-203.
  [2]姜国华,饶品贵.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财务研究新领域,会计研究,2011,(3):9-18.
  [3]潘秀丽.IFRS9的实施对中国金融机构的影响及政策建议[J].会计研究,2011,(2):23-30.
  [4]王菁菁,刘光忠.金融工具减值预期损失模型的演进与会计准则体系变迁——兼评IASB《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征求意见稿,会计研究,2014,(5):37-43.
  [5]邱月华,曲晓辉.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工具国际准则的发展及启示[J].会计研究,2016,(8):3-9.
  [6]李杰,孟详军.IFRS9对套期有效性评价模型的改进及其评估方法运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4):29-32.
  [7]苏星.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关于金融资产的规定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财务与会计,2016,(12):71-73.
  [8]李峰,吴海霞,IFRS9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银行业的影响与实施建议,证券市场导报,2015-12-10.
  [9]王华,顾先英.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企业的影响及建议——基于四大行2018年一季报的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8,(12):56-58.
  [10]路春霞,戴成峰.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影响及应对[J].金融会计,2019,(4):62-67.
  [11]宋新红,魏婷,李冰清.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修订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3):54-62.
  [12]冷琳.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的三个问题[J].财会月刊,2019,(2):101-104.
  [13]董钰凯,胡本源,岳俊侠.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修订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18,(7):57-58.
  [14]李洪,王微伟,拓亚芬.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若干会计实务问题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19,(12):9-20.
  [15]余芬. 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9,(19):35-38.
  [16]张媛媛,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公允价值变动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10):21-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09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