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与提升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宋美喆

  [摘    要]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工作已日益成为全国高校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如何科学地评价与诊断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则是其中的重点问题之一。在总结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信息化教学情境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及信息化教学反思能力三方面构建评价体系。进而从营造适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氛围,完善高校信息化教学的硬件条件等方面提出提升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1      引    言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主力军,他们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智慧教室、大数据分析、信息化互动等技术工具的使用对高校青年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求其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转变自己的身份和职责,从以往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引者、领路人及设计者。在信息技术做坚强后盾的教学环境下,要使青年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为学生做好指导和引领工作,就需要青年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工作已日益成为全国高校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之一,那么应该怎样对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与诊断?本文拟构建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框架,在“互联网+”的环境背景下,提出构建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思路。这有助于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全面整合,提升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      文献综述
  21世纪初期,各国政府先后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方面,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教师信息和传播技术能力标准》,该标准阐述了政策理解、知识应用、复杂问题解决、复杂工具、管理指导等目标下教师应具有的信息化教学技能。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于2008 年颁布了《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提出教师应具有掌握信息技术研发工具、激励学生创造性学习、专业化发展等能力维度。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概括了教师应具有的能力标准。学者们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教师教学能力内涵进行了丰富,发展出了更加具体的教师信息化教學能力构成要素及设计了相应的评价体系。胡晓玲(2012)[1]指出,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由信息化教学能力基础、一般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科信息化教学能力三个层次构成。张英杰等(2019)[2]从信息化教学意识和理念、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能力、资源管理和处理能力、评价与创新能力四个维度,构建了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张运(2016)[3]、曾青兰(2017)[4]、任国亮等(2018)[5]从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交往能力、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信息化教学迁移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信息化教学反思能力、信息化协作教学能力构建了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现有研究可知,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结构要素,学者们尚未没有达成统一共识。但都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由多个子能力构成,被提及最多的子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以及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贯穿了教学全过程。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钱静珠和丁国勇(2017)[6]、李丹丹(2018)[7]就当下我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周红春  等(2012)[8]、黄露(2017)[9]等通过个案分析探索了单一某所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策略。王冲(2019)[10]、丁雅敏(2019)[11]等则分析了某一专业或课程中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和教学能力提升对策。龚静和胡平霞(2016)[12]、潘纶(2018)[13]、张玲(2019)[14]总结了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对策。
  综上可知,已有研究为本文提供了理论指导,但在评价体系的构建方面,研究成果还较少,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教师,且多讨论某一地区或专业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结论缺乏可推广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      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来源表现出多元化特点,学生的知识信息来源不仅来自于教师课堂教授,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网络媒体。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冲击,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倒逼高校青年教师要尽快摆脱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等陈旧思想的束缚,实现从传统教学能力到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转型。这不仅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并驾驭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而且还应具备促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较好融合的创新能力。根据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本文首先对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进行界定。它是指青年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反思的全过程所需具备的综合能力,强调教师能够运用、主动利用、持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实现教学中的师生良性互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成效。其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包括信息化教学情境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及信息化教学反思能力。
  信息化教学情境设计能力是指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将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有机整合,将信息化资源和工具科学安排、组织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而优化教学活动的能力。旨在引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教学环境中探索学习,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是指在信息化教学情境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设计方案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管控,并能随时根据新的教学情境,调整教学方案,灵活且熟练运用各类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工具,与学生建立起有效沟通交流渠道,启发学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这要求青年教师除了能够流畅表达教学内容,做好课件和板书外,还应具备信息化教学工具如“微助教”、 “学习通”、“雨课堂”等的使用能力。
  信息化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以解决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立足点,以信息化教学活动全过程为反思对象,审视自身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决策、行为及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自身的能力。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现状,而不对教学经验加以反思,更新旧的教学理念,改进不恰当的教学行为,那么他就有可能被信息化时代所淘汰。
  综上,信息化教学能力贯穿于青年教师教学的全过程,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知识体系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4      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估体系构建
  以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为基础,以教学的一般过程为着眼点,初步归纳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对照指标体系中的描述,选择符合程度。
  信息化教学情境设计能力涉及的二级指标有基本信息素养、获取整合资源的能力、分析和设计的能力等,具体考察方面如表1所示。
  5      提升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对策
  第一,以教师专业发展框架为指导,从教师信息化能力发展的外部环境入手,营造适合发展信息化教学的氛围,建立促进青年教师信息化能力发展的机制。推进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实施,建立健全系统的考核评价制度,并在实践中发展完善。将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促使教师主动在平时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专业课程为核心,鼓励教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重构与教学整合,大胆尝试问题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翻转课堂与智慧课堂等教学手段与工具,构建以学习为中心、以教学为引导的教学资源。组织专家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过程及效果进行考核及验收,对切实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教师适当补贴课时,对达到预期目标的课程课时额外进行奖励。
  第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及其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反思等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活动,各高校应结合本校青年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和诉求,有针对性地制定能够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专项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通过专家引导和自我反思的方式获得进步。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聘请有信息化教学丰富经验的教师作为导师,指导青年教师熟悉备课、授课、课后辅导、考评等信息化教学的活动环节,帮助其掌握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定期开展青年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和专题讨论,提升教师新媒体、新技术运用的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专业技能。组织信息化教学能力竞赛,以评促学,激发青年教师持续学习的动力。
  第三,完善高校信息化教学的硬件条件,教学基础设施的陈旧和不配套必然会影响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在调查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反映所在高校的多媒体设施不能安装信息化教学的辅助软件,教室的网络连接速度较慢,网络学习空间多处于注册阶段。由于平台界面不友好、难登入等原因还未正式使用,这些都大大限制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构建和优化与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需求相适应的优质教学环境是非常关键的。各高校应尽快建立起信息化教学的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校园网络的覆盖面和网络连接速度,支持移动端的教与学,逐步探索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实现“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与企业和兄弟院校联手协同推进教学资源和平台的建设,并积极引进各类优质资源供师生使用,将传统的课堂集中教学,拓展为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线下+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晓玲.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6):67-72.
  [2]张英杰.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及提升策略[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3):1-8.
  [3]张运.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证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10):45-46.
  [4]曾青兰.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3):91-93.
  [5]任国亮,张磊,俞鑫.两化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4):18-19,25.
  [6]钱静珠,丁国勇.“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0):78-81.
  [7]李丹丹.论新时期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8):215-216.
  [8]周红春,王亚希.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42-44.
  [9]黄露.基于Moodle平台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模式设计[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4):19-23.
  [10]王冲.高职专业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9,21(6):56-59.
  [11]丁雅敏.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会计信息化U8》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9(26):163-164.
  [12]龚静,胡平霞.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9):59-62.
  [13]潘纶.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5):173-174.
  [14]张玲.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3):86-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72914.htm