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研学导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国家不断出台大力推行研学旅行的相关政策,研学旅行日趋火热。研学旅行市场活跃,而每个研学团队都必须配备至少一名的研学导师,这引爆了研学导师市场。然而,当前研学导师素质参差不齐,讲解出现千人一词的现象,讲解内容停留在观光旅游的层面,讲解过程缺乏引导和个性化等等诸多方面的乱象依然盛行。为了使我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回归初衷,如何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研学导师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文献参考研学旅行行业在职导师或领域专家的意见后确定胜任力的要素,然后通过在研学旅行导师实习生与在职员工中开展个胜任力要素重要程度评价调查,利用因子分析明确研学导师胜任力特征结构,建立研学导师胜任力模型,为更好的培养研学导师专业人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研学导师;人才;胜任力模型;职业素养
  当今时代,旅游与教育相结合的研学旅行模式正在持续升温,然而,由于研学导师素质参差不齐,研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研学旅行在国外起步较早,研究体系比较成熟。在国际上,研学旅行通常被表述为教育旅游或修学旅游,是指在自然或社会环境下,开展的以“教育”为主要或次要目的的旅游行为。而在国内,2013年2月, “研学旅行”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文件当中。2016年12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文件,说明研学旅行这一活动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始全面推广。而研学导师,作为研学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学活动过程中既要完成类似于一般旅游中服务游客、景点讲解工作,又要结合不同学段的学生年龄特征,配合学校老师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综合实践育人目标。
  此外,关于人才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胜任力的概念由哈佛大学教授McClelland于1973年首次提出。McClelland教授认为,胜任力就是工作能力突出者身上具备的某种能力及人格特征。而胜任力模型是一种描述性的工具,用以描述在工作中特定角色所需的特定能力。在Mcclelland教授提出胜任力理论后,经过学者们的的研究发展,胜任力模型相继出现。其中以洋葱模型和冰山模型最受认可。1982年,美国学者Boyatzis提出了由内到外的动机、个性、自我形象、社会角色、价值观、态度、知识、技能的胜任力洋葱模型。而美国学者Spencer于1993年提出了“水面上”的知识、技能和“水面下”的个性、品质、动机等的胜任力冰山模型。
  在国内,胜任力模型研究主要围绕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是针对胜任力的类型的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胜任力包括通用胜任力、可迁移胜任力、职位胜任力、团队结构胜任力以及专业胜任力五种。其次是针对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研究,国内学者先后构建了包括服务业人力资源经理、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和高校辅导员等胜任力模型。除此之外,针对胜任力模型的运用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将胜任力模型广泛运用于培训课程开发、绩效提升、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
  然而,目前针对研学导师人才胜任力的研究较少。通过对研学导师、人才胜任力作为检索关键词语进行检索,仅仅发现数量不多的几篇文献。在这些文献当中最优代表性的观点是:研学导师的核心素质包括熟知教育理念、具有安全意识、注重沟通交流、掌握讲解技巧。
  综上,本文以研学旅行导师为切入点,借鉴其他行业已有的人才胜任力模型研究的成果,结合研学旅行行业发展的特点,构建研学导师人才胜任力模型。
  一、模型构建过程
  (一)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所提出的研学旅行行业人才胜任力的构成指标体系是通过文献阅读构建的。通过对文献的归纳整理,初步提取出41个研学导师胜任力指标。在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研学胜任力提取指标后,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确定研学导师胜任力指标,从而初步建立研学导师胜任力模型。模型包括组织协调能力、责任感、随机应变能力、、成就感、导游带团知识在内的17项胜任力指标。
  在初步构建研学导师胜任力模型后,基于模型设计量表与调查问卷。本文数据基于所收集问卷的调查结果,本次问卷调查中通过线上、线下渠道一共发放问卷总共16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总数148份,问卷有效率达到了92.5%。
  (二)因子分析
  信度和效度检验。本文运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对被调查样本信度及效度度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调查问卷的Cronbach系数为0.918,说明这一份问卷的信度很高,符合问卷调查所需要的要求。此外,调查问卷的KMO值为0.832,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的显著性Sig.为0.000,低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05,说明这一问卷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本文采取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研究表明,当累积总解释率高于60%时,表示该情况是可接受的。本文中,四个公因子累计解释的总方差为66%,能较为全面的反映所有信息。
  综上所述,研究一共获得了四个公因子,为因子的命名提供了依据。因子命名。根据因子分析可知,研学导师胜任力模型归纳结果与构建结果基本保持一致。根据各因子构成,第一个因子中主动服务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感和成就导向,都属于研学导师在当前职业取得成功必备的道德品质素养,因而将第一个因子命名为“个人品质”;第二个因子中组织协调能力、隨机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时间意识都共同指向研学导师在执行研学课程中所需的控场能力,所以将第二个因子命名为“控场能力”;第三个因子中人际处理能力、亲和力、导游带团知识都指向从事研学导师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讲解能力,所以将第三个因子命名为“导游素养”;第四个因子中教师教育知识、学生心理知识、独立工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属于从事研学导师所需要具备的专业教学能力,所以将第四个因子命名为“教师素养”。
  二、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根据对收集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出研学导师胜任力包括个人品质、控场能力、导游素养、教师素养四个方面。其中根据四个方面的胜任力能否被直接测量,以及胜任力冰山模型原理,将四个方面的胜任力大致分为外在层面的胜任力和内在层面的胜任力。外在层面的胜任力主要体现为控场能力、导游素养以及教师素养三个方面,而内在层面的胜任力则主要体现为比较难以直接测量的个人品质。
  控场能力在研学导师外层胜任力中的重要性十分突出,研学导师在组织实施研学活动时协调各同事相互合作能力好坏,发生突发事件时随机应变能力好坏,向学生解释突发事件时语言表达是否得当,研学活动时间把控是否合理,决定着研学活动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研学导师作为一个“旅游+教育”跨界融合产生的新型岗位,能否熟知学生心理,处理好和学生间的人际关系,用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语言进行课程讲解,并且举一反三提高教育效果,将决定着个人在研学导师岗位上工作能否有更好的发展。
  主动服务意识,注重团队合作,关注细节问题,是研学导师做好个人工作,完成既定目标的关键支撑,而责任感和取得成就的意愿能够推动研学导师进行创造性工作,对于提升研学导师工作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建议
  1.健全研学导师培训体系。在研学旅行专业化的大背景下,培养研学导师是重中之重。目前对研学老师的培养方并没有定论,一方面在学校中要开展相应的培训班以及座谈会培训研学导师,进一步成长;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发展相关学科,培养专业的研学导师人才,切实保证研学旅行的专业性。运用胜任力模型,可以掌握研学导师各胜任要素的现状和评级状况,为研学导师的精准培训提供方向。
  2.建立研学导师认证机制。我国研学旅行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中小学生数量众多,研学市场对研学导师的需求量极大,但现阶段相关部门没有规定研学导师必须拿到某个部门颁发的证书,所以市场上出现多证并行的局面,相关证明不具备证明研学能力的效用,导致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中问题频发,课程效果不佳,最终引起家长质疑和担忧。为解决此类问题,应该由国家教育部门根据研学导师胜任力模型制定研学导师认证标准,规范研学导师资质获取途径,杜绝研学导师滥竽充数的乱象。
  参考文献:
  [1]伍静.研学旅行导师考核的初步研究[J].科技视界,2019(35).
  [2]王保松.探讨研学导师型导游讲解技能的培养模式[J].智库时代,2019(50).
  [3]闫炜.基于胜任力的研学旅行导游培训需求分析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719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